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期●专稿●

高奏革命传统教育的主旋律

——记颜安中学编外教师曹揆美

作者:周明发

   
  她的一片热情确实让人敬佩
  上海青浦区的练塘小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故乡。在陈云纪念馆一侧,是一所富有革命传统的颜安中学。这所初称“颜安学塾”的完中,创办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解放前夕,这里曾是我党地下活动的一个场所。
  岁月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几经沧桑的颜安中学,而今已是一个拥有11个高中班级(其中两个职高班)、514个学生的高级中学。今年教师节前夕,本刊记者专程来到了这所中学,采访一位查文红式编外教师。她,就是以革命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离休干部曹揆美。
  首先接待记者的是而今这所中学的校长沈余均与教导主任李国强。采访一开始,两位年轻的校领导几乎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达了他们对曹老师的一片敬意。他们十分真诚地说:“曹老师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在当今这个年代里,她的精神尤为可嘉。连续五年多
  来,也以七厂多W法版报州,离开C习心TRP家来到我们学校,她的一片热情,
  确实让人钦佩!”在采访中,沈校长还告诉记者说,曹老师义务带班,坚持以传统的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从镇政府到区教育局都十分支持。就在他自己不久前接任校长职务时,有关领导还特地找他谈话,要他务必要做好年轻教师与学生的工作,支持曹老师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谈到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时,沈校长说:“不可否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理想教育, 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不少急功近利的学生家长与一部分年轻教师,偏重于抓学生的智育,片面地认为只要抓好学生的成绩,让他们顺利地考上大学就是成绩。对此,曹揆美老师则一直坚持认为,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德育是第一位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老师更要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并用它来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理想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曹揆美女士的父亲是当年练塘爱国的民族资本家,叔父就是这所颜安中学的创办者、练塘著名爱国人士曹修仪。在浓重的家庭爱国氛围影响下,早在家乡颜安中学求学时,爱家乡、爱祖国就在她年轻的心里扎下了根。在颜安上完初中后,她到苏州一家美国人办的学校上高中。这所学校的教师多为外籍老师,上课均用英语。这无疑为曹揆美的英语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当年的浙江大学化工系继续学业,同时参加了革命工作。全国解放后,她从家乡来到首都北京教育部门工作。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中的女主角,乡村女教师瓦尔瓦拉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她。她暗暗发誓要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不幸的是,1957年她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之后在这漫长的20余年岁月中,她历尽磨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得到了平反。落实政策后,她在北京红旗大学当英语教师。之后,应远在大洋彼岸当博士研究生的子女之邀,她远渡重洋去了美国,并在美国路易州国立大学给外国学生教了一段时期中文。
  1999年,练塘当地政府为了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请曹揆美回乡商榷退还她家房产事宜。就因为这,曹揆美又一次来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来到家乡以后,她情不自禁地来到了自己曾经上过学的颜安中学。正是在这一年秋,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学,招生竟没招满一个班,最后有关领导决定把这些学生合并到其他学校去了。这个学校是不是还办得下去,开始成了一些人心中的疑问。了解了这些情况,曹撰美的心情很沉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的母校会落到这个地步的呢?她决定要为母校的重新振奋出份力。在练塘镇领导与教育部门以及自己亲人的热情支持下,已经到了人生暮年的她,毅然走进了陌生而又熟悉的母校,开始了她的编外教师的生涯。她始终觉得,自己是在故乡这片热土成长起来的,在故乡她认识了党,并从此开始走向革命的道路,今日,就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答故乡。
  为故乡的学子作奉献是她的心愿。然而,真正工作起来并不顺手。当时,她接收的一个高中班级问题不少。这些学生进入颜安时,考分才达到全市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更主要的是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崇高的革命理想。
  培养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可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啊!曹揆美决定从抓学生的理想教育入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从当时的区教育局领导沈蕴新
