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振兴双语学校创办4年多来,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大江南北》以史育人的作用。除利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黑板报、宣传橱窗作为阵地组织学习《大江南北》各期有关内容外,学校还以课堂作为主阵地,将《大江南北》有机地渗透到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将教书育人与以史育人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大江南北》渗入政治课堂
初三政治课本中关于我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论述比较简明。我们则将《大江南北》所刊载《向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奋进》一文中的大量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明20世纪后20年尤其是13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向学生进行介绍。既为教材中的论述提供了佐证,又补充了教材中数据的不足。
2003年初,我们还组织全体师生系统学习十六大报告。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部分,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为了使师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本质、特点,政治教研组将《大江南北》2003年第一期中《西方多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章作补充教材,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作对比,分析它们的本质区别,指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合作式的互相监督关系、友党关系和政治协商关系,而不是竞争式的互相监督关系,更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同学们深刻理解到,在中国不能搞多党竞选,三权分立,两院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的科学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3年,《大江南北》连续对《江南》杂志社刊登的与现代京剧同名的小说《沙家浜》展开评析。我校师生对小说《沙家浜》中歪曲抗日斗争史、丑化抗日群体、英雄形象的行径无比愤慨。无独有偶,最近我国南方某省级电视台一个栏目为引逗观众,竟然对影片《洪湖赤卫队》中韩英、韩母的形象也肆意丑化、歪曲。我校即组织师生观看现代京剧《沙家浜》和经典影片《洪湖赤卫队》,并在政治课上组织讨论,谈观后感。此举既讴歌了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又颂扬了革命英雄人物,牢牢树立了革命英雄群体在学生中的崇高地位。
《大江南北》结合语文教学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自读课本》中有《生命的意义》,节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大江南北》2001年第2期刊登了迟浩田《<男儿无悔〉序》和李治亭的文章《中国的“保尔”朱彦夫》。我们认为,这是配合《生命的意义》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绝好教材。语文组为这节课进行了集体备课,并将《<男儿无悔〉序》和《中国的“保尔”朱彦夫》及2001年第6期朱彦夫的文章《精神是第一生命》印发到该年级的每一位学生。教师们在课堂上分析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朱彦夫除国籍不同外,其世界观和人生轨迹是何等相似:都是为全人类解放而投身革命的英雄战士;都是在残酷的战争中身致特残;致残后不求索取,不要照顾,奋斗不息,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都靠顽强的意志写出了自传体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靠口述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彦夫更靠口衔臂夹写出了《极限人生》、《男儿无悔》。总之,作为新时代的英雄,在他们身上表现了共同的人格特征: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献身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这些完美的精神情操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
我校在组织教学《林则徐》、《一件珍贵的衬衫》、《挺进报》、《到五月花烈士公墓去》等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时,也都分别配以《大江南北》中《林则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英雄》(2003. 1),《一份珍贵的遗产》(2001.6),《高奏理想之歌》(2001.5),《友谊塔前祭英魂》(2000.11)等文章配合进行渗透教育。
《大江南北》帮助重温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直至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涌现出无数志士仁人、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如:抗英民族英雄陈化成,鉴湖女侠秋瑾,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林祥谦、邓中夏等。我校在讲授初二年级近现代历史课时,将《大江南北》的许多介绍这些人物的文章有机地配合到历史教学中去,让他们的英名和事迹永远铭记在同学心中。
学校在组织历史教学时,还随着历史进程,将《大江南北》中许多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专稿结合课本进行讲授。如讲授“辛亥革命”时,我们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历史巨变》(2001年第10期)印发给学生阅读,讲授“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有关章节,配以《开天辟地的大事从这里起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巡礼》(2001年第5期)进行学习。学到“九·一八”事变,皖南事变,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时,则分别配以《难忘的历史悲歌》(2001.9),《留取丹心照汗青》(2001.1),《有感于总书记上任伊始》(2003.2)等文章,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结合课文分析这些文章的精神实质所在,更加深了同学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记忆。
2001年和2003年,《大江南北》曾先后开展中共党史知识和毛泽东思想知识竞赛活动。我校都组织师生参加竞赛,在校内进行评选,将优秀答卷推荐到本地《大江南北》联络站,受到关工委领导同志的好评,通过竞赛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党史知识的热情。4年多来,我校运用《大江南北》配合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大江南北》是一部进行德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我校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将以《大江南北》密切配合学校课堂教育的做法继续推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