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期●红色传承●

老骥伏枥传薪火

——记红色文化传播者庄奂

作者:姜兆军



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有一位深受孩子们尊敬和爱戴的耄耋老人,名叫庄奂,今年96岁。人们称赞他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庄奂曾经担任南通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多年,19902月从县政协党组成员、文史委主任岗位上退休后,他念念不忘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义无反顾、赴汤蹈火的赤胆忠心,其中也包括他的胞兄——19422月被伪军残酷杀害的庄凤林烈士。他把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党的故事,激励人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欣然担任南通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通州分会会员、理事,开始了赓续红色血脉的新征程。

庄奂凭借从事地方史志工作的功底,通过查阅史志资料,实地察看革命遗址遗迹,走访革命前辈和知情人,写成多篇反映红十四军、新四军和党的各级组织带领通州军民浴血奋战、痛击日伪英勇事迹的文章。有一次,庄奂从红十四军老战士施亚夫处,采集到他和战友汤小东被敌人逮捕、关进南通拘留所后发生的一件事。

汤小东,如皋人,曾任红十四军一师三团营教导员,被捕后自知生还无望,设法弄来一张白纸和一截铅笔,对着小镜子给自己画像,并写上“小明想妈妈”五个大字。其实,他从小父母双亡,而朝思暮想的妈妈正是亲爱的党。当得知施亚夫因敌人查无实据有可能出狱,汤小东就把自画像赠送给施亚夫留作纪念。后因战斗频繁,这张自画像不慎丢失了,但汤小东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战友们的心中。庄奂以《小明想妈妈》为题写成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刊登在江苏省《党的生活》杂志上;20117月在全国离退休干部“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征文活动中,该文章荣获中组部老干部局颁发的三等奖。

党的二十大以后,庄奂年过九旬,依然笔耕不辍,2023年在《大江南北》上发表了2篇文章和5首诗作,其中《南通反“清乡”斗争中党的组织建设》一文被杂志重要栏目“历史研究”采用。文章以组织重建、斗争考验、烈火淬炼、夺取胜利四个部分,记载了通州老区反“清乡”斗争中党组织建设的光辉业绩。

庄奂住在通州区金沙街道虹南花苑。每逢节假日,小区里的中小学生纷纷到庄老家中借阅红色书刊,聆听红色故事。其中,2023年《大江南北》第一期登载的《少年抗日英雄“铁笔”袁世晃》一文,小读者们更是争相传阅。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庄奂。袁世晃1928年生,比庄奂大一岁,1941年冬参加新四军,先后任《苏中报》通讯员、《南通报》记者兼总务。

袁世晃入伍前和庄奂是亲如兄弟的小学同学。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入侵,国家危在旦夕,袁世晃满怀抗日救国的热忱,毅然决然投笔从戎,在新四军大熔炉中,经受过反“清乡”斗争烈火的淬炼,19444月被日寇逮捕后,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显示出铮铮铁骨、耿耿忠心,牺牲时年仅16岁。如今在通州区烈士陵园里,有少年抗日英雄袁世晃的塑像。庄奂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袁世晃的英雄故事,鼓励青少年学生学习英雄人物,争做品学兼优、具有家国情怀的好学生。孩子们听了他的教诲,深受教育,纷纷表示要学好本领,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