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期●时事纵横●

香港:完成国安条例制定 保障特区由治及兴

作者:易化

香港特区立法会于2024319日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 (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条例》)。香港回归祖国近27年后,香港特区顺利完成对基本法第23条的立法,标志着香港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宪制责任取得重大进展,补齐了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的短板,在新时代新征程“一国两制”事业发展进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2019年的“修例风波”

香港的危机从2014年“占中”(占领中环)事件就开始暴露,当时参与“占中”的90%是青少年,中学生又占多数,现场一些指挥者年仅17岁,主要煽动策划人就是港独分子黎智英等人,而此时距离香港回归祖国刚好17年。

为什么十几岁的学生会被煽动起来?学生一起出问题,那肯定是教书的老师有问题,香港的老师几乎都加入“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简称教协),教协被港独分子把持,还收美国人的钱,是他们教唆学生上街搞暴乱,说哪个父母反对他们上街,这些父母就是“港猪”,香港年轻人“要跟港猪划清界限”,“要跟这样的父母断绝关系,终生不相往来”。

为什么香港法院会重判执法警察而轻判肇事学生?因为重判警察的主审法官叫杜大卫,是个拥有英国国籍的英国人。2016年委任的新一届香港终审法院的常任和非常任大法官,17人中仅有2人为中国香港籍,其余均为外国国籍或双重国籍。

由此可见,香港并没有完成彻底的回归,去殖民化的道路并没有走完。

2019年,一场猝不及防的“修例风波”侵袭香港。在“港独”势力操纵和外部势力插手干预下,“港独”猖獗、“黑暴”肆虐、“揽炒”横行,旷日持久的严重暴力冲击香港的社会法治基石、危及民众安全、重创经济民生,挑战“一国两制”底线,严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修例”原本是为了处理向台湾移交杀人嫌犯相关法律问题。20182月,香港居民陈同佳涉嫌在台湾杀害女友后潜逃回港。因港台之间没有签订刑事司法协助安排和移交逃犯协议,陈无法被移交至案发地台湾受审。为维护法治与公义,堵住法律漏洞,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旨在完善法制、彰显公义,以避免香港成为“逃犯天堂”。

然而,香港反对派和“港独”势力“盯”上了这个机会,自20196月起推动各种激进抗争。在特区政府多次表示“修例”工作已彻底停止后,他们仍然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变本加厉策动暴力且不断升级,直至公然鼓吹“港独”,包围和冲击中央政府驻港机构,侮辱国旗、国徽和区徽,挑战国家主权和“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享誉国际的“东方之珠”,一时间黑云压城,风雨如晦。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曾任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的叶刘淑仪揭露,带头反“修例”的李柱铭和陈方安生,早在20年前是支持特区政府与内地商谈移交逃犯协议和承诺会尽快修例,如今却不顾“打脸”,煽动反“修例”,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利用不少香港市民对内地法律、司法制度了解不多,动用各种手段造谣生事、危言耸听,制造社会恐慌,说“修例”后香港市民“会被抓回内地,以‘莫须有’的罪名坐牢”。尽管不知道修订《逃犯条例》究竟和自己有何关系,但当时许多香港市民受到蒙蔽,参加了游行。

从风波伊始到“黑暴”肆虐,美国和西方反华政客不断跳出来为香港反对派站台、背书,美西方媒体大肆为香港反对派传声、造势,企图用恐惧感误导香港社会。

美国前驻港总领事唐伟康多次抹黑称,中国内地的法律框架及可靠性、可信性都与香港非常不同,“修例”会令国际商界暂停在香港的投资,影响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心。

末任港督彭定康一再对修例大放厥词,声称“修例”是移除香港与内地的“防火墙”,要市民承受内地法制的风险,还会危害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

曾经两度被拘捕的黎智英,是“修例风波”的幕后黑手和反中乱港势力的最大金主,他掌控的《苹果日报》等媒体大肆造谣生事、煽动街头暴力犯罪,被斥为荼毒香港社会的最大乱源。一些极端媒体更长期背离事实恶毒攻击中央政府,鼓吹“香港独立”、“本土自决”等分裂言论。各种假消息和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对特区政府和警队大肆妖魔化,形成与街头暴力相呼应的网络暴力。

