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干部张秀岳跋涉十万里搜集革命文史
张秀岳七十余岁,是临沂市兰山区文化局的一位离休干部。早就听说过他18年如一日,拖着患有严重关节炎的病腿,背着干粮,历尽千辛万苦,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到处搜集有关沂蒙山区的革命文史资料,呕心沥血地编辑《沂蒙之光》丛书的感人事迹,但由于老人长年在外搜集资料,记者多次慕名采访,但都扑了空。近日,我第10次敲开他的家门时,正好将老人堵在了家里。
一、烽火岁月,为革命挂彩负伤
1931年,张秀岳出生在山东莒县一个贫苦的家庭。1946年,年仅16岁的他在伯父张文卿的介绍下参了军,在部队卫生队工作。从此,他出生入死,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维县、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闽南剿匪等战役和战斗,为革命数次挂彩负伤。
1947年11月,在胶东保卫战中,张秀岳担任团卫生队的卫生班班长,带领12名卫生员负责对前线转移下来的伤员进行救护。当张秀岳搀扶着一名伤员向山拐角的一个掩体行进时,忽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卫生队扑来,并投下了数枚炸弹。炸弹在张秀岳附近爆炸,他身上被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飞机走后,张秀岳站了起来,忽然,他感到小腿间发热,并伴有剧烈的疼痛。他低头一看,只见小腿上有一个月牙形的伤口,已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殷红的鲜血正汩汩地往外流。张秀岳想,在这紧要关头,千万不能让他的战友知道他已挂彩而影响伤员撤离,于是他高声喊:“同志们,敌人的追兵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必须在天亮前撤离到乌龙河对岸,保证不丢下一名伤员。”说完,他背起一名伤员,便向乌龙河方向奔去。
冬日的乌龙河白茫茫的一片,河面上已结了一层冰凌,但还不能载人,只能趟水过河。张秀岳在冰冷的河水中来回十余次,将6名伤员背过了河。当他将最后一名伤员放下时,忽然感到眼前一黑,便昏迷过去了……当醒来的时候,他才得知已经昏迷了两天两夜。
这次战斗,张秀岳荣立了三等功。由于这次负伤后经冷水浸泡,他的关节冻成重伤,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严重关节炎,走起路来十分困难。1955年,部队根据他的病情将他转业到了地方。
二、晚年立志,艰苦跋涉编史书
1983年5月,组织上根据张秀岳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批准他离休。离休后的张秀岳,主动参与了《临沂市文化志》的编纂工作,从而有机会接触了一些老同志珍藏的革命战争时期的照片和史料。透过这些史料,他仿佛又回到了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陈毅、罗荣桓、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创造了彪炳青史的丰功伟绩;无数的革命先烈曾在这里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染红了八百里沂蒙。他想起牺牲的战友,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又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不由得热泪纵横。于是,他产生了一个设想:搜集有关沂蒙山区的革命文物和文化史料,按摄影、书法、诗歌、歌曲、绘画等门类,汇编成书,让沂蒙精神发扬光大,世代相传。他下决心亲自到全国各地搜集。
张秀岳当时的离休工资每月仅为55元,老伴是一个农村妇女,四个孩子全都上学。当张秀岳将这个想法告诉老伴时,老伴大吃一惊,说:“老头子,你不是发烧吧,我们家哪里有那么多钱呀;再说,你这腿能行?”几个孩子听到这件事后,也都不支持。于是,张秀岳反复做老伴和子女工作,他握着妻子的手说:“我知道你疼我,也知道我们的生活很艰雅,可和我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是幸运的呀,他们大都十六七岁的年纪便牺牲了!”张秀岳说着,大颗的泪珠滚落下来。妻子连忙为张秀岳擦泪,心疼地说:“老头子,俺知道你做的是一件好事,俺和孩子都支持你!”说完,便从抽屉里拿出了张秀岳全部的离休安家费2300元和家里省吃俭用积攒下来准备用来盖房子的3000元钱交给了他……张秀岳拿出了很少一部分装在身上,将其它的钱存在一个专门帐号里。
张秀岳买了一个指南针,背起一包袱煎饼和几罐子咸菜,穿上老伴为他赶做的布鞋,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张秀岳的第一站便是去北京找抗战时期曾担任过山东画报社社长的康矛召和他的夫人、当年的战地女记者杨玲。张秀岳在编临沂文化志时,便与他俩有过书信来往。为了省下车旅费,张秀岳先是搭朋友的货车把他捎到河北附近,然后步行向北京方向前进。一路上,风餐露宿,饿了便吃从家里带来的煎饼和咸菜;渴了便向住户人家要点水喝。由于他患有严重关节炎,每天仅能走30华里路。
一天下午,当路过一座山林时,他忽然感到双腿的关节一阵阵剧烈疼痛,两眼直冒火星,远处的大山在奔跑,树木在上下跳动,接着便昏迷过去了。半夜醒来,他忽然感到脸上热乎乎的,睁开眼睛一看,吓得差一点背过气去,原来是一只狼正在用舌头舔他的脸。他连忙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心想,这次肯定是活不成了。没想到,这只狼注视了张秀岳一会儿便走开了。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难跋涉,张秀岳终于来到了康矛召、杨玲夫妇家中。康矛召看到眼前这位蓬头垢面的老人,怎么也无法和一个文史工作者的身份联系起来。当他看到张秀岳包袱里长毛的煎饼和那露出脚趾头的鞋时,什么都明白了,他紧紧地握住张秀岳的手说:“老同志,你为人民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我们支持你。”然后,康矛召夫妇翻箱倒柜,把珍藏了数十年的200多幅照片一古脑儿送给了张秀岳。
