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期●文化战士天地●

晓河:自学成才的《金钟奖》获得者

作者:唐诃



2001年5月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的著名作曲家晓河,是1939年3月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40年2月参加新四军的军旅音乐家。

晓河谱有许多名曲,如《刺刀歌》《军民团结向前进》《三杯美酒敬亲人》、《勘探队之歌》、《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风雷之歌》等,至今依然脍炙人口,久唱不衰,他被授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是当之无愧的!

晓河获此殊荣不是偶然的,我们从他的音乐论文集《在我的大学里》中可以找到答案。据我所知,他从未进过音乐学院,但他的教师随处可见,用他的话说,他有三位老师:

第一、是优秀的抗日救亡歌曲。他在初学作曲时,这些歌曲都是他临慕的范本。第二、是民族民间音乐。他在创作中吸收了人民群众的音乐语言,形成了多彩新颖的风格。第三、他和战士们一起参加战斗,和战士们一起立功受奖。他总是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处处关心群众。可以说,他的歌曲都是在这种环境中捕捉到的创作灵感,是和群众共同完成的。他写出来的歌曲总是首先到基层(包括连队)去亲自教唱,并征求群众意见,然后再加工修改,直到群众满意、自己满意为止。所以,他的歌曲颇受群众欢迎。如《—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就是在亲身参加第一次炮击金门的战斗中创作出来的。此歌很快在广大群众中传唱开来。

他把“深入生活”看成是头等重要的工作,在创作过程中他总是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他的歌是人民大众发自内心的呐喊,是军队的战斗号角。晓河一贯坚持真理,仗义执言。1971年“文革”中,战友文工团创作的一首独唱歌曲《老房东“查铺”》,曾引起争议。审查时,有人说:“老房东怎么能到营房来查铺?”便把题目改为《老房东深夜看望子弟兵》,参加了全军汇演后,效果非常好。在研讨会上晓河首先“发难”:这首歌,文不对题,只有用“查铺”两字才准确!他的发言得到与会全体同志的赞同, 这以后才又把歌名改了回来,并发表在《解放军歌曲》等刊物上,随即流传全军。《连队生活歌曲》6首,是否参加兰州全军汇演的问题,在战友文工团内部有不同意见。晓河在会上大声疾呼:“大文工团演唱连队的小歌曲,这是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对部队有示范作用。”并写了一篇评论《连队的生活连队的歌》,发表在《解放军报》上。随后,这6首歌发表在《解放军歌曲》等刊物上,还出版了单行本,很快推广到全军,受到战士们的欢迎。

晓河是一位勤奋刻苦的作曲家。他在文章中说:勤奋和毅力是走向成功之道的路标。在抗日战争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晓河就阅

读过洗星海在鲁艺编写的《作曲法》,手抄过贺绿汀的《实用和声学》,在新四军时他有幸聆听过贺绿汀教授的音乐课;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听了不少教授的音乐理论讲座,并阅读过各种版本的《作曲教程》。他虽然没有系统地钻研音乐理论,但他从不放过学习理论的任何机会,这才有了他自己的音乐理论和作曲成就。晓河不仅是杰出的军旅作曲家,而且是工农大众的歌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那家喻户晓的《勘探队之歌》,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广大地质工作者和青年学生中流传,许多青年就是唱着这首歌走进最艰苦的野外作业的勘探队伍中的。这首歌不仅成了地质学院的院歌,而且被很多地质工作者自豪地誉为是他们自己永远的《勘探队之歌》,200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和2002年中国共青团成立80周年的大型文艺晚会上都演唱了这首歌,就足以说明这首歌的魅力。

我与晓河是50年的挚友,是知心者更是知音者。他的《晓河论文集》的出版,使我更加全面地、深层次地了解了他。此书是晓河在革命人生的风雨岁月中高歌猛进的真实写照。他那如火的热情,开朗的性格,革命乐观主义神态,坚定不移的意志等等,都跃然纸上,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位德艺双馨的老战友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作者系原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著名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