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同志生前曾经说过:“向警予是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她英勇牺牲了,我们不要忘了她。”向警予同志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党的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
向警于1895 -1928)出生于湖南省淑浦县一个巨商的家庭。土家族人。向警予在8岁时,进入由本县开明人士创办的第一所小学,取名俊贤,在县城开女子入新学读书之先声。少女时期的向警予,对世袭的封建礼教和习俗,就表现出不妥协的叛逆精神。她坚决反对缠足,对母亲的强制包脚,她敢于拿起剪刀把包脚布剪开。她喜欢和男孩子一起捉蜻蜒、掏喜鹊窝,但她更喜欢读书。小小年纪,就爱朗读《木兰辞》,非常崇敬这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她的大哥曾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任湘西同盟会的负责人。他常常带给她许多进步书刊阅读, 有陈天华的《警世钟》,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以及《新民丛报》、《新湖南》等。这在向警予幼小的心灵里,激起了对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仇恨。1912年秋,她来到长沙,先后就读于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校。学生时代的向警予,朝气蓬勃,关心政事,积极投入反对袁世凯和抵制日货运动,成为当时学生运动的激进分子。
中学毕业后,她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于1916年回到家乡,在文昌阁接办了一所县立女子学校。该校因经费不足,校长匆匆辞去,墙倒屋坍,设备很不完备。向警予四处奔波,筹措资金,修建校舍,终于新创了一所“淑浦女校”,担任第一任校长。一批批女孩子在这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接受妇女解放新思潮的洗礼,把反对缠足穿耳作为争取男女平等的第一步。当时驻该县的司令官周则范,依仗封建军阀的权势,要娶她为妾。她的后母也逼她去当“将军夫人”。向警予只身闯进周的公馆,毅然吐出“以身许国,终生不婚”8个字,拒绝了司令官的求婚,而后离家出走,再次来到长沙。
1919年,向警予回到周南女校,与蔡畅等一批同学参加了由蔡和森、毛泽东发起的新民学会,创办妇女刊物《女界钟》,传播新文化、新思潮。这时,长沙发生了女学生赵五贞因抗拒包办婚姻而在花轿中自杀的事件,此事震动全国。毛泽东先后在长沙《大公报》发表多篇文章,痛斥封建婚姻制度。向警予和毛泽东商量后,在周南女校隆重举行纪念赵五贞大会,并在会上讲演,声讨社会对妇女的迫害,号召大家投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斗争。《女界钟》刊物也予以报道,就赵五贞自杀事件展开评论。
(二)
五四运动后,“劳工神圣”的口号由《新青年》杂志传播到湖南。在蔡和森、毛泽东等同志的积极筹划下,长沙的一批新民学会会员,积极投入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向警予和蔡畅等奋起响应,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学会”、“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团”,明确提出“工读神圣”、“振兴实业”,“实行妇女解放”的口号。1919年12月初,向警予和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离开长沙,到达上海。这次湖南赴法女子一共6名,特别是已54岁的小脚老太葛健豪出国,引起社会的轰动。已先行去北京筹划的蔡和森也按时赶到上海,与她们一道赴法。向警予临出国前,仍十分关心国内的妇女解放运动,她在深夜给她的同学陶毅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希望她加入要求北京大学实行男女同校的团体,并呼吁北大特设男女同校的中学班。她认为实行男女同校有许多好处,也是争取男女平等的一项具体措施。她在信中表示:“作大事业,须大准备,我们这时候要准备。”向警予赴法勤工俭学,就是为根本改造中国的大事业作准备。她这时的思想已经从“教育救国”转向从制度上改造中国了。
1920年2月,经过长途跋涉,向警予等一行6人到达法国巴黎,见到了早先到达的邓小平、陈毅、徐特立等同志,瞻仰了纪念公社战士的“巴黎公社社员墙”。后来,经与华法教育会联系,他们分到离巴黎不远的小城蒙达尼。蔡和森进了蒙达尼男子公学,向警予、蔡畅、葛健豪等进了蒙达尼女子公学,两校相距很近,他们每天都可见面。向警予一面在树胶厂、纺织厂做工,一面补习法文。她早起晚睡、勤学苦练,短短几个月靠字典就基本掌握了法语。她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与蔡和森一起,共同读完了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思想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爱国、救国的强烈愿望升华到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改造中国、改造世界。她从法国给国内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杂志写了一篇《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把妇女解放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又把革命与改良区别开来,认为将来社会总是朝着共产主义方向走,是可以相信的。在共同的学习和战斗中,向警予和蔡和森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20年5月,他们在蒙达尼举行了简朴而欢乐的婚礼。新郎新娘在婚礼上朗诵了一首《向上同盟》的诗篇,寓意相互勉励,共同向上,后被大家称为“向蔡同盟”。他俩的结婚照也富政治色彩:两人肩并肩地坐着,共同捧着一本打开的《资本论》。蔡和森写信给毛泽东说:“我与警予有一种恋爱上的结合。”毛泽东在回信中也高兴地称赞:“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1920年7月,他们利用暑假召集留法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公学的教室里举行五天会议,认真讨论改造中国与世界以及组织共产党的问题。蔡和森把自己从法语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要向警予用纸抄写好,一张接一张地贴在教室四壁的墙上,供大家共同学习和讨论。他们在会上提出用社会主义作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道路,并主张先要组织一个“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共产党,使其成为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向警予和蔡和森,成为留法的中国学生中酝酿成立共产党的带头人。这批留法学生,多次举行正义斗争,因此,1921年10月蔡和森、向警予等104人,被法国当局强行驱逐回国。
