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期●缅怀篇●

张爱萍与彭雪枫的战友情

作者:王家云


爱萍出生于“天府之国”四川达县,彭雪枫出生于中原大地河南镇平县,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成为新四军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将领。他俩在革命战争年代里相识、相惜、相助,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同学“红大”结友情

早在中央苏区时,张爱萍与彭雪枫即相识。一个在少共中央局工作,一个在红军主力部队工作。1934年初,少先队中央总部总队长兼参谋长张爱萍与红3军团红4师政治委员彭雪枫,一同到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瑞金的工农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学习。“红大”是当时中央红军创办的一所军事学校,设高级指挥、上级指挥、上级参谋、上级政治四科,任务是培养红军的指挥员。

作为师政治委员的彭雪枫自然被分在了高级指挥科学习。张爱萍也应在高级指挥科学习,但他认为自己先前在红14军时间比较短,所以坚持到上级指挥科学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虽不在同一科,但酷爱读书学习的共同爱好,使他俩很快成为知己。他俩相互交流,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张爱萍在军事班的阶段考试中都是第一。彭雪枫不仅被视为“红大学习成绩最好的学员”,而且被领导认为是“有战略眼光,在军事上还有造就”的人才。在“红大”学习四个月后,张爱萍调任红3军团红412团政治委员,彭雪枫调任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

19365月下旬,军委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张爱萍被再次推荐到瓦窑堡的红军抗日大学(史称“红大”,“抗大”前身),时任红军抗日先锋队第1路军第4师政治委员彭雪枫也被推荐到该校学习。此时的“红大”分设一、二、三科,其中一科为军团级和师级红军干部。张爱萍与彭雪枫被一起分在一科学习,分别担任第四、第二学习小组的组长。

张爱萍、彭雪枫于瑞金的“红大”分别后,再次相逢于瓦窑堡的“红大”,格外亲切。他俩特别珍惜这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

毛泽东很关心学员们的学习,要他们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为此,学校给学员安排一些文体活动。一次,张爱萍与彭雪枫等几位同学打网球回来时,正好被在学校考察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看到了,便与他们作了交流,并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被收录在斯诺的《西行漫记》 一书中。张爱萍在194225日《拂晓报》上发表《雪枫同志永存》的缅怀文章中也讲到这个细节,说:“尽管当时的物质条件差,我们在课余之隙,还在一起打网球,学习生活过得紧张又愉快。”

彭雪枫在“红大”学习尚未毕业时,即奉命离开红军队伍,随叶剑英秘赴西安,做统战工作。张爱萍眼见又要与好友彭雪枫分别,难舍难分。彭雪枫笑道“又是挥戈纵马时”,张爱萍接道“旗开得胜看来日”。

互助合作情谊深

早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的扎西改编时,师的番号取消,彭雪枫由红3军团第4师师长改任13团团长,张爱萍任11团政委。过了大渡河之后,张爱萍调任13团政委,与彭雪枫搭档。他俩率领13团翻雪山、过草地。同年726日,两人签署《部队进至茶力革地区后警戒及行动之命令》,接着率部队出毛儿盖,过腊子口。1936年,他俩在“抗大”学习时,曾共同回忆过草地的一天晚上,以水代酒、赏月赋诗、以苦为乐的情景。张爱萍在诗中写道:“坐地随意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全面抗战爆发后,张爱萍于19388月中旬赴河南确山,发展武装力量,组建新四军挺进纵队。彭雪枫在这之前,已经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主持军事和统战工作。他俩再次合作共事。

同年9月,彭雪枫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任豫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彭雪枫考虑到开辟豫东敌后抗日根据地任务重、领导力量薄弱,几次电报请求周恩来派张爱萍来协助工作。118日,彭雪枫再次致电周恩来,报告决定组建豫皖边工委,以张爱萍为书记。19391月,张爱萍正式就任豫皖苏省委书记。

张爱萍与彭雪枫在豫东发展方向是向东还是向西的问题上虽有分歧,但当张爱萍执意要前往津浦路时,彭雪枫全力支持。彭雪枫不仅让自己的警卫员陪同张爱萍前往,而且见张爱萍的鞋子破了,立即让供给处为张爱萍赶做一双新鞋。张爱萍在前往津浦路东侦察过程中,发现国民党第6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谨可作为打开路东、扎根路东的突破口。彭雪枫获悉后大喜。因为之前盛子瑾曾主动派人与彭联系过,希望新四军派人去协助其工作,苦于当时人手不足,没能及时接洽。于是,彭雪枫立即给盛子谨写信,介绍张爱萍去协助其工作。在彭雪枫的引荐下,张爱萍很快与盛子谨见面,促成了皖东北联合抗日局面的形成,并直接给津浦路西的彭雪枫部以极大的物质支持,包括军饷、粮秣、棉衣等。

