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期●历史研究●

上海全面沦陷时期的文化抗争

作者:韩洪泉

194112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日军开进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亦在实际上为日军所控制。“孤岛”局面不复存在,上海由此进入最为黑暗的全面沦陷时期。这一时期,上海进步文化界在艰难凶险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斗争,为爱国进步文化冲破沉寂暗夜、迎来胜利曙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文化界的至暗时刻

上海是抗战文化的发祥地,文化界也一直是上海抗战的一支生力军。在抗日战争的各个时期包括“孤岛”时期,抗战文化在上海发端、勃兴、繁荣,并传播到全国各地,奏出了全民族抗战的文化强音。及至上海全面沦陷,其后三年又八个月的时期,既是上海历史上“一个低气压的时代”,也是文化界一段至为黑暗的岁月。

在日伪的残暴统治下,上海文化界备受摧残,侵略者一面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一面残酷打击进步文化事业。上海滩上,爱国人士被迫害拘捕,文化机构被接管查抄,进步书刊被查禁收缴,新闻报道被控制监管,一时间鬼蜮横行,昔日的文化中心变成了枪口下的文化荒漠。中共领导下的进步文化力量,更成为日伪重点打击的目标。1941128日,日本占领租界的当天,就派宪兵搜查了上海剧艺社,准备逮捕于伶,因于不在便将剧社负责人朱庆凡抓走。15日,日本宪兵公然搜查鲁迅在上海的住宅,并逮捕其夫人许广平,严刑逼供达76天之久,妄图由她身上打开突破口,一举“肃清”抗日文化人士。1942413日,陆圣泉被捕并惨遭杀害。194312月,夏丏尊、章锡琛被捕。194410月,恽逸群被日本宪兵以共产党嫌疑罪逮捕,解往苏州监狱备受酷刑。1945年,仍有原《文汇报》总经理严宝礼、副刊编辑柯灵、编辑储玉坤以及文化界名人罗稷南、李健吾、孔令境、范泉等被捕。整个沦陷时期,进步文化人士受到迫害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日军当局对上海文化界的严密控制和疯狂镇压,使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化陷于萧条,爱国进步的文化活动基本停止,文化机构和组织或内迁或停业,大量进步文化人士或逃离或藏匿。与此同时,奴化教育大行其道,汉奸文化十分猖獗,通俗文学应时而生。所有这些,在总体上构成了上海全部沦陷后文化图景的概貌。

进步文化人的艰难抗争

在一团黑暗的上海,革命的星火并未熄灭,进步文化界的抗争依然在艰难地进行。这一时期上海文化界的抗争,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尽管充满恐怖的残酷环境迫使爱国进步的文化人克制自己反抗的锋芒,但是,积压在心里的民族意识和仇恨侵略的情感,仍然促使他们作黑暗中的争斗。而这样的争斗同样贯穿于整个沦陷时期,并且也表现出从弱到强的走向。”

在新闻出版界、戏剧界,这种抗争均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以文学界为例,据统计,整个沦陷时期上海先后出版的文学及以文学内容为主的期刊、丛刊约有40种,其中真正属于汉奸文化性质的刊物只占三分之一,而爱国作家和地下抗日工作者主持的则近三分之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界,在艰难的环境中既坚持抗日斗争,又注重斗争策略,为爱国进步文化冲破沉沉暗夜、迎来胜利曙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28月,中共江苏省委奉命撤离上海。9月,文化界运动委员会(文委)领导成员亦全部离沪,但文委系统的文艺工作委员会(简称文艺工委)仍留在上海坚持斗争。文艺工委下辖文学支部、小剧场支部和大剧场演员支部,书记为黄明,委员为王元化、吴小佩。江苏省委撤销后,文艺工委隶属华中局城工部领导,由驻沪总联络员钱伯荪单线联系。其后,形势日趋严峻,大批党员陆续调离上海,文艺工委领导大剧场系统的国华剧社党小组和文学系统的党小组继续坚持斗争。1945年春,华中局城工部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工作的指示精神,决定在文艺工委基础上重建文化界运动委员会。文委重建后,黄明任书记,统一领导文学、戏剧党组织,开辟新闻系统的点线工作,为迎接抗战胜利作舆论准备。