(三)
1922年初,向警予途经南洋回到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立即投入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先后领导上海闸北丝厂一万多名女工的大罢工、上海南洋烟厂7000多名工人的大罢工,并组织丝厂女工成立上海丝厂女工协会。在“五卅”惨案发生后,向警予积极组织劳动妇女参加斗争,亲自带领她们到南京路闹市地段进行募捐和演讲。她冒着外国巡捕的棍棒驱赶和水龙头的疯狂喷射,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等群众跑散了,就又换一个地方继续讲演。这种顽强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1922年7月向警予出席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候补执行委员,担任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以后又连续参加中共第三、第四、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她亲自起草党中央关于妇女运动的许多决议和文件,如“二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四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等,分别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妇女是得不到解放的”,提出了“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的行动纲领。尤其是根据“家庭经济背景之不同而生出各异的倾向”,如有“劳动妇女运动”、“小资产阶级妇女运动”、“教会妇女运动”、“贵族妇女运动”等等,她明确指出“本党妇女运动应以工农为骨干”,以“劳动妇女运动”为主流,同时兼顾“—般的妇女解放运动”。与此同时,向警予曾主编《妇女周报》,并撰写了大量论述妇女运动的文章,发表在《向导》、《妇女日报》、《妇女杂志》、《妇女年鉴》《前锋》、《觉醒》等报刊上。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0多篇。这些文章针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和思潮,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为妇女解放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她的妇女理论建树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925年10月,向警予和蔡和森、李立三等同志一起,受党中央派遣,从上海赴莫斯科。蔡和森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后担任中国驻第三国际代表。向警予则进入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她谦虚好学,平易近人,善于在复杂情况下看清方向、分辨潮流,对留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模糊观念进行分析帮助,发挥了共产党员的战斗作用。1926年3月,共产国际执委会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期间举行了向中国女工献旗活动。向警予代表上海和全中国女工受旗,并致答辞。她说:“同志们!这面红旗是中国和自由苏联的劳动妇女团结一致的象征,它鼓舞中国妇女进行斗争。我以上海和全国女工的名义,向苏联伏罗涅斯州工农妇女表示热烈的感谢!”
1927年3月,向警予从莫斯科回国,先到广州,住在邓颖超家中。当时,广东国民政府已迁都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不久,党中央在武汉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向警予出席大会,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由于她以往一直在中央领导妇女工作,当时正需要加强中央的领导,大家建议中央留她在中央或省委工作,但向警予坚决要求到基层去搞工人运动。组织上即安排她到汉口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担任党的地下刊物《长江》主编。当时,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人运动仍在继续发展,武汉三镇都成立了工会,总工会在工人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向警予常常教工人学习文化,到工人夜校上课,教唱革命歌曲。蒋汪反共后,她又被调到武汉市委、湖北省委工作。武汉地区党组织从公开转入地下斗争。在白色恐怖的黑风恶浪中,向警予坚守岗位,她身穿黑布衫,粗布裙,以小学教员的身份,开展秘密工作。
1928年春,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被法租界的巡捕房逮捕,后引渡到国民党监狱。在狱中,她经受各种酷刑摧残,但仍刚强不屈,坚持斗争。1928年5月1日,向警予在汉口江岸余记里刑场英勇就义。刑前,她还沿路向群众进行演讲宣传,高呼“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年仅33岁的向警予光荣牺牲了,她被群众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的蔡特金”。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上,号召大家“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同年7月,周恩来在延安的一次讲话中,号召大家要学习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等女英雄。1978年,在纪念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时候,邓小平亲笔为纪念向警予烈士专集题词,并题写向警予烈土墓的墓碑。如今,在长江汉水汇合处的龟山之顶,向警予烈士的纪念墓碑巍然矗立,烈士的忠魂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