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视人物传记片《民族的号手——任光》有感
由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有关单位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人物传记片《民族的号手——任光》,历时一年多,终于在任光诞辰110周年、牺牲70周年前夕制作完成,并于2011年1月11日在合肥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该片同时在央视10频道播出。传记片为我们展现了音乐家任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的历程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通过聆听那激励革命斗志的音符和优美抒情的旋律,激励人们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增色。
任光先后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国里昂大学,后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与聂耳、冼星海等一起参加了左翼革命音乐运动。期间,任光利用职务之便,录制了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一大批抗日救亡歌曲和进步的革命歌曲。抗战时期,他还在世界各地为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难民举办募款义演,开创了海外抗日救亡的先声。1940年春在重庆,任光应叶挺将军邀请,并经周恩来批准,跟随叶挺将军一道前往安徽皖南新四军军部,成为新四军中的一员。他在战火中创作了一首首革命歌曲,鼓舞了万千抗日将士和广大群众。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任光在突围中不幸被流弹击中光荣牺牲。叶挺将军闻知噩耗,悲痛地说:“一颗音乐巨星陨落了!”
任光短暂的一生创作了上百首音乐作品,成名作是电影《渔光曲》的同名主题歌,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等,这些音乐作品至今仍在流传,优美的音调经常萦绕在我们耳边。任光的《打回老家去》,在当时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麦新的《大刀进行曲》、冼星海的《只怕不抵抗》等汇合成一组最富号召力的抗日救亡歌曲。这些歌曲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地鼓舞着抗日军民的斗志和勇气。他的《抗敌歌》、《大地行军曲》、《高粱红了》、《别了皖南》等抗战歌曲和《新莲花落》、《新凤阳歌》、《王老五》等电影歌曲,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还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这些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
任光的非凡的创作成就,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叶挺称他是“中国的音乐之星”;聂耳称他为“我们的导师”;当时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悼文,称他是“民族的号手”。
《民族的号手——任光》由“动人心弦新旋律”、“救亡之声最强音”、“谱写人生洪波曲”、“此情终为铁军歌”四集组成。
该片的可贵之处,通篇没有空洞的议论和说教,而是怀着对任光的崇敬、缅怀之情和对今天现实生活的审视、思考之感,尊重事实、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以极为平实的介绍,诉诸情感的方式,揭示任光的人格力量的渊源,表现他崇高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这样,使得熟悉和不熟悉任光事迹的观众,都因为这部精心制作的电视人物传记片独特的选材和叙事角度,感受到少有的新鲜和启人深思。
电视传记片在发掘任光那些鲜为人知的革命斗争和生活中的生动故事和细节时,始终注重表现在他身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如,“五四运动”、“留法勤工俭学热潮”、“左翼音乐活动”、“左翼电影战线”、“抗日战争”、“新四军文化服务处”、“皖南事变”等;涉及著名文化名人有,田汉、夏衍、阳翰笙、瞿秋白、聂耳、冼星海、安娥、蔡楚生等,更有周恩来、叶挺、郭沫若等重要人物。通过缜密的考证,用清晰的事实,讴歌了任光和他的战友们的爱国主义热忱和忘我牺牲精神,形成了《民族的号手——任光》的史诗性与抒情性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作为一部优秀的电视人物传记片,《民族的号手——任光》对人的思想的渗透力、理性的征服力是很强的,不难发觉这种渗透力、征服力却始终寄寓于浓重的情感氛围之中,引导着观众自然地进入一次与历史深长而动情的对话。
观后,相信观者会陷入沉思:当今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淡忘历史、淡忘英烈、物欲玷污精神等等现象,与任光甘愿舍弃汽车洋房、名利厚禄,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勇于献身的高尚精神相比,我们是否应该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作出严肃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