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期●专稿●

半个世纪未了情

——沙岭子医院医护人员悉心护理志愿军伤残军人纪实

作者:吴乐义 王群

  1952年冬,原察哈尔省军区疗养院(张家口沙岭子医院前身)接收了300多名从朝鲜战场上转移下来的志愿军伤残军人。在他们中间,既有军、师级的干部,也有刚入伍的新战士,他们在这个设备极其简陋的疗养院里接受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伤势较轻的200多人先后康复出院,有的重返前线,有的转业回乡。剩下的100多位伤病员伤势异常严重,有的失明,有的失聪,有的半瘫,多数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繁重的护理工作全部落到医护人员身上。
  半个世纪来,医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为志愿军伤残军人无私奉献的爱心没有变。为了照顾好这些特殊的病人,护士们每天要给他们洗脸、擦身、喂饭、端屎端尿,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简单却又艰难的工作,把“慈母”般的爱绵延不断地献给病榻上的英雄们。
  天使与英雄的故事
  要护理好这些特殊病人难度很大。特别是神经受到伤害的病人,病情好时,他们会早早起床,铺床叠被,帮助护士清扫卫生,打扫厕所,拆洗被廓,帮厨种菜,修剪果树,有时还为忙不过来的值班护士打饭洗碗,生活紧张而有序,完全是军人的作风;病情不好时,智商不如三岁的小孩,喜怒无常,常常把大小便拉在床上,甚至把大便往墙上、被褥上乱涂乱抹。每当这时,就得有两名护士把他们架到洗澡间冲洗干净,随后将衣被洗净消毒。有的病人火气很大,饭硬了稀了要发火,菜咸了淡了要发火,腰带系得紧了松了要发火……总之,只要是不如意,不是瞪眼就是扔东西,甚至将鞋脱下来朝护士的脑袋上敲。
  老护士郝宝昌是护士中唯一的男“天使”,他陪伴这些特殊病人整整走过了五十个春秋,他向我们讲述了两件真实感人的故事。
  护士长刘金花17岁参加工作,在这里默默无闻地工作了28个年头,曾先后被市、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护士”、“先进女职工”光荣称号。有一次,刘金花给战斗英雄李玉喂饭时,病人突然病情发作,打翻饭盒,将刘金花摔倒在地并扑上去,在她身上乱抓乱扯,幸亏工作人员闻讯赶来将病人拉开。刘金花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回到值班室暗暗流泪,她决心找院领导要求换一个工作环境,不再和这些疯疯癫癫的病人打交道了。但她刚走出值班室的门,又停住了。她想起李玉的战友多次讲到李玉的英雄事迹:那是一次非常残酷的战斗,敌我双方战斗了一天一夜,最后进入了白刃战。被战友们誉为“东北一只虎”的李玉,用刺刀一口气穿透6个美国兵的胸膛。敌人望着浑身是血、双眼赤红的李玉个个心惊胆战,不敢向前。李玉在双腿双肩受伤的情况下毅然以超常的力量与面前两个敌人对峙着。突然,一个敌人从背后用枪托砸向李玉脑袋,与李玉对峙的两个敌人也同时端起刺刀向李玉狠狠刺去。就在倒地的瞬间,李玉抡起枪托横扫,敌人先后倒地。李玉一个虎跃,猛扑上去,几下就结果了敌人的性命。此时,李玉再也支持不住倒了下去。从此,李玉被重创的大脑留下了病根。生活中的李玉,有时会喊着“跟我上”、“冲啊”、“杀啊”的口令。这种在病态下不忘杀敌卫国的老兵,实在是难能可贵!刘金花想,这次是他在脑病发作时失去理智的行为,自己是护士长,是健康人,怎么能和病人计较呢?想到这里,刘金花又回身朝病房走去。
  赵护士为护理病人与恋人分了手
  赵护士是父母的掌上明珠,1995年从张家口医学院毕业后分到沙岭子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当这位漂亮的姑娘得知自己是伺候伤残病人时,着实吓了一跳。几位半瘫病人,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常常给一丝不挂的他们擦洗身子。赵护士记不清第一次是怎样在老护士的带领下为功臣们清洗身体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用理智克制着一位姑娘的羞涩,努力去适应这份艰辛、繁琐的护理工作。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小赵在值班室值班。突然,从男厕所里传出一阵撕心裂肺的叫喊,她顾不上多想,急忙跑到厕所去查看,原来是病人张洪恩正躺在地上打滚。