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给金寨带来巨变
安徽省金寨县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有近10万志士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上世纪50年代,金寨人民又因国家建设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而淹没了良田10万亩,移民10万。老区为革命战争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这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据统计,1986年底,全县60多万人口中就有贫困人口48万多。
20世纪90年代初,金寨从救济式扶贫转向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战略,一项项攻坚计划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计划陆续实施。“119工程”中,一百名科技干部下乡主攻10个开发项目,两年时间,9000家困难户脱贫。“三个一奔小康工程”,用三年时间,帮助贫困户建立起人均一亩板栗,一亩桑茶,一亩其它高效经济作物。随着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剩下的困难户脱贫难度越来越大。为此该县制订帮扶到户的措施:发展小商小贩,组织劳务输出,向二三产业转移,进行多种经营……到2001年,这些困难户基本脱贫。
金寨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他们利用高山污染少的优势,开发板栗、名优茶、山野菜、西洋参、花菇等特产,这些项目已成了脱贫致富的拳头产品。金寨的灵芝还直接出口到韩国。在毗邻县城的江店镇,有个金寨大市场,其中一条商贸街人称“移民一条街”,因为在已入驻的300户经营者中,有200多户就是库区移民。三年来,有经营头脑的人陆续在这儿贷款建房。移民们每户可从专项基金中获得一二万元的低息贷款作为经营资本。政府还制定减免征地税,免收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费,免税两年等优惠政策,以吸引移民落户。移民们纷纷办起了小吃店、小百货店、修理部等。有的将门面房出租,仅—个板栗收购季节的租金,就可得二三千元。油坊店乡、南溪镇等地也在建设这样的“移民街”,以逐步缓解库区地少人多的矛盾。金寨县的西南角,有座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它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景观奇秀,云雾缭绕,变幻无穷。有仙人洞、松涛石、屈原问天和气势磅礴的白马峰、形如恐龙的龙剑峰等自然景观。这些旅游资源带动了天堂寨镇、燕子河镇旅游服务业的兴起。以前这里小店三五家,现在成了商店林立的街市了。许多贫困的农家儿女,就靠经营山林土特产、工艺品脱了贫。高寒山区的王四新家老小五口人,前年仅收稻谷、麦子1200公斤,温饱都成问题,去年春贷款在天堂寨镇租了两间店面,开办餐厅,夫妻俩吃得起苦,小日子渐渐好起来,当年就还掉了贷款。
开辟旅游事业,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上海蔬菜公司的同志,看上了天堂寨镇没有工业污染的生态环境和一级地表矿泉水水质,在这里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生产反季节蔬菜,今年就向上海市场提供了不施农药的刀豆一百万公斤。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9505户,私营企业850家,注册资本达3.05亿元,从业人员25315人,分别是1996年底的1.3倍、2.5倍和1.5倍。其中今年1-6月份新办个体工商户1405户,新办私营企业85家,新增注册资本3405万元,新增从业人员2505人。个体私营经济已占金寨县经济总量的20%。该县的脱贫致富路正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