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今年是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华民族抗争、独立、振兴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1904年8月,邓小平出生于四川广安。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之中,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封建统治的压迫,社会动荡不已,人民饥寒交迫,民族危在旦夕。1920年9月,邓小平怀揣“工业救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使中国“强大”的梦想,远渡重洋来到法国。邓小平在法国接触到先进的工业文明,也亲身感受到资本主义的残酷和种种弊端。在这期间,邓小平第一次读了《共产党宣言》。
1923年6月,不满19岁的邓小平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1924年7月,他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人生观形成阶段,邓小平的信念是很纯洁的,如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填写履历表时所说:“我从来就未受过其他思想的浸入,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1926年1月,邓小平进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在当时撰写的一份自传中立下誓言:“我来俄的志愿,尤其是要来受铁的纪律的训练,共产主义的洗礼,把我的思想行动都成为一贯的共产主义化。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
邓小平用一生践行了他的诺言。在此后的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从未动摇过。
1927年春,邓小平受党的派遣从苏联回国,旋即投身到国内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经历了革命生涯中的第一次起落。1933年,曾在江西中央苏区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等重要职务的邓小平,因为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被打成“毛派头头”,受到撤销职务和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被下放到一个村里监管劳动。那时,他只有29岁。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被剥夺一切职务。1969年10月,他被送到江西南昌新建拖拉机修造厂做钳工。这也正是半个世纪前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干的工作,他干得很认真,很熟练。这样一干就是三年。1973年12月,邓小平回到北京,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75年1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开始主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工作。1976年4月,他受到“四人帮”的攻击,又一次被错误地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1975年担任的全部领导职务。此时的邓小平已经73岁了,党龄53年。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的非凡经历,为他的坚定信念作了最好的注解。
人民至上,改革创新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激烈的动荡,人民生活水平很低,收入增加很少,有些地方的群众甚至连温饱都成了问题。
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心急如焚,一复出便忙于到实际中了解情况,用他自己的话说,“到处点火”。1977年11月,邓小平将广州作为复出工作后视察的第一站,也是“第一把火”。广东的现实情况,刺激了邓小平的神经。他提出,生产生活搞好了,可以解决“逃港”的问题。邓小平的“第二把火”点在了自己的家乡四川。1978年2月,邓小平在出访缅甸、尼泊尔途中返回成都,在听取省委汇报时指出:“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怎么行?”邓小平的“第三把火”点在了广袤的松辽平原。1978年9月,邓小平率团参加朝鲜国庆30周年庆祝活动,活动结束后在东北三省进行了5天的视察。他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号召要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在点燃“三把火”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将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解决中国难题的关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落实全会精神和有关农业的文件,开始尝试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四川、云南搞了包产到组;广东农民实行了“五定奖”;安徽迈出的步子比较大,搞了包产到户。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又专门就农村改革问题发表了明确意见,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从1982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出5个指导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1984年,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体制被彻底废除,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经济新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
1978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乡镇企业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1978年,我国社办、村办企业只有152.42万家,联合企业和个体企业几乎是空白。到1989年,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868.63万家,10年的时间增长了10倍。乡镇企业的产值更是一年一个台阶,改革开放之初每年平均净增100亿元,1985年到1987年,每年净增1000亿元。到80年代末,乡镇企业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邓小平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论述:“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经营,搞商品经济,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伟大的革命需要伟大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是高瞻远瞩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也是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转载了原发表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上的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头直指“两个凡是”,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改革开放的序幕在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声疾呼中拉开了。从1980年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两年间,邓小平反复研究论证,就是到2000年实现全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宏伟目标,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十二大的开幕式上,邓小平正式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过几年实践的检验,邓小平在1984年下半年形成了明确的判断,这就是翻两番的任务肯定能够实现。他在10月的一次会议上说:“翻两番还有个重要意义,就是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再花30年到50年的时间,就可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总是谆谆叮嘱全党同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大风大浪,一定要咬住这个目标不放松,直到干好干成。
1985年5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评《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如一声春雷,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此时的改革全面铺开,需要干部群众分秒必争、一项一项付诸实践、一步一步取得实效。1986年3月,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摆到了邓小平的案前,邓小平当天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请找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出决断,不可拖延。”由此,以《建议》上书时间和邓小平批示日期命名的“863”计划很快出台,大大推动了我国高科技发展。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战略思维,是邓小平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邓小平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977年12月,570万考生走进了期盼已久的考场。自此,无数人通过高考有了选择命运的权利。随着千百万青年人生命运的改变,国家的前途也被重新照亮。邓小平强调,人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40多年过去了,当年参加高考的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邓小平说:“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1978年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那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历史转折之前,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前哨战,被称为“科学的春天”。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古斯塔夫·胡萨克时,发表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88年10月16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达到了世界实验室的最高水平。在邓小平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航天领域也实现了巨大突破。1979年,“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航测量船的国家。1980年,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1981年,我国自主掌握了“一箭三星”技术。1984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1986年,中国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已转入实用阶段……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世界,要想“占有一席之地”,科学是基础,经济建设是中心,而创造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也是重要条件。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正式访问美国。后来,人们用“旋风”来形容邓小平的这次访美之旅。更加意味深长的是,中美建交、邓小平访美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几乎同时开启,邓小平将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关键性的一步棋。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精兵强军之路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85年6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年内裁减员额100万。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赞扬说:“百万裁军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这个决策不好下的。他经过了深思熟虑,不是臆想。”
邓小平着眼于国际大势和国家大局,着眼于军队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按照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要求,确定了加强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精兵强军之路。
光明磊落,坦荡无私
坦荡无私,是邓小平一生最光辉的人格魅力,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呕心沥血、矢志不渝。在谈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时,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主席的思想,但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如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也作出了贡献。”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领导和主持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邓小平还采纳了陈云的建议,增加了回顾建国以前28年的历史段落,把毛泽东同志在60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统一了全党对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1992年初春,邓小平凭着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深切期待和高度的责任感,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针对许多人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等根本性问题上存在的困惑,邓小平都有针对性地作出解答:“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迅疾吹遍神州大地,驱散了思想的迷雾,引发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高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坦荡无私的品格和崇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国际形势依然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让我们回望并发扬当年小平同志的精神风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