老同志的关怀和爱护,是张秀岳干好这项工作的不竭动力。1987年张秀岳去访问罗荣桓夫人林月琴和陈士渠、周之同等老领导时,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林大姐亲切地接见了张秀岳,对他的追求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关切地询问了他的编书进程,还提供了部分史料和照片。当送张秀岳出家门时,林大姐忽然发现他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便亲切地问:“秀岳呀,你的脚怎么了?”张秀岳强忍住脚掌剧烈的疼痛,笑着说:“林大姐,我的关节炎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没什么。”林大姐让张秀岳把脚抬起来让她看看,当看到张秀岳的布鞋底已磨破,脚掌被磨得血肉模糊时,她深受感动,连忙吩咐儿子罗东进派车将张秀岳送到老将军陈士渠家中。在陈士桀将军家里,张秀岳将自己的工作情况向老将军进行了汇报。陈老将军热情地挽留张秀岳一起共进了晚餐。当他得知张秀岳还要去原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周之同家时,便决定自己陪同张秀岳一起去。可不巧,陈将军的夫人李铮有个约会,要用车,陈将军说:“你先等一下,我把秀岳送去后,你再用。”周之同看到陈将军亲自把张秀岳送到自己家门,感叹地说:“秀岳呀,你可真不简单,惊动了老将军亲自把你送来。”此时此刻,张秀岳激动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他抬起头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你们这些老同志的支持,我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在搜集史料过程中,有苦、有甜,还有离奇的故事。1993年12月30日,张秀岳终于结束了福州、厦门、广州、武汉之行,搭货车到达了济南章邱。下车后,张秀岳身上仅剩3.5元钱,连吃顿饭都不够了。正当他准备去路边寻找到临沂的货车搭车回家时,忽然来了两个染了头发、打扮时髦的小青年,他们看到张秀岳像是外乡人后,便上去勒索他,要张秀岳为他俩买包中华烟抽。可此时张秀岳又怎么能买得起一盒中华烟呢?两个小青年不信,上去便搜。但搜来搜去,除了黄书包里有一大摞照片和一些用毛笔写的字外,没有找到一样值钱的东西。其中的一个小青年火了,上去便要踩那些掉在地上的照片。张秀岳急忙扑上去说:“千万不要毁了这些东西,这是我的命根子。”另一个小青年见状,抓起一把照片,对张秀岳说:“快告诉我俩,这些破玩意为什么是你的命根子,不然我就给烧了。”张秀岳见状,只好把自己从事这项工作的经过简单地告诉他们,并说,自己确实连回家的钱都没了。就在张秀岳讲完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那两个小青年竟感动的哭了,他们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共130元,强行塞给张秀岳,让他坐车回家;他们并保证以后再也不干坏事了。
1994年元月1日深夜,头顶着鹅毛大雪的张秀岳终于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当他费力地敲开自家的门时,便再也支持不住了,一下子瘫倒在雪地里。妻子、儿女连忙将张秀岳抬回家中。妻子望着浑身发抖、白发苍颜的丈夫,禁不住泪如雨下。儿女们看到长年在外奔波、积劳成疾的父亲,也都呜呜地大哭起来。
三、历时17年,编纂《沂蒙之光》丛书四部
从1985年到2002年,整整17年的时间,张秀岳举债数万元,行程10万余华里,共磨穿布鞋10余双,到过20多个省市自治区,访问人数达1000余人,其中省部级以上干部200余人,老将军150余人,各类专家、学者650余人,共征集文史资料100余万字,历史图片1300多张,书法墨迹500余幅,沂蒙革命诗词2000余首,歌曲500余首,革命文物上百件。这些史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得的革命传统教育材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众多老同志和各级党政军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张秀岳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金秋。1991年6月,张秀岳主编的《沂蒙之光》丛书第一部《沂蒙之光摄影集》正式出版。曾在沂蒙山区为革命流过血的国家领导人谷牧欣然为该书作了序,并为张秀岳题写了“暮年壮心夕照明”的题词,鼓励他把该丛书编好。山东省委还专门为该书的出版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和座谈会,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从1991年至2000年,张秀岳又分别出版了《沂蒙之光墨迹选》、《沂蒙之光诗词选》和《沂蒙之光歌曲选》。其中,《沂蒙之光诗词选》和《沂蒙之光歌曲选》分别获得了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2003年5月,张秀岳的第5本书《沂蒙之光画典》编纂工作已经完成,不久即将付梓。另外,还有《沂蒙之光小说选》、《沂蒙之光散文选》、《沂蒙之光戏剧选》等书正在紧张地编纂中。张秀岳打算,要在有生之年,再编20本左右的沂蒙革命文化的书籍,并在此基础上筹建沂蒙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临沂革命历史文化名城做贡献。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张秀岳感慨万千,每当想起杨得志、叶飞、张爱萍、万毅、郭洪涛、谭启龙、高克亭、王众音等老将军、老领导对他的关怀和支持,他就禁不住泪流满面。更令他终生难以忘怀的是他的老领导、老上级迟浩田将军两次为他的丛书题辞,多次勉励他发扬革命战争年代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一定要把《沂蒙之光》丛书编好,并两次和张秀岳合影留念。正是这些鼓励和关怀,时刻鞭策着张秀岳这头老牛在八百里沂蒙这片英雄血染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