她知道张洪恩近段时间来便秘,大便干燥,排泄困难,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恐有危险。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手将其干燥的大便抠出来,这对一个大姑娘来说,不啻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小赵来不及想什么,也不知哪来的力量,她硬是把高大的病人背到值班室,让他趴在自己的腿上,用手一点一点地抠大便,粪便散发出阵阵刺鼻的臭味,熏得她几次欲吐,但她还是强忍着没吐出来,坚持将粪便抠完,解除了张洪恩的痛苦。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赵护士经人介绍结识了一位小伙子。起初小伙子还情意绵绵地说:“你照顾最可爱的人我支持,我爱的就是你这颗金子般的心。”谁知当他们商量筹备婚事的时候,小伙子却突然变卦了:“我不能和整天给病人端屎端尿的人生活一辈子!”说罢他便扬长而去了,留给赵护士的是伤心和无奈。谈起此事,赵护士一脸忧伤,但她坚定地说:“只有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生活才幸福,为人民功臣服务我感到光荣,决不后悔!”
  “一位老兵向你们敬礼!”
  在沙岭子医院有一个其它任何医院都没有的“抗美援朝英雄纪念堂”。纪念堂前厅矗立着一块上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碑上镌刻着已逝者的名字。纪念堂里,安放着40多位辞世的志愿军英雄的英灵,每逢重大节目,医院都要组织医护人员扫墓、祭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医护人员们认为,每祭扫一次英灵,他们的心灵就会受到一次洗礼,让每一位活着的英雄都幸福地度过晚年的愿望就更加强烈。当我们在纪念堂瞻仰英烈时,医护人员多次提到一位名叫吴国良的特等功臣。
  1994年11月11日上午,沙岭子医院里,严重昏迷两昼夜的特等功臣吴国良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终于睁开了双眼。弥留之际的他,突然发现护士们正为他输一种昂贵的进口特效药,便怎么也不肯让护士打,挣扎着要起来拔针头。他声音微弱地说:“你们像亲人一样照顾我四十多年,我感激不尽,这样的好药还是留给别人用吧………”此时,正在病床边的院领导王富成俯下身对他说:“医院要想尽一切办法给您治病,这是我们的职责……”老人望着守候在身旁的院领导和医护人员,执意坐了起来,伸出颤抖的手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感谢医院”几个字,笔还没放下,便一头歪倒在床边,再也没能醒来。
  在整理吴国良的遗物时,发现了他临终前写给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一封信—
  沙岭子医院全体医护同志:我深知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写成这封信,算是一个老兵对你们的留恋之情吧。
  40多年来,你们把我这个半瘫、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兵当作自己的亲人精心照料,每天护士要为我做20多道护理工作:穿衣、入厕、洗牙、喝水、吃药、梳头、按摩、认字、辨物、练手、练步……不仅按部就班,有条不紊,而且每一项都细致入微,很有讲究。比方说洗牙,我因面瘫不能漱口,你们就用布蘸着牙膏给我擦,再用温水洗;比如说练步,你们像女儿照顾父亲一样,一手楼着我的脖子,一手护着我的腰,轻轻地慢慢地我进你退地挪步…
  我虽然有妻子儿女,但失散难以团聚。本该他们干的一切,护士们全干了,甚至亲生女儿也想不到、做不到、尽不到的,你们想到了、做到了、尽到了。40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的情和爱是无法称无法量的……
  每每想起你们,我感到自己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有生之年为人民干的事太少了,给社会添的麻烦太多太多……也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才会有我们这些伤残军人的幸福归宿!
  最后,请允许我叫你们一声:“护士们,我的好女儿,你们才真正是世上最可爱的人。一位老兵向你们敬礼了!”
  英雄走了,他们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