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首《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是毛泽东为战友罗荣桓逝世而写的悼亡诗。这首诗情深意切,直抒胸臆,对比鲜明,衬托有力,既抒发了毛泽东对罗荣桓逝世的深切哀思,又体现了对罗荣桓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和崇高品格的高度赞扬。
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诗词,但怀念战友和亲人的很少。这首《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是毛泽东唯一悼念战友的诗。
二
罗荣桓(1902~1963),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早期在长沙参加过毛泽东等领导的学生运动,是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的热心读者。
1926年,罗荣桓从青岛大学结业回到家乡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5月,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面对白色恐怖,罗荣桓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党召开八七会议以后,他率领农民起义军举行暴动,智取通城。随后,他率领这支农民武装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义无反顾地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三湾改编时,罗荣桓担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特务连党代表,是人民军队最早的7个连党代表之一。他领导的连队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有一次在经历连续恶战后,整个连队没有一个逃兵,即便被打散的也很快主动找到部队,此事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古田会议后的一天,毛泽东和刚从上海调来的前委秘书冯文彬一起散步,罗荣桓正好从一旁走过。毛泽东望着这位沉稳踏实的红军干部背影,对冯文彬说:“这个同志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干部。”话语中满是肯定和赞赏。
在中央苏区时期,罗荣桓曾担任过红4军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务。当时,毛泽东屡遭“左”倾领导者质疑,罗荣桓因始终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而受到牵连,被撤销了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的职务,直到遵义会议后才恢复。毛泽东曾叹息说:“我倒霉时,他也跟着我倒霉。”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罗荣桓总是支持毛泽东、拥护毛泽东。罗荣桓曾动情地说:“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了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
三
1963年12月16日下午,共和国开国元帅罗荣桓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当时,毛泽东正和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在颐年堂听取聂荣臻关于十年科学技术规划问题的汇报。当噩耗传到中南海时,毛泽东异常严肃,庄重地站起身来,用很低沉的声音说:“我提议,为罗荣桓同志默哀3分钟,以表达我们的怀念。”
默哀后,毛泽东缓缓地说: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亲。从不背后议论人,有话讲在当面,原则性、纪律性很强。当年,在山东的时候,我说一个罗荣桓去了活了一盘棋。东北战役的时候,他主张打锦州,和中央保持了一致。这是一个好同志,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啊!
毛泽东吩咐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将这些话记下,说:“请你转告林月琴同志,就说罗荣桓同志的逝世,我很难过,请她注意身体,继承罗荣桓同志的遗志。”林月琴是罗荣桓元帅的夫人。当晚,罗瑞卿即让其爱人郝治平把毛泽东的话原原本本传达给林月琴。
12月19日,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到北京医院向罗荣桓的遗体告别,并亲自参加追悼会。建国后,毛泽东只参加过3次追悼会,一次是任弼时,一次是罗荣桓,另一次是陈毅。
毛泽东参加完罗荣桓追悼会之后,在同《红旗》编辑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谈到罗荣桓时,念了一首他亲笔写的三言韵语称赞罗荣桓同志:“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这是毛泽东再次对罗荣桓的品格、作风、才干、襟怀、能力等多个方面所给予的高度评价,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四
参加完罗荣桓追悼会后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在服了安眠药后仍难以入眠,一直在写东西。值班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催请他先睡觉,起床后再写。毛泽东却说放不下,反叫吴旭君去休息。
于是,吴旭君便靠在沙发上打起了盹。一觉醒来,看到毛泽东仍在写,便递给毛泽东一条热毛巾。在毛泽东擦脸时,吴旭君问他写什么,怎么还没写完?毛泽东回答道:“在作诗啰!”
因为毛泽东一夜未睡,第二天早上为让他睡觉,服安眠药的时间必须提前。在服过第二次安眠药时,毛泽东便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不停地独自吟着诗句,开始几遍吴旭君没听清楚,便问毛泽东:“草上飞,谁的诗句这么新鲜?”毛泽东没回答,还在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吟着。在吴旭君又问了一遍后,毛泽东叫她去把诗稿取来。之后,叫吴旭君读给他听。这正是毛泽东彻夜未眠写的那首诗。当读到“国有疑难可问谁?”这句时,吴旭君用开玩笑的口吻又问毛泽东:“是谁能使阁下这般钦佩?”毛泽东听了这句话后,就从吴旭君手中接过诗稿,用毛笔在手稿上半截空白的地方写了个题目——“吊罗荣桓同志”。吴旭君这才恍然大悟!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当时并未公开发表。直到15年后的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才由《人民日报》发表,传诵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