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期●文化战士天地●

两个女民兵舞蹈的诞生

——追忆栽培艺术百花的周恩来

作者:吕韧敏

1972年深秋的一天晚上,北京的户外已是寒风袭人,人民大会堂三楼的小礼堂里却是春意融融。人们陶醉在一派南亚热带风光之中:蜿蜒的“暹粒河”碧波荡漾,翠绿的“托碌树”挺拔高耸,在雄伟的吴哥圣塔之下,有一队身背钢枪的柬埔寨少女,她们正以婀娜多姿的“南旺”舞,欢庆为保卫祖国、反抗侵略而边战斗边生产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像模像样的持枪扛枪、挎枪举枪、瞄准射击等“军事动作”,生动地显示了她们的爱国热忱;惟妙惟肖的腰肢摆动、双足上跷、十指后翻等“舞蹈语言”,鲜明地反映了她们动人心弦的民族神韵……

这是为庆祝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教·西哈努克亲王50华诞而举办的专场歌舞演出中,受到广泛赞誉的节目:由张均、王连城编舞,谭荣等作词,关乃忠作曲,徐风明美术设计,李雅媛等表演,郭淑珍领唱的女子群舞《高棉女民兵》。西哈努克亲王看后特别高兴,容光焕发,满脸笑容,双手合十频频作揖。柬贵宾们纷纷赞扬说:“演出非常成功!艺术水平很高,政治内容很好,从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舞姿优美,很有柬埔寨特点;音乐很美,富有柬埔寨风格;歌词词意深远。"“除了姑娘们的脸长得很白净,有点不太像,别的一切都像——从头到脚、从服装到发型、从动作到神态,没有一点不像柬埔寨姑娘!……”为此,北京电台播了长篇广播特写《高歌欢舞传心意》;新华社发了长篇电讯《东方歌舞团创作、演出歌颂柬埔寨人民抗美救国斗争英雄业绩的舞蹈》;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据中国新闻社北京电讯,刊载了评论文章《(高棉女民兵)受激赏》。

与此同时,“风靡大江南北,誉满亚非拉欧”的另一个女子群舞:由黄伯寿、梁文绾、李文英编舞,韧敏作词,竹林、韧敏作曲,王复先美术设计,李文英等表演,娜仁花领唱的《草原女民兵》,更是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好评。一位来访的亚洲国家元首,对此舞尤为欣赏,赞不绝口,他在鼓掌祝贺的同时就向陪同观看演出的我中央领导人提出:邀请演出这个舞蹈的中国艺术团到他的国家去“传经送宝”(这个词,他是用地道的中文一字一顿说出的)。刚刚跳完这个舞的演员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谢幕尚未下场,这位性急的国家元首就频频敦请“及早成行”。我艺术团往访时,这位国家最高领导人又一次亲切热情地会见艺术团成员,又一次兴致盎然地观看演出,并特意把该国荣获“人民艺术家”和“功勋艺术家”崇高称号的舞蹈家们请来,同他一起看演出;当着我们的面,下令“—定要把中国同志的艺术瑰宝《草原女民兵》学会、学像、学好”!他还用流利的汉语向我们发表评论说:“这是真正的、我们东方的革命艺术!动人心弦,引人入胜,人民群众可以从中获得无穷的精神力量,受到巨大的鼓舞……”而一位欧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则认为“这是真正的贝多芬式的音乐!欣赏这么优秀的音乐,不能不为之激动、振奋、豪情满怀”!我耳聆目睹这位国家领导人的话语和神情,似有他乡异国遇知音之感。显然,通过翻译所表述的这番热情洋溢的语言,不像是外交场合的客套话;容易激动的“雄鹰之国”部长会议主席那坦诚的面容和挥舞的手势,也足以表明其所说是出自内心感受和真情流露。

光彩夺目和芬芳四溢的《高棉女民兵》和《草原女民兵》,是盛开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艺苑的两朵奇葩,内蕴深厚,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达到了一个时代的美学高峰,无愧为里程碑式的舞蹈精品,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谁是栽培这两株奇

