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团”前身——
张宜友,1914年生于安徽省金寨县长岭乡洪畈村,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后期,张宜友担任新四军第6师18旅52团团长,指挥了一系列精彩战斗,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52团系后被命名为“沙家浜团”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20集团军59师175团前身。
引蛇出洞
1944年8月,淮北地区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率主力挺进津浦路西,恢复豫皖苏根据地。4师主力离开淮北地区后,日伪顽反共活动猖獗,尤其是盘踞在邱集的伪特别区区长邱锡康,气焰十分嚣张。为保障新四军4师主力西征、保卫淮北抗日根据地,10月,新四军军部命张宜友率52团由宝应开赴淮北泗灵睢(安徽省泗县、灵璧和江苏省睢宁三个县)地区,接管4师留下的防务。
接到命令后,张宜友和团政治处主任彭冲立即率部出发,突破日伪层层封锁,于10月中旬进驻睢宁大李集。经过一番调研,张宜友和彭冲商量,决定首先打击土匪出身的伪区长邱锡康部,以稳定泗灵睢地区抗日局势。随后,张宜友派出侦察队进行周密细致的侦察,搞清了邱锡康部人员、火力、部署等情况。
针对邱锡康的狂妄心态,张宜友和彭冲制定了“引蛇出洞、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案。10月18日夜,52团主力部队佯作泗灵睢县总队,突然攻克邱集西南的咽喉要道——朱开大桥伪据点,俘虏全部伪军。然后,52团主力隐蔽埋伏,布下“口袋”,准备打击邱锡康援兵。为了让邱锡康上钩,新四军故意让俘虏的一名敌中队长逃跑,让他向邱锡康报告据点丢失情况,诱使邱锡康自投罗网。
果然,收到报告后,邱锡康误认为攻克其据点的只是我地方武装,随即命令所属伪军倾巢出动,分三路扑向朱开大桥,企图重新夺回据点。当其先头部队到达尤庄时,遇到泗灵睢县总队一部阻击。伪军见有轻机枪扫射,后退集结。为了诱敌深入,张宜友命泗灵睢县总队佯装撤退。敌人误以为我败退,立即扑了上来。此时,隐蔽的52团主力一齐出击,十几挺轻重机枪猛烈开火,把敌人压在开阔地,打得伪军鬼哭狼嚎。在后面“押阵”的邱锡康吓得狼狈逃回邱集老巢,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
这次“引蛇出洞”,是52团从苏中到达泗灵睢地区的首次战斗,共毙伤邱锡康伪军180余人,俘虏210余人,沉重打击了日伪顽的嚣张气焰,稳定了睢宁南部的抗日局面。
以硬碰硬
1945年2月初,新四军军部收到密报:日军已判定黄花塘驻有新四军重要机关,并获知附近的新四军第2师主力已开赴津浦路西,黄花塘兵力空虚,企图分进合击,围歼黄花塘的新四军重要机关。
2月15日,张宜友率52团奉命从淮北返苏中归建。次日刚刚宿营,便接到新四军代军长张云逸的急电,令52团以最快速度抢占顺河集,坚决堵击企图进攻黄花塘的日寇天井大队和伪军潘干臣部。接命令后,52团立即改向顺河集疾进。为了加快速度,张宜友边行军边向各营、连传达命令。17日清晨,52团赶到离顺河集20里的地方,接到报告:从淮阴南下“扫荡”的日伪军正向顺河集开进。团参谋长胡乾秀来不及向张宜友请示,当即命令两个连轻装跑步前进,火速抢占顺河集,在洪泽湖大堤上阻击敌人。这两个连出发不久,52团又收到军部急电,令52团在抢占顺河集后,立即派两个营的兵力火速南下黄花塘,以保卫新四军军部。张宜友和其他团首长紧急研究后,决定加派两个连和团部机炮连两个班,协同已派出的两个连参加顺河集阻击战,自己和胡乾秀留下指挥战斗,其余人员立即赶赴黄花塘。此时,从淮阴出动的日伪军共计1500余人,正顺着淮浦公路由北向南袭来,并占领了顺河集北边的十堡村。