19414月底,彭雪枫电告陈毅、刘少奇,以及毛泽东、朱德、王稼祥,4师留第11旅在路西游击,他自己带第12旅到路东,深入顽敌之后方作战。新四军军部同意彭雪枫的行动,并让在路东的39旅旅长张爱萍接应安排。张爱萍接到军部指令后,迅速直奔灵璧去接应彭雪枫。两位老战友久别重逢感慨不已,彭雪枫笑道:“我这次到路东,是到你这儿避难了。”张爱萍诚恳地说:“我当时来路东开辟根据地,不就是你派来的吗?这里就是你的后方根据地啊!”张爱萍接着讲,他已经将9旅旅部从半城搬出去了,那里的条件稍好,请彭的师部进驻。彭雪枫对张爱萍主动让出自己的驻地十分感激,但他先前已经物色好泗县南的管镇,并派员准备了,就没有进驻。

根据华中局的指示,1941719日至25日,在洪泽湖畔的仁和集召开4师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总结4师在3个月反顽斗争中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会议由华中局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主持,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代表军政委员会作专题报告,并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作为39旅旅长的张爱萍奉华中局指令参加此次会议。会议期间,有些人夸大反顽斗争的失利,甚至无限上纲,变成对彭雪枫的人身攻击。张爱萍虽非4师的干部,但本着对事业、对同志负责的态度,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首先强调本次会议的主旨是帮助4师包括彭雪枫师长总结失利原因,归根结底是总结经验教训;游离这个主旨,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都是不可取的。其次,他在具体分析4师失利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作为4师主要负责人的彭雪枫同志负主要责任,彭雪枫为此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绝不意味着要由他一个人去承担责任。再次,他强调要正确地对待失利,不必因此而悲观失望,并相信通过本次总结,4师仍将是饮誉豫皖苏的主力部队。张爱萍的发言,不仅得到邓子恢的肯定,而且得到了4师与会者的支持,让彭雪枫尤为感动。

友情绵绵无绝期

1944911日,彭雪枫在八里庄战斗中壮烈殉国。张爱萍在彭雪枫牺牲的第4天接到命令,接替彭雪枫任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张爱萍既为新四军失去名将而痛惜,又为失去老战友而伤感。他首先想到的是正在医院待产的彭雪枫爱人林颖,怎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幸?当他获知尚未将彭雪枫牺牲的消息告诉林颖时,心中稍感安慰。他知道彭雪枫与林颖平时通信频繁,便想以彭雪枫的名义给林颖写信,但又考虑到林颖熟悉彭雪枫的字迹和习惯用语,便改为发电报的形式向林颖报平安,并叮嘱其静心待产。当接到林颖报告生了个儿子的喜讯时,张爱萍再次以彭雪枫名义发电报叮嘱加强营养,保重身体。到孩子满月时,张爱萍又以彭雪枫名义给林颖发送电报祝贺。当林颖后来得知真相时,对张爱萍的细心缜密和良苦用心深表感激。

彭雪枫牺牲4个月后,张爱萍于19451月主持淮北区党委会研究决定,将彭雪枫同志伟略公布全师及根据地,以激励广大指战员及根据地人民。之后,华中局和新四军首长电令,成立以张爱萍为主任委员的治丧委员会,决定《拂晓报》出悼念雪枫同志专号,编印雪枫同志纪念册,成立雪枫图书馆,建议淮北行署改泗南县的半城镇为雪枫镇、将大柳巷四周河堤命名为雪枫堤。在27日的追悼大会上,张爱萍代表4师致悼词。拂晓报社吟唱由张爱萍撰写的《雪枫同志》挽歌:“20年来,为了人民,为了党,留下了功绩辉煌……多年同患难,长别在战场。我们一定为你报仇,完成你未竟的事业,争取全中国的解放。”既表达了对这位老战友的深情怀念,又表明了继承老战友遗志的决心。

战友虽离去,友情长留存。1984年,彭雪枫殉国40周年时,时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军委秘书长的张爱萍深情写下:功垂祖国,泽被长淮,患难与共,千古遗爱。1994年,在彭雪枫殉国50周年时,已经84高龄的张爱萍又挥毫题写:英勇善战,机智顽强,对党忠贞,为民赴汤。

200375日,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张爱萍将军去世了,享年93岁。两位昔日的战友、知己,终又并肩战斗在了另一个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