2003-10期●历史研究●

浅析括苍游击根据她的特点及具历史贡献

作者:陈少东 周双峰 邵汉领

  
  
  
  括苍游击根据地位于浙江南部,瓯江以北,包括乐清、永嘉、玉环三县和黄岩、温岭、仙居、临海四县的部分地区,面积4000余平方公里,因括苍山脉横贯其中而得名,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处在敌人包围中的一小块游击根据地能独立存在,并迅速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这是值得研究的。
  (一)
  建立括苍游击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关于准备创建闽浙赣边根据地的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44年9月;日本侵略军为防盟军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第三次占领温州,同时侵占乐清以西各乡镇及县城。侵占乐清的日军约有陆军3000人,设司令部于乐清重石村。中共乐清县委审时度势,迅即组建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发动武装抗日。当时,在与浙南特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派员赴中共浙东区党委、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汇报、请示有关武装抗日工作。1945年2月,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迅速发展到500余人枪,同时成立乐清人民抗日民主政权一一乐清人民抗日委员会。同年3月,浙东区党委、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为执行华中局的指示,并应乐清县委的请求,指派第三支队长余龙贵(余彪,江西人,原浙南红军挺进师第四支队长)来到乐清,负责军事领导工作。同月,华中局在《给浙南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目前浙南党的发展方向,瓯……以北沿海地区面向浙东逐步蔓延,愈撒得开、霸得远愈好。”浙南特委于1945年1月对乐清工作的发展方向也及时作了指示:“建立雁荡山据点,积极开展括苍山工作,如果括苍山有工作,再进一步向天台山前进。”3月又派遣特委成员孙经邃来乐,将乐清(含玉环)、瓯北(今永嘉)两县党和游击队进行合编,在乐清泽基村成立中共瓯北中心县委和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简称永乐总队),实行统一领导、统-指挥。永乐总队下辖10个中队,计700余人枪,成为浙南地区武装抗日的中坚力量。永乐总队的活动范围先后扩大到黄岩、仙居、缙云、青田诸县境内;同时组成海上大队进入乐清湾,开辟乐(清)、玉(环)、温(岭)边海上游击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达成协议(即《双十协定》),因而浙东、浙西的新四军部队要全部北撤。浙南特委分析了这一形势的新变化,确定江北地区今后党和部队的基本任务是“坚决执行隐蔽精于政策,保存积蓄力量,坚持阵地,渡过困难,最后达到配合全国,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实现”。为此撤销永乐总队的番号与建制,仅保留一支40余人的海上武工队和少数机关警卫人员;同时撤销瓯北中心县委,改设江北党务指导委员会,把党的工作重点从武装斗争转为地区工作,恢复、整顿和发展党组织,巩固老区、开辟新区。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浙南特委遵照华中局的指示,于1946年10月指出:“江北党必须向北与西发展,完全占领括苍山脉,建立括苍山周围广泛的立足点与根据地……”同年12月,乐清中心县委(此时江北党务指导委员会已撤销)召开第二次全会,决定扩大与重建革命武装,扩大机关警卫队、海上武工队,分头向括苍山脉开展工作,发展党组织,建立立足点。11月15日浙南特委决定,将原乐清中心县委改称括苍中心县委,将江北县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新地区,扩大以括苍山脉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48年6月,括苍游击根据地基本形成,其范围东自玉环、温岭和乐清湾,南濒瓯江,西连青田、缙云,北达仙居、黄岩、临海等地。12月,中心县委下辖的乐清、西楠溪、玉环、永乐黄边区、仙临黄边区等五块游击根据地已联成一片,形成了农村包围集镇的态势,直至1949年6月全境解放。
  (二)
  括苍山脉是瓯江以北的主要山脉,地处温州、台州、处州(即丽水)三个地区的接合部。这里地城辽阔,崇山峻岭多,人口少,交通,不便,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党组织领导下的国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经浙南红十三军的四年浴血奋战和红军挺进师的三年游击战争,在群众中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种子。尤其是抗战初期,党在领导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逐村发动群众,组织青年服务团,秘密吸收党员,建立党组织。据乐清1938年年底的统计,全县加入青年服务团的团员达9500余人,发展党员400余人,建立党支部60余个。永嘉、黄岩、仙居、温岭、玉环等县也大致如此。这就使党在农村扎下了根,因而为括苍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括苍游击根据地既区别于抗日民主根据地,又不同于解放区,基本上是处在敌人的重兵包围、分割之中。敌人屡屡调集优势兵力向游击根据地发动进攻,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为使党和政权的组织形式、斗争形式适应这一斗争环境的需要,他们坚持隐蔽斗争的策略,将党和政权组织隐蔽在群众和国民党的乡保之中。经我党选派或同意,让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革命群众或开明士绅,去担任国民党的乡保甲长和乡民代表,这种组织形式称为“白皮红心”政权;积极争取国民党的乡保长和社会开明人士支持、倾向共产党的工作,这种组织形式称为“两面派”政权。1948年秋,括苍地区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敌人开始从攻势转为守势,并逐步向县城及少数几个集镇退缩。实践证明,采取上述隐蔽斗争的策略,使党组织在坚持根据地的斗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据有关档案资料统计: 1946年12月,全地区有农村支部197个、党员1321 人; 1947年12月,支部发展到424个(党员数不详); 1948年12月,党支部发展到777个、党员7007人; 1949年6月全境解放时,共有支部941个、党员9712人。
