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期●征战纪事●

运河两岸战日顽

——家父贾公磊在“挺纵”的烽火历程

作者:贾至明


抗战初期,发轫于苏南丹北地区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以下称“挺纵”),是由管文蔚同志亲手创建的一支抗日武装。他们驰骋大江南北,鏖战运河两岸,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85年前,我父亲跟随这支部队走过了两年的风雨历程。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如今父亲遗留的珍贵档案和革命文物仍在向我讲述着他在“挺纵”的那段烽火岁月。

190910月,我父亲贾公磊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花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上世纪30年代,他背井离乡来到上海做工,结识了在沪开展地下工作的中共党员郦大炳。父亲受其进步思想的启蒙影响,为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推销进步书籍,积极宣传抗日。

全面抗战爆发后,父亲因家乡惨遭日寇烧杀抢掠,胸中燃起了熊熊的抗日复仇怒火。翌年初,父亲从郦大炳口中得知,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已开赴敌后,发动群众奋起抗日,深受触动,对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充满向往,萌发了追随郦大炳参加新四军打鬼子的强烈愿望。19388月,他只身一人赶赴江苏丹阳北乡的访仙桥,找到了已返乡参加抗日的郦大炳。这位老友随即将他引荐给管文蔚司令员。父亲加入了新四军丹阳抗日游击纵队,被管文蔚留在身边,任司令部收发员。

19389月,丹阳抗日游击纵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管文蔚仍担任司令员。据父亲生前回忆,“挺纵”成立之初,司令部各部门人员不多,收发处仅我父亲一人;次年5月,父亲任收发处主任后,还是一个人。他除了担负收发处日常工作,还要协助司令部处理其他勤务事宜。他清晰地记得,初到“挺纵”时,管文蔚司令员发给他一支盒子枪和一只挎包;升任主任时,管文蔚又亲手颁发给他一份少尉主任委任状。此状印有国民党党旗、党徽,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气愤于国民党反共暴行的父亲亲手撕毁。同时,他还和许多战友愤怒地把青天白日帽徽扯下扔掉。

父亲参军的当月,管文蔚恢复了中共党籍,父亲亲眼目睹他重新回到党的怀抱时的情形。那一天,管文蔚神采奕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也让父亲深受感染。之后,遵照新四军一支队党委的指示,管文蔚在部队中积极培养和发展进步青年入党,当时,我父亲也是他培养的对象。在父亲的记忆中,入伍后,自己积极要求进步,直接向管文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党组织教育培养和考察,19395月,在扬中油坊桥“挺纵”司令部,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管司令员给予了祝贺,郦大炳作为父亲的革命引路人和入党介绍人,勉励他努力工作、不怕牺牲、革命到底。从此,父亲确立了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父亲生前曾多次向我讲起,“挺纵”在经过访仙桥整编后,有了党的领导,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军政素质大为提高。整训后的“挺纵”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管到那里都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部队转战途中,常宿营老百姓家中,战士们都会主动帮老乡挑水干活,清扫庭院,与乡亲们拉家常,与当地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老百姓都习惯称他们为“四老爷”、“四将军”,也就是把新四军比作活菩萨,比作救星。

193810月初,陈毅司令员首次来丹北访仙桥检查“挺纵”整编工作。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陈毅就会来丹北。每当得知陈毅要来,父亲和战友们都很高兴。陈毅生活十分简朴,处处以身作则,从不要求任何形式的特殊待遇。每次来“挺纵”视察时,他都坚持与官兵们一样的粗茶淡饭,一样的平等生活。有时父亲见陈司令员工作繁忙,十分辛劳,就想为首长改善一下伙食,但每次都会遭到他的坚决反对。