施的园丁呢?一向很少为人所知,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

1965年11月24日,中央领导同志和东方歌舞团同志一起,在中南海紫光阁共度周末时,周恩来总理对舞蹈家张均说:“你学了那么多柬埔寨舞,可以搞一个柬埔寨女民兵舞嘛!”从此,张均把总理的这一指示牢记在心中。但是“文革”风暴一起,人人在劫难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张均更是倍受冲击;直到1970年以后随团下放劳动,她的心情才渐趋平静,思绪也才有了条理。她深深地来也感到不安——总理给的任务居然时隔五年毫无进展,不由得

惭愧、内疚。于是她决心克服一切困难,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舞蹈创作好。在偏僻的张家口坝上一隅,她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个舞的思考、酝酿和设计之中。所幸她与作曲家关乃忠密切协同,合作融洽,又及时获得我驻柬大使康矛召寄赠的图片资料。初稿立起来后,张均偕演员回京彩排请领导同志提意见。此时已是1972年9月。

周恩来总理早在1970年4月,就部署了为西哈努克亲王50寿辰演出的创作排练工作。经接二连三的审查,没有一个舞蹈获得通过,而此舞只审了一次即获通过。周总理认为“表现武装斗争还算得体”,尤其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高棉妇女的爱国热忱和特有的神韵予以充分肯定。总理亲自把审查节目单上印的《柬埔寨女民兵》改为《高棉女民兵》,并指示我们:“为不使寿星过劳,把时间尽量压缩,不要超过八分钟。”

1970年11月5日在京西宾馆,周总理由外事、文化和军队有关负责人陪同,第三次审查驻京三军宣传队为执行“外事演出值班”任务而创作排练的歌舞时,针对一个表现女民兵的舞蹈“软塌塌的没有特点”提出批评后,指示战友歌舞团创作人员“到草原上去看一看,走一走,体验体验草原生活,搞个草原女民兵舞——一定要飒爽英姿,把骑马的各种动作和在马上射击的各种姿势,加以提炼、集中,使之典型化、艺术化;服装要穿那种开襟的蒙古袍子,既便于上下马又能够御风寒……”“你们也应该去访问知青们,看看那些穿蒙古袍的北京姑娘,体验一下她们的生活,了解一下她们是如何在当地与群众打成一片,变成了蒙古姑娘的……”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创作、演出人员来到祖国北部边陲,寻访当地女民兵。果然如周总理所说,北京姑娘变成了蒙古姑娘。我们谁也没看出来,一位体态壮实、面容黑红、全身蒙族服饰的女民兵连长,竟是来此插队的北京知青。她指挥自己的女民兵连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堪称训练有素,真是棒极了!而这位女民兵连长本人的跃身上马,似箭离弦般飞驰而去,又如旋风般纵马返回;在烈马奔驰中,作了站立马背远射、卧藏马腹近射,以及俯仰左右侧射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活表演”,更是令人肃然起敬。马枪和马刀在她手中竟会如此驯顺,就像是她久已玩熟了的“玩具”一样,始终由她随心所欲地摆弄来摆弄去,极其从容自如,令人目不暇接。说实在的,我们亲眼目睹真的女民兵的过硬的马上功夫和高难度军事动作,比我们呈现在舞台上的《草原女民兵》里的动作,难度更高更过硬,更惊险得多!更精彩得多!我们如海绵吸水般地吸取了她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舞蹈之中。审查时获得了周总理的肯定和赞许。这以后,才有了军内外争相学演、出国团必不可少的舞蹈节目《草原女民兵》。

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悉心呵护的何止是两个小小的舞蹈?他亲手播种、培育的艺术之花开遍神州大地!除了音乐舞蹈作品,还有传世的戏剧、电影乃至文学名著,也多倾注了总理的汗水和心血!在他主政时期生活、工作的艺术家们,由衷地认为:总理堪称栽培艺术百花的伟大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