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期●专稿●
长三角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作者:向明生
在全球经济多年疲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连年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国际资本加速进入,2002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尤其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在上海这个龙头的带动下,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的发展领先于全国,令世人瞩目。2003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全国5.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0.7%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外经济界人士认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将继纽约、北美五大湖、东京、巴黎、伦敦五大城市群之后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长三角概貌
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中部长江出海口,它区位独特,地势平坦,河网交错,美丽富饶,交通便捷。向有“天堂”美称的苏杭,就在其内。其范围,通常是指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的苏南和苏中、浙江东北部的15个城市的地域,面积达10余万平方公里;截止2002年末,人口总量为757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9142亿元,财政收入达4042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8.7%和21.4%;港口吞吐量占全国总量1/3,外贸出口占全国总量28.4%,吸引外资占全国总量的33.5%。2002年,长三角区域人均GDP为2.53万元,是全国人均水平的2.2倍。
现在,有人提出将长三角经济区域扩大到苏北和浙西南,涵盖整个江、浙、沪;还有人提出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也包括进去,这些至今尚无定论。
长三角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江、浙、沪三地商贸往来、经济联系与协作有着历史的渊源,在很大的程度上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仅从现在有沪籍户口的上海人来看,祖籍是江苏的占1/3,是浙江的占1/3,全国其他各地的占1/3。从经济的依存度来看,目前,上海企业与江苏、浙江的各类经济合作项目有3947个,占到上海企业与全国各地合作项目总数的50%左右,总资金约45亿元。江浙两省来沪投资项目为 4400多个,占全国各地来沪投资项目总数的50%,注册资金200多亿元。
长三角的15个城市,上海是直辖市,南京、杭州为省会城市,宁波为计划单列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嘉兴、绍兴、湖州、舟山为地级市。除这15个城市外,还包括36个县级市。据统计,在全国35个经济强市中有10个在长三角,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在长三角的占了一半。这些城市,在江苏由东向西,纵贯长江南北两岸;在浙江则布局在杭州湾周围,最后汇合上海。它们主动接轨上海,既能充分利用上海“龙头”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宽产品市场;又可利用上海信息资源丰富和技术发达的优势,建立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占有率。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以来,迅速提升了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和影响,长三角内的其他许多城市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在政府、企业、市场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作用下,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前,长三角15个主要城市,加上36个县级市,已经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从扬州、南京、镇江经常州、无锡、苏州,至嘉兴、杭州再至宁波的“Z”字型的中国最大城市群。它们犹如镶在长三角的一道金边,风景如画的太湖位于其中,几乎集中了长三角的所有精华。
在这Z型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公路、铁路相互衔接,并正在进一步加强建设,尤其我国最大港口工程洋山深水港的建成,将使上海真正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之一,并推动长三角区域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在这Z型地区,已形成的有宝山钢铁、镇海石化、金山石化、金陵石化、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中国巨舰型工业企业,并正在涌现一批新型产业基地。如沿江顺流而下的南京化工园区,“十五”期间总投资将突破600亿元;常州16公里的长江岸线上,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超过100个,超亿美元的项目4个;泰州有“春兰”据守,继而“LG”冰箱明年三月投产,将成世界最大的冰箱生产基地;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地联合形成苏州的沿江工业带…
环杭州湾地区,这里集聚了浙江省70%的电子企业,80%的信息产品制造业,90%的软件产业。这里还是全国最重要的化纤产业带之一,绍兴—个县,纺织面料就占全国产量的15%以上。沿杭州湾几小时的路程,分布着嘉善木业、海宁皮革、慈溪小家电、余姚塑料等全国知名产业带。
今年6月,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启动之后,杭州湾开发迅速升温。慈溪市在大桥南端建设几十万人口的新城,名曰“杭州湾新区”;绍兴最近规划的一个园区面积达350平方公里,也命名为“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
作为城市集聚效应综合体现的第三产业,长三角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二、三产业比重长三角区域依次为5.8:51.8:42.3,而全国平均比重依次为14.5:51.7:33.7,长三角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6个百分点。
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愈来愈多的商机,与过去相比,长三角民营经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趋利性和灵活性,为冲破旧体制的干预和束缚,发展区域经济的城市化、一体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以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选为例,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省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有24个县(市)入选,江苏有17个县(市)入选,加上入选的上海市崇明县,三地入选县市占全国百强县的42% 。
从国家战略高度发展长三角城市群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资本加快进入,进出口贸易大幅增加,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浙江为两翼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应该清醒地看到,正在崛起的长三角城市群,其实力和影响力与世界其他五大城市群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上海市人民政府特邀决策咨询专家诸大建把都市群的发展提到国家战略高度,认为“中国培养大都市带,就是要把大都市力量集聚起来,抱成团、握成拳头,参与世界竞争。中国如果还是分散的,城市间各自为营,无配合地参与世界竞争,是不行的。”
长三角分属两省一市,制约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有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还是体制方面的障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建设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党政领导频繁互访,共谋共荣、共进之策就是证明。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表示:“依托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是事关江苏发展全局的长远大计,是坚定不移的方针”,“构筑整体竞争力强大的长三角经济板块,是我们共同任务”;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认为,“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浙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表示,“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以加强合作为出发点,以共进共荣为落脚点,通过优化长三角大环境,形成融合,实现大发展。”
进入新的世纪,国际国内环境表明,中国的发展确逢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的发展,寄以极大的期望。我们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长三角区域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紧紧抓住大好历史机遇,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加强联系与合作,艰苦努力,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一定会在神州大地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