文化荒漠中的民族强音

上海全面沦陷时期,文委及文艺工委系统按照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城工部的指示精神,把力量植根于群众之中,在斗争环境严酷、自身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坚持发展抗日的统一战线,坚持发展各界的进步文化,坚持打入敌人内部开展工作,在日伪严密统治下的文化荒漠中发出了低回深沉的民族强音。

坚持文化界的统战工作。文委系统党员加强与文化界人士的联系,团结了一大批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上海剧艺社被迫结束活动后,先后建立起地下党员和进步戏剧家为骨干的各个剧团并分头演出,推动了话剧运动继续发展。地下党员还把话剧运动的影响扩大到京剧、越剧、沪剧等剧种,促进戏剧界的团结进步。19442月,京剧界的吕君樵联合一些青年演员成立艺友座谈会,探讨改良京剧,地下党员姜椿芳根据党组织指示,积极参加艺友座谈会活动,并做了许多团结教育工作。19456月,吕君樵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京剧界由此有了中共党员的存在。党组织还派姜椿芳与著名京剧演员周信芳保持联系,支持他和俞振飞演出历史剧《明末遗恨》,团结他们共同支持京剧改良活动。

在文学界,姜椿芳、王元化、楼适夷、钟望阳等地下党员,团结各流派的文学工作者,包括王统照、许广平、周建人、柯灵、唐弢、周瘦鹃、陈蝶衣等,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地下党还开展了保护进步文化力量、抵制日伪打击迫害的活动。许广平被捕后,经打入汪伪内部的中共特别党员袁殊等人营救出狱。夏丏尊、朱维基、柯灵等作家被捕后,都经受住考验,拒绝供认任何一个熟悉的中共党员名字。1941年著名杂文家周木斋(中共党员)去世后,党外文化圈一片沉痛,《萧萧》 《割弃》等进步刊物为其设立了逝世特辑,唐弢、柯灵、朱善钧等撰写了悼念文章,“华联同乐会”还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上海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就在这种良性互动中,不断壮大,愈加广泛而坚不可摧。”

坚持报刊出版阵地的斗争。19418月,文委通过姜椿芳与苏联塔斯社远东分社社长罗果夫联系,利用租界当局允许苏联在租界出版报刊的有利时机,以苏商时代出版社名义创办了《时代》周刊,由姜椿芳负责编辑,着重报道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情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时代》一度停刊,19421月复刊后改为半月刊,报道欧洲战地消息,刊发中、苏、美、英在德黑兰、雅尔塔会谈的宣言,发布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消息和照片,成为中共在上海沦陷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化堡垒。利用这一关系,还先后出版了《DAILY WAR NEWS》和《苏联文艺》月刊。

通过这些出版物,使广大读者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消息中汲取力量,坚定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19436月,柯灵接编商业性的综合刊物《万象》,将杂志的侧重点从趣味性转向文学性,开设“文艺短讯”、“竹报平安”、“屐痕处处”等栏目,刊登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并组织姜椿芳、楼适夷及进步作家化名发表文章,用健康的文学作品去占领刊物阵地,把独立的纯商业性杂志建设成为坚持革命文学传统、迂回宣传抗日救亡的据点。

坚持戏剧阵地的斗争。上海剧艺社被迫结束后,在文艺工委领导下,依托党员、积极分子分别建立了美艺、华艺、同茂、苦干等剧团。这些分散的进步力量在统一的爱国目标下,演出了《家》 《春》 《秋》 《十字街头》 《风雪夜归人》等具有进步意义的剧目,以及苏联、法国、英国等国的优秀古典剧目。1942128日,话剧界借日本侵略者纪念“大东亚战争一周年”举行联合演出的机会,上演了1933年遭禁的反帝题材话剧《怒吼吧!中国》。该剧的演出使上海观众触景生情,进一步激发了反帝爱国的热情。此外,京剧以及越剧、沪剧等地方剧种也先后上演了《大明英烈传》《文天祥》 《太平天国》等张扬民族气节的优秀剧目。19445月,京剧《文天祥》上演后引起轰动,26日《申报》称:“观众内心共鸣,掌声如雷,热泪盈眶,不由你不感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