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生命之本、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今天,我着重就领导机关的干部要“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讲点意见。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中产生的,是在人民的养育和支持下发展壮大的。始终与人民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优势和鲜明特征。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靠的是老百姓不惜牺牲生命支援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靠的是从革命领袖到普通党员都与人民群众一块吃苦,“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当时延安党群关系的生动写照。解放战争中,我们能以那么差的武器装备打败国民党八百万军队,靠的也是人民支持。“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前后,毛主席谆谆告诫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都反复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永远不能丢。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中国的人民群众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坚定地站在一起的。但在我们的一些机关和部门,脱离群众的现象确实还普遍存在。由于有的干部习惯于坐在机关大楼里看材料、听汇报,有的干部既缺乏对百姓困难设身处地的感受,又缺乏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经验,有的干部忙于开会、发文件,而不知道工作在基层落实的效果,因此,在这些机关和部门存在着不了解群众情况、不明白群众意愿、不理解群众态度的倾向,这使我们许多工作部署有阻力,许多政策效果打折扣,许多实际矛盾不能及时解决。长此以往,领导机关的决策和工作就会脱离基层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我们党就会有失去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危险。有效化解这个危险的办法,就是普遍地动员领导机关的干部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
领导机关的干部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首先要到基层去。只有在基层,干部才能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才能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下基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重庆每年组织20多万机关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安徽、陕西、山西、吉林、云南、新疆等省区都是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带头,大规模选派干部住村蹲点调研。群众称赞,“当年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许多干部下去后,亲身体验老百姓生产生活之艰辛,心灵受到很大震动。山西一位副省长在住村日记中写到,自己过去也经常下乡,有时起早贪黑一天跑五六个县,但往往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通过住村调研,才真切感受到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缓慢的现状。他的住村日记发表后,引起网上一片好评。我们中组部有位抓农村党建的副局长,已经参与指导过4届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但都未亲身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乡镇换届过程。这次乡镇党委换届,他在试点乡镇蹲点一个月,直接在基层参与了换届的全过程。他说,现在抓乡镇换届才真正感到底气足了。这些情况说明,技术再发达、信息再通畅、交通再便利,都代替不了干部住村入户、蹲点调研。因此,领导机关的干部要自觉走出大楼,沉到农村、企业、社区去,尤其要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去,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越是到这些地方去,你越能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越能体验群众的酸甜苦辣,越能知道自己工作的利弊得失。
领导机关的干部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必须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要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材料。二要研究实招,总结基层创造的经验,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三要检验实效,看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是否符合基层实际,有没有给群众带来实惠。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系列突破性的改革举措都来自基层和群众的创造。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些年,我们大力推行的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农村党支部书记“一定三有”政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选聘大学生村官,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等等,都是总结各地基层的实践经验形成的。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机遇前所未有,矛盾和困难也前所未有。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力量,是破解各种难题的根本依靠。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真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领导机关的干部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最重要的是培养起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孔繁森、杨善洲、沈浩等党的优秀干部之所以能一心为民,把个人的一切都奉献给党的事业,就是因为他们真正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对群众怀有赤子之情。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在一起摸爬滚打中产生的。现在,领导机关中有不少干部特别是年轻同志,从大学门直接进机关门,没有经历过基层艰苦工作的磨练,缺少对普通群众生活的切身体验,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加大领导机关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危险。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推动领导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交流任职,补上缺乏基层经历这一课。一方面,中央和省级机关逐步减少直接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录公务员的比例,而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中选录公务员。与此同时,必须系统地组织中央和省级机关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群众中去进行深入的调查走访,增加对普通群众的直接了解。最近,中组部已分批将近百名中央机关局级年轻干部派往市县锻炼。农业部组织机关全体年轻干部走千村进万家,调研农村工作现状,受到下基层干部和基层群众一致好评。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各级领导机关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考虑,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去,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秋季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专门就领导干部要学习党的历史作了重要讲话。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生动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宝贵资源。三所干部学院要充分挖掘和运用这些精神财富,按照党在新时期建设和干部成长的需要,用党的历史上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保持活力的宝贵经验,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受人民群众信赖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