17日上午10时,顺河集阻击战正式打响。敌人在92式步兵炮、掷弹筒的轰击掩护下,从十堡沿大堤向我猛攻。张宜友指挥战士们依托紧急构筑的工事,沉着应战,接连打退敌人6次冲锋。日寇不甘心,接连进攻我阵地,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由于不停射击,新四军的机枪枪管都打红了,战士们便把湿毛巾捂在枪管上给枪降温、继续射击。打到后来,我军弹药几乎打光,便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绝不后退一步。
日军见正面进攻连连受阻,就企图从侧面迂回包围。一股敌人由汉奸带领,偷偷从暗坝涉水过河,企图侧击我军。张宜友早已料到。这伙鬼子刚刚上岸,便遭到埋伏在柳树丛中的新四军战士密集射击。上岸的鬼子有的伏地还击,有的慌忙后退,由于坝窄人多,鬼子中弹的中弹、落水的落水,经过一阵激战全部被击毙。日寇还不死心,又转从正面进攻,火力更猛。张宜友指挥部队集中力量,死守阵地。双方一时呈胶着态势。
战斗到傍晚时分,胡乾秀在用望远镜观察时,发现一群日伪军簇拥着一个骑马的鬼子军官出了九堡村。胡乾秀断定,此人肯定是最高指挥官天井少佐,便取过一支三八大盖步枪,利用柳树林作为隐蔽,悄悄接近后瞄准射击。日军军官应声栽下马去,正是天井。敌人突然失去指挥,顿时乱作一团。张宜友趁机指挥我军发起反击。在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中,敌人丢下大批尸体仓惶溃退。顺河集阻击战至此胜利结束。
经过一天激战,52团先后打垮敌人14次冲锋,共毙伤日伪军近200人,俘敌10余人。52团也有26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后重伤员中又有9人牺牲)。
这场阻击战中,还出现一个少见的现象——日军训练有素的军马,在无人驾驭的情况下,自行在阵地前后跑来跑去、运送弹药。我军发现后,将这些军马打死,才切断了敌人源源不断的弹药运输。
战后,张云逸高度评价了这次战斗:顺河集这场血战,把日寇进攻淮南、“扫荡”军部的阴谋粉碎了。
巧妙设伏
1945年4月,新四军18旅兼苏中第1军分区侦悉:汪伪第5集团军独立团集结在江苏省宝应县准备调防,将南下经过高邮县三垛镇、河口镇至兴化,途中由日军两个中队“护送”(实为监视)。苏中军区得知此行动及路线之后,决定集中52团等部,在三垛镇至河口镇之间设伏,消灭这股敌人。根据分工,张宜友指挥52团埋伏于三垛河以北,同时负责攻打新庄之敌。
4月27日拂晓,张宜友指挥参战部队秘密进入伏击阵地。为了不让敌人看出破绽,伏击圈内的店铺照常营业,船只通行无阻,行人往来自如,表面上风平浪静。
28日上午10时,伪独立团在300多名日军和200多名伪军“护送”下,水陆并进到达三垛镇。下午4时半左右,日伪军大摇大摆,全部进入伏击圈。随着一声令下,只见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伏击部队一齐出击,炮弹、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子弹像雨点般射向敌人。日伪军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乱作一团。河中敌人的船队除最前面一艘仓惶逃窜外,其余都瘫痪在河中。船中的日伪军纷纷钻出船舱,跳到河中企图突围,成了新四军的“活靶子”。公路上的日伪军被截成数段,首尾不能相顾,东逃西窜。仅半小时,战斗便结束。
走在最后面的100多日军和200多伪军见势不妙,立即夺路抢先占领新庄,企图负隅顽抗。张宜友根据计划,指挥52团1营向新庄扑去,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迫使敌人放弃新庄北段、退守南段。鉴于已达成战斗目的,天黑后,新四军主动撤出战场,仅剩下30多名日军和部分伪军逃回据点。
此次伏击是抗日战争战略大反攻前,苏中地区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共歼日寇240多人、伪军600多人,俘虏伪军958人、日寇7人,缴获轻重机枪、步枪1000多支,炮16门及大量弹药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