  括苍地区的革命武装是处在相对独立作战的状态,除了情报准确、指挥员决心果断、计划周密、士气高昂和群众支援外,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成功地运用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游击战术,因而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一口一口地吃掉敌人,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他们从1944年的13人枪到1949年6月全境解放时,除上调特委外,括苍支队仍拥有指战员1273人、县区委武装(警卫队武工队)1531人,武装民兵4456人(农民自卫队),形成了一支由主力、地方武装和民兵三结合组成的武装体系,陷敌人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要求在全国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运动。但括苍地区是处在国民党的统治区,实行土地改革的条件尚不具备。乐清中心县委为在土改前先使农民获得部分利益,决定发动农民进行“二五”减租斗争。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取得了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为挽回败局,加紧了征兵征粮,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据当时资料记载:山区农民交的田租额通常要占收获量的70—75%,平原一带的田租额一般约占收获量的60—65%,广大农民的生活日趋贫困。中心县委认真贯彻了特委关于组织乡区农联会的指示、关于秋收斗争中几个问题的决定以及征收公粮的指示,从原来的“二五”减租转为进行“两减六抗”和反霸斗争,以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
  “两减”是指减租减息。两减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地主和富农及特殊情况下的收租放债者。“两减”是削弱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因此既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生活,又要交租交息,也无大害于富有者。“六抗"是指抗丁、抗粮、抗捐抗税、抗租、抗债。前“四抗”是针对国民党政府的,后“两抗”主要是对大地主和最反动的恶霸。
  据有关资料记载,山区农民租种中等地主的交租额从原来占收获量的70- 75%下降到28—30%,租种小地主和富农的交租额从原来占收获量的60- 65%下降到31.5- 37.25%,使贫苦农民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利益。通过这场斗争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以自己的力量来争取解放自己的信心,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迫切要求参加歼灭敌军及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斗争。当游击队与敌军作战时,他们自动赶来助战,有的破坏敌人的通信设施,有的背着担架,有的在交通要道组织放哨,以及阻击前来增援的敌军。
  同时,他们还掀起了参军、送粮两大热潮。据1949年1月统计,括苍支队有指战员685人,比1948年7月的419人增加266人;括苍中心县委所辖的县区委警卫队(含武工队) 131人,比1948年7月的33人增加98人,合计增加364人。从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间,各地农民向党和游击队送缴的公粮达107万斤。芙江、环城、白溪、雁荡等地34个村的群众,还冒着生命危险,将公粮秘密地分藏在自己家中。
  (三)
  括苍游击根据地从创建到发展、巩固,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为括苍乃至浙南地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歼灭了大量敌人,解放了括苍广大地区。
  解放战争期间,括苍党和部队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歼灭了大量敌人。在野战大军南下到达之前,先后解放了玉环、西楠溪(今永嘉)、乐清、温岭、黄岩诸县城,以及仙居县永安溪以南各地。并在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与兄弟部队一道进军温州,接受国民党温州专员兼保安司令叶芳起义,和平解放温州:同时歼灭了负隅顽抗的盐警独立中队(不属叶芳部队)。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在藤桥全歼美式装备的国民党交警第一总队等1200余人。
  2、实现了华中局和浙南特委的战略决策,与台属党和部队胜利会师。
  1947年10月,浙南特委在给乐清中心县委的指示信中就指出:“据去华中分局的人员回来说,浙东环境甚紧张,刘清扬等可能向此间靠拢。因此设法派人向北线打听消息。”1948年2月,浙东台属工委领导下的铁流部队40人被编人浙东人民解放军,同年3月奉命调赴四明山,因在行军途中屡遭敌人阻击而放弃北上,折回天台、临海边界的大雷山,南下括苍地区。括苍党和部队即派员前去迎候他们。4月7日,括苍支队与台属工委领导人及铁流部队在黄岩的圣堂胜利会师,先后受到括苍党和部队主要领导人热情接待,从而打通了浙南与台属的通道。至6月10日,他们离开括苍,返回本地区,历时两月余。
  临别时,括苍党和部队赠送部分武器和粮款。台属工委及铁流部队在括苍期间,多次与括苍支队并肩战斗,打退敌人的进攻,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友谊。
  3、建立人民政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随着括苍游击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1948年 8月就建立了括苍和乐清、永乐黄边区、楠溪中心区、玉环等行政筹备委员会; 1949年4月14日,中共浙南地委决定建立括苍行政办事处和乐清、黄乐、双溪、玉环等县民主政府。嗣后,各县民主政府相继正式宣告成立。5月1日,双溪县民主政府在永嘉岩头镇召开成立大会。5月8日,乐清县民主政府在雁湖乡(即原雁芙乡)上马石村宣告成立。5月12日,黄乐、玉环县民主政府分别在乐清的大荆镇、玉环的楚门镇召开成立大会。同月,仙临黄边区办事处成立。30日,温岭县筹备委员会成立。6月1日,黄乐县民主政府从大荆进驻黄岩县城。从此,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括苍地区的长期统治,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并走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执笔邵汉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