19404月,父亲担任了“挺纵”司令部经济副官,从事部队后勤工作。他曾对我说起一次向粟裕同志申领部队经费之事。从吴家桥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有100多公里,当地匪患猖獗,日伪顽又经常在这一带活动。5月上旬的一天,他带领十来名战士去溧阳水西村粟裕住处。一进屋,未等我父亲开口,粟裕便问:“你今天带几个人来的?”父亲回答:“一个班。”粟裕点了点头,说了声“好”,放心地把银元、纸币等军需经费亲手交给了他。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面对严酷的斗争形势,粟裕具有高度警惕性,为军需经费回程安全也作了周全的考虑。

“挺纵”刚到吴家桥时,由于日伪军严密封锁,粮食供应十分困难,有时不得已只好用马料——黑豆作为主食。一段时间下来,不少官兵产生了不满情绪。一天早晨,叶飞副司令员把我父亲叫了过去。父亲一进门,看见叶飞正在吃早饭,桌上放着一碗黑豆和一碟酱菜。见父亲进来,叶飞用筷子在碗边敲了几下,父亲顿时就明白了。于是,他向首长汇报了粮食供给状况及部队中的反响。后来,在叶飞的亲自关心下,依靠当地群众的帮助,想方设法筹措,部队缺粮的困境才得到缓解。

父亲说,那时部队指战员缺粮挨饿是经常的。特别在抗战初期,“饷款不济、军食不足、军装不备”是常事。在父亲的遗留物品中,至今还保存着一份当年他工作调动移交清册,因纸张匮乏,其中有一张移交账目目录只有巴掌大小,由两张粗糙的土纸拼贴而成,中间加盖着他的骑缝印章。新四军当年的艰苦生活由此可见一斑。

19403月,国民党顽固派在华中地区制造摩擦,向驻扎在皖东半塔集的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发起疯狂进攻。322日,陈毅电令“挺纵”: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一切困难,日夜兼程,火速增援!

接到命令后,叶飞亲率“挺纵”主力向西驰援半塔集。途中,“挺纵”连续打了三个胜仗,生俘一名叫横田的日本兵。半塔集保卫战胜利后,父亲用新四军服装为横田替换了日军军服。在新四军统一战线和俘虏优待政策教育感召下,横田逐步认清日本侵华战争的本质和罪恶。以后,他参加了日本反战同盟会,工作积极,成为反战同盟会的骨干。他的那顶“昭11本”军帽被我父亲留存至今。

5月初,叶飞率“挺纵”主力从半塔集回到江都吴家桥、大桥一带休整。中旬的一天深夜,1000多名日伪军偷袭了吴家桥地区。据父亲讲,因汉奸告密,其中有一股日伪军趁夜悄悄摸进村庄,袭击了“挺纵”司令部。枪声骤起,情况万分危急,父亲见叶飞来不及穿上军服,身着短裤冲到屋外指挥反击。他紧随叶飞投入了战斗。

激烈的战斗从凌晨一直打到中午,日伪军渐渐不支,攻势开始减弱。下午,“挺纵”开始反攻,一个冲锋就击溃了敌人,一路追至大桥附近。日伪残敌向仙女庙据点狼狈逃窜。

吴家桥战斗后不久,为了东进抗日,创建苏北根据地,“挺纵”移师郭村。父亲又参加了郭村保卫战和随后的黄桥决战。郭村保卫战战斗正酣之际,父亲还随“挺纵”4团渡过通扬河,接援率部起义的国民党李长江部陈玉生支队。战场上,他俩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华东海军后勤部司令员的陈玉生还致信父亲“有暇来我处一玩为盼”。

1940712日,“挺纵”整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及其他部队,父亲和战友们又踏上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新征途。

1941年至新中国成立初,父亲一直在部队做后勤工作。195412月,父亲转业至上海工作,先后在华东钢铁公司、上海棉织联社、上海毛巾被单公司等单位任职。198310月父亲离职休养,199510月因病在沪逝世,享年86岁。

回首过去,追思往昔,父亲的谆谆教诲铭心刻骨,难以忘怀。那些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犹如璀璨星辰熠熠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