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期●随感录●

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者:陈思炳


媒体上看到两则“熊孩子”闯祸的事:在江西湖口某火车站,7个“熊孩子”因贪玩在铁轨上放置石子,被经过该路段的高铁列车碾压,导致列车制动装置损坏,在该站临时紧急停车41分钟,严重影响了高铁的正常运营和乘客的人身安全;还有一个10岁的男孩在看动画片时,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音太吵,竟然用小刀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致使施工人员吊在半空,命悬一线……这两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后,其实都有家长放任自流、疏于管教的影子。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古以来,子女的成人成才,离不开父母的严管家教。孟母三迁为子择良居,陶母退鱼诫子做廉吏,岳母刺字教子做忠臣。老一辈革命家更是教育子女成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之才:董必武教子“做一个普通农民,不当特殊农民”;朱德教子“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他们的子女也没辜负父辈期望,一生严格自律,谨慎做人,在各自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教子要从幼时起、小事始、细处严。“不虑于微,使成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俗话讲“小时偷针,大会偷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续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教育儿子不能拿公家的稿纸、圆珠笔、墨水来当学习用品;不借父亲名头到剧场看白戏;不要女儿沾父亲光找工作挑好单位。焦裕禄就是从一本稿纸、一张戏票、一份工作严起,教育子女从小养成廉洁奉公、不图私利的优良品质。

爱子女,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有些父母只知为子女造房子、挣票子、铺路子,而对教育孩子如何正直做人、处世立身,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却从不上心。更有甚者,个别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贪赃枉法,为子女谋权位、购豪宅、买名车,索取不义之财,甚至怂恿子女为一己私利干违法乱纪的事。这样的言传身教,不仅自己走上犯罪的深渊,也把子女引上了邪路,带进了“铁窗”,周永康、刘铁男、蒋洁敏等就是这样的例证,这样的“熊父母”带出的必然是“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