  同志那里看到了以弘扬车命传统为宗旨的《大江南北》杂志,立即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她毅然决定,要将这本杂志推荐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从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由此,她找到了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在她的努力倡导下,同学们从《大江南北》杂志上,看到了在抗日战争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雄,那些战斗在敌人心脏里舍生忘死的地下工作者,看到了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战士。这一切,深深地震撼了年轻学生的心灵。同学们热血沸腾,精神振奋。他们感慨地说:“原来真有这样的人啊!”在西安事变65周年时,曹揆美还结合阅读《大江南北》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组织全班学生召开了主题班会。“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曹揆美带领大家唱起了《毕业歌》,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理想教育是对青年学生最重要的教育。学生毕竟年轻,对他们重要的是引导,你不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一些反面的东西便会乘虚而入。”曹揆美对此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有人说,现在的青年学生对你搞革命传统教育这—套没有兴趣,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培养,你自已不去培养,怎么就知道学生没有兴趣呢?”
  报崇高的理想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02年高考,曹揆美带的高三(2)班全班33个学生,除5人没上线,其余全部被高校录取。
  梦萦魂绕的故乡情结落实政策后,有关部门将练塘古镇东风街45弄12号至17号房产作为异地安排退还了她家,总计约200平方米平房。连续五年多来,曹揆美把这些旧房无偿地提供给她的学生住宿,她自己住的是最小的一间。她是这个不收学生任何费用的“学生宿舍”的义务管理员。
  经她领路,记者来到了东风街。穿过一条狭长的小弄堂,记者来到了而今的曹揆美的家。展现在记者眼前最醒目的是正厅墙上的大红宇样:“成才是我们的目标”。两侧粉墙上分别贴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青浦县地图》和学生作息时间表。现在就住在曹揆美家的贫困却优秀的学生有11个,其中3个女学生,8个男学生。他们住在曹揆美家不用花一分钱,连水、电、液化气与电话费等等一应费用全由曹揆美承担。学生们一人一间或两人合住一间。在一间间简朴整洁的房间的墙上,都有曹揆美用中英文亲笔书写的激励他们奋发学习的条幅,有“顽强拼搏”,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有“动脑、严谨、求效、创新”,也有学习雷锋的题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锻炼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在这里,曹揆美经常与学生们用英语进行对话,并抽时间为他们义务补上英语课。男孩子有厕所,几个女孩子暂时就只能用尿桶。学生们每天下课“回家”,尿桶总是干净的。女孩们问她:“曹老师,我们的尿桶是不是每天有人来倒?”曹揆美连声回答说:“是啊,是啊!”其实孩子们哪儿知道,这尿桶每天都是曹揆美自己倒的。这样一位学有所长的优秀知识分子,一位有着革命经历的离休干部,一位在家里有保姆服侍的七旬老人,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早晨能专心学习,竟瞒着三个女孩子,每天为她们倒尿桶!
  “我爱他们,他们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做什么我都高兴。”曹揆美是这样对记者说的,“在离开故乡的几十年日子里,故乡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使我每时每刻都想着它。在被打入另册的二十多年里,我想它;在大洋彼岸的密西西比河畔,望着异国清澄的蓝天,我仍然梦紫魂绕地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有些人不了解我,他们还以为我想图个什么。我现在都七十多岁了,人生进入了暮年,我还图什么啊!我只不过是想让故乡多出点人才,尽自己的力量为故乡作点贡献嘛!”曹揆美说着说着禁不住动起了感情,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曹老师就像我们的亲奶奶
  应记者之邀,住在曹揆美家的一批学生们,乘中午休息时间回到了他们自己温馨的家。他们分属两个高二班级。正如曹揆美对记者所说,抓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首先要从行为举止与做人的基本道德开始。在曹揆美的精心教育下,他们一个个朝气蓬勃,彬彬有礼。
  谈起他们心目中的曹老师,学生们你一句我一语地说了起来。易连萍同学说:“我刚进颜安时,学习成绩不够好,曹老师经常鼓励我帮助我,现在我的学习成绩有了些提高,但还不够。我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报答曹老师对我的一片关心。”高二(2)班的班长谢良同学对记者说:“曹老师为我们这些同学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们的父母都十分感谢曹老师。他们说,你们在颜安能遇上曹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们做家长的福分!”吴弟同学紧接着说:“曹老师就像我的亲奶奶,她把一颗心都扑在我们这些学生的身上,甚至连她自己生病时还想着我们。现在有些人能做到公私分明已经算不错的了,可我们的曹老师却是真正的大公无私。从曹老师身上,我知道了应当怎么做人。曹老师说得对,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第一位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只要自己努力,方法得当,成绩迟早能上去的。
  在座谈中,王琼、钱佳萍、王虹、魏顺平、郑华等同学也争着说,为了使我们这批同学尽早成材,曹老师尽了她所能尽到的一切。她这么大年纪了,与我们一起听课,一大早还与我们一起跑步,做广播操,也真是太辛苦了。曹老师在墙上贴着《青浦地图》与《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就是要我们立足青浦,心想天下。为了开拓我们同学们的视野,她特地出钱包租了车子,让我们18个同学—起到中共一大会址、松江大学城和上海书城等地参观。
  练塘是个古风犹存的江南小镇,在这里,街坊邻居有点什么小事,很快就会传遍全镇。曹揆美理所当然地成了小镇的名人。与曹揆美走在一起,遇上的街坊知道记者采访,都很自然地向记者称道几句曹老师,甚至连记者吃饭的饭店老板、服务员也连连向记者说:“像曹老师这样的人,真是太少了。她就是因为爱家乡,才从北京来到练塘,成天为学生买这买那,还自己掏钱带着学生来吃夜宵。哪里去找这样的好老师啊!”
  从上午到下午,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听着乡亲们、曹揆美的学生们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记者又一次回味起原青浦区教育局的一位领导的话:“曹老师出身名门,在美国教过书,在北京有舒适的家,能毅然地只身来到故乡练塘当个不取任何报酬的义务教师,的确是很不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