201910月,香港特区政府为了恢复香港社会秩序而引用《紧急情况规例条例》制定《禁止蒙面规例》,这对稳定香港局势、止暴制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却被香港高等法院原讼庭判决为不符合香港基本法相关规定。

这一荒唐的判决不仅让香港特区政府止暴制乱的措施失效,而且挑战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威,让香港特区在身陷“修例风波”带来的管制危机的同时,又陷入到严峻的宪制危机之中。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明确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是否符合香港基本法,只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判断和决定,任何其他机关都无权作出判断和决定。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则指出,香港高等法院原讼庭的判决,是公然挑战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威和法律赋予行政长官的管治权力,将产生严重负面社会政治影响。

美国政客视香港“修例风波”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乘机介入香港事务。201911月,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相继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该法案。美国驻香港总领馆官员还多次密会“黑暴”学生头头,出谋划策。在美国幕后主导下,“港独势力”与“台独势力”勾结联动,成为配合中美战略博弈的重要侧翼。

美英在后方遥控,提供物力财力支持,黎智英、陈方安生、李柱铭、何俊仁四大祸港主将居中坐阵调配资源,黄之锋、何韵诗、罗冠聪、周庭等年轻一代充当马前卒,在香港发起持续不断的暴乱,近一年左右,东方之珠一时妖雾弥漫。

由乱到治的复杂斗争

20191126日,香港2019年区议会选举结束,452席中建制派只获得了59席,中立派赢得8席,支持动乱的泛民派拿到了385席。此时的香港,街头有暴徒闹事,政治上泛民派以区议会为据点向特区政府发难,国际上有美英等国对动乱的支持,一时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局面。在暴徒无数次抓了又放,放了又闹,闹了又抓的循环背后,香港在等待两条法律的诞生。一条是《香港国安法》的制定,一条是新修订的香港基本法两个附件。特区政府要用法律对抗暴乱,用秩序整顿混乱,不管乱港分子如何挑衅,坚决不对暴乱分子开枪镇压,不陷入对方的舆论圈套。

2020年初,中央涉港有关部门作了大的变动,夏宝龙任港澳办主任,骆惠宁任中联办主任。夏宝龙曾任浙江省委书记,骆惠宁曾任青海、山西省委书记,都是管理过几千万人口的地方要员,两位政坛老将出山,标志着处理香港问题,从过去外交事务的处理思维,改为现在地方省市的管治思维。

正在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大爆发。20202月后,香港街头动乱渐渐平息,虽然疫情是人类大灾难,但在香港这件事情上,突然起到了急刹车的作用,刚好给了香港一个巨大的战略调整期。从这个阶段开始,香港从激烈的街头对抗,改为更为深层艰巨的政治斗争,对香港分裂势力的反击,也从此时打响。

20206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简称《香港国安法》)。《香港国安法》将“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恐怖主义”以及“与外国势力勾结,危害国家安全”定为犯罪,最高可以判无期徒刑;同时成立特区“保卫国家安全办公室”,负责人是郑雁雄,来香港前是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处理过许多危机公关。

《香港国安法》是全新治理香港的第一步,基本搞定了港独分子,稳定了局势;第二步,则是构建香港的整个政治生态系统,从政治上夺回对香港的全面控制。20213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订,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香港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过程进行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并确认选举委员会委员候选人、行政长官候选人、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资格,保证进入立法会和担任特首的人都是爱国者;取消了区议会在选委会和立法会中的席位,直接把被泛民派把持的区议会赶下了政治舞台。

可以说,2020630日的《香港国安法》镇住了香港,打击了港独的气焰;2021330日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有效铲除了港独派的生存土壤,从根本上堵住了港独势力进入香港政坛的可能性,实现了“爱国者治港”的初步目标。

