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主办研讨活动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为缅怀毛泽东对新四军的组建和发展所作出的彪炳史册的贡献,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回信精神,推进新四军历史的研究,讲好新四军的故事,由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活动月”项目“新四军与上海”第六次学术研讨会,11月18日在上海社科会堂召开。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张远少将首先致辞,对与会的新四军老战士、老劳模和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今年适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经上级批准,我会和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联合举办本届研讨会,而且这次会议也是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年度重大学术活动之一。
张远指出,在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的密切关心和直接指挥下,新四军从成立之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31万余人,建立了地跨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和湖北等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为坚持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夺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四军的力量也为后来解放上海、夺取全国胜利乃至建设新上海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样,上海地下党和人民对新四军的成立和生存、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四军老战士、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阮武昌在会上讲话指出,今天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对于弘扬毛泽东思想的光辉,铭记毛主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为新四军的组建、发展、壮大所作出的彪炳史册的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百岁老战士回信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毛泽东思想以及党和新四军历史的研究和宣传,使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逐步成为举世瞩目的现实。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杨怀远也在会上讲话。
一、与会学者对毛泽东与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四军的关系、毛泽东指导新四军转战江淮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新四军历史研究专家邬正洪首先发言,他结合新四军组建和发展的历史,阐述了毛泽东对发展新四军抗日武装斗争和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及其战略运作问题(全文见本期《大江南北》)。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前任会长刘苏闽少将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新四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新四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克敌制胜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把握新四军建设的正确方向;践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使新四军在人民战争中获取强大的力量;以正确的理论和战略策略方针,指导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发展壮大;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新四军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全文将在下一期《大江南北》刊登)。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曹景文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自己的使命。他认为,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提出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争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当时的中国及中国共产党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出团结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明确中间地带、划分三个世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世界发展提供了管用有效的中国方案。毛泽东的国际统战思想对新时代开展国际统战工作有多个方面的启示作用。
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卞龙馆长指出,毛泽东亲自指导新四军的组建,并确立新四军东进战略方针,对江南、江北部队东进作了精准的战略部署。实践中,毛泽东派刘少奇到华中主持工作,命八路军一部南下,增强华中的军事力量,同时始终坚持皖南新四军出路在江北,以此推进发展华中。至黄桥战役后,新四军北上部队和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标志着毛泽东东进战略成功实现。
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刘惠恕认为,1937年8月1日由中共中央颁发的 《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是在毛泽东主持下制定的新四军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奠基文献。《指示》 就当时南方各游击区“政权”“土地”“武装”“群众工作”等七方面作了重要指示,具有及时性、针对性、预见性意义。
上海公安学院副教授陆俊青指出,新四军的改编是在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策略指导下展开的。在新四军组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统战策略形成、变化有直接影响。毛泽东对皖南事变的处理策略也为抗日统一战线带来重要转机。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侯清聚焦毛泽东第二个“五四指示”展开分析,认为这是引领新四军发展壮大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对新四军创建敌后根据地的具体指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体现,并总结了相应的历史经验。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七师分会长马元权对毛泽东思想对新四军军魂的铸就进行了深入阐释。
二、与会学者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中华文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邵雍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与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有直接的关联。在这些方面,毛泽东以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值得我们重温与深思。
东华大学讲师张胜认为,毛泽东红色地方武装建设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不同历史阶段革命形势与任务,逐步形成、发展并调整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正确处理地方武装与正规军关系、重视质量建设、坚持“分散”与“集中”并用的活动原则等。这一思想不仅对保卫红色政权与根据地,推动中国革命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亦有现实启示。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潘志豪提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经济困难、国民党封锁、日本军事威胁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多重挑战和考验,然而党扎稳脚跟,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转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延安作风的存在并发挥作用。毛泽东作为延安作风的开创者和践行者,在经济上号召艰苦奋斗,在政治上要求加强民主建设,在思想上主张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密切联系群众,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徐艳格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内积贫积弱,又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打压封锁,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上对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三方面进行了现代化的理论探索,在发展的过程中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划了现代化的道路发展。
三、与会学者对习近平关于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重要论述进行了阐述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剑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础上,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中,结合现实情况形成并发展的。他从习近平关于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阐释。从内在逻辑而言,他分别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展开了分析。就核心要义而言,他提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原则、坚持一元主导和多元发展相统一原则、强化意识形态对文艺的正向引领是核心要义。时代价值主要为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他总结,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肯定了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也尊重了文艺创作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朱唯星还针对近十年我国“纪念毛泽东诞辰”类论文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展开了计量分析与研究。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亓曙冬主持。
在开幕式后的主旨发言和会议交流阶段,分别由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挥和复旦大学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周晔主持,陈挥作了学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