香港特区拥有基本法规定的高度自治权,但这绝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在特区层面妥善应对并加以解决。邓小平在1987年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有一段重要讲话:“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

《国安条例》的制定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3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对《基本法》第23条立法,制定香港《国安条例》是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是香港社会必须完成的迫切任务,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香港《国安条例》正文由9部分组成,分别对“叛国”、“叛乱”,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活动”、“破坏活动”、“境外干预及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执法权力及诉讼程序”、“机制及相关保障”等作出规定。这些规定打击的是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充分保护了公众依法享有的各项人权和自由。

香港特区政府坚决扛起了“当家人”和“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发布长达80多页的咨询文件,详尽介绍了立法的目的、原则、方式和要点,举办近30场咨询会,向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各群体就咨询文件进行详细解说,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自112日香港特区政府向立法会提交包括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年度立法议程以来,香港社会各界持续表达对尽快完成这项立法的支持。香港市民痛定思痛,23条立法公众咨询期收到的总计13489份意见中,有13297份表示支持及提出正面意见,占总数的98.58%,显示了香港社会支持完成23条立法的强大民意,充分反映了香港由治及兴新阶段的爱国爱港新气象。

立法会审议阶段,特区政府官员深入细致回答议员提出的上千条问题,对各条款作出具体清晰的解释说明,充分展现了责任担当和科学、专业精神。“我们每位成员都感到时不我待,因为大家清醒认识到,香港面临的国家安全风险一直真实存在。”香港特区立法会《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委员会主席廖长江说,“只有尽快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堤坝,才能不让香港成为外部敌对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敞口”。

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在《国安条例》通过的当日表示,今天对立法会、特区政府、全港市民来说,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第七届立法会就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审议工作画上圆满句号,也代表香港翻开新的一页。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得以完善,确保了香港各界今后能够在更安定的社会环境下,集中精力缔造一个更繁荣的香港,同时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出力。

香港工商界代表人士表示,23条立法必须尽快完成,“早一日得一日”,“早一日稳一日”,“早一日兴一日”。“只有切实排除国家安全领域的不确定性,才能切实巩固和提升香港营商环境,更好吸引工商企业和投资者来港兴业。”在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卢金荣看来,23条立法为香港发展扫清了路障,解除了后顾之忧。

对香港市民陈永兴来说,23条立法带来的是心安。“美丽的香港被破坏,大家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整个城市乌烟瘴气,这是我们不愿再看到的。”家住九龙新蒲岗的他,很珍惜现在平稳安定的生活。“此前,《香港国安法》让我看到香港的希望;如今,23条立法让我对香港的明天更有信心。”

“如今23条立法顺利完成,标志着香港特区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宪制责任取得重大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梁美芬表示,这是一次高水平的立法,公众咨询科学有序、高质高效,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积极作出回应。

法律界人士表示,香港《国安条例》与《香港国安法》有机衔接,共同构筑起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全体居民的根本福祉,保护世界各地来港投资者的利益,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作为在港外籍人士,我的身份背景让我更有立场来向世界展示真实情况:香港社会如今更加平和理性、吸引力日益增强。”居港瑞士籍金融咨询师安德龙说,“23条立法只会更有效打击社会上极少数的恶意破坏势力,守法人士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英籍香港资深大律师江乐士表示,在《香港国安法》基础上,香港《国安条例》将补齐香港现有本地法律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短板,“相信世界上每个心怀公正的人士都能认识到,23条立法完成将让香港成为更安全的城市,从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商业城市的全球声誉。”

“我们将有效保障国家安全,让香港可以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全力聚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共同创造一个更繁盛、更美好的家园。”《国安条例》三读通过后,香港特首李家超对未来信心百倍:“历史将见证我们共同谱写香港特区的光荣历史篇章。”

《国安条例》的制定,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进一步提供重要制度保障,也彰显了香港由治及兴新阶段的爱国爱港新气象。

48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成立“爱国主义工作小组”。以协调特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接,在不同层面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展望未来,有了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香港必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由治及兴的进程必将进一步加快,香港这颗璀璨明珠必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