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合格的。”最近,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一些干部单纯追求GDP增长而不顾生态环境的倾向提出了批评,他要求干部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干部创政绩,本无可非议,而且也是应该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确为什么创政绩,如何去创政绩。长期以来,在很多地方的党政干部中,政绩观存在偏差,即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忽视了环境状况的恶化,以致许多城市的天空是灰的,水是黑的。
政绩者,勤政为民的实绩也。政绩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是为民和利民。舍此,为政绩而政绩乃至把政绩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之上,那么,这样的“政绩”越大,对百姓的危害便越甚,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便越远。
注重生态的政绩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现在,国际上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就是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或者只顾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而漠视国家和集体的长远发展,无视人们的生态环境,这样的干部不仅目光短视,而且未免缺德,因而是不合格的。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党政干部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只有真心爱民为民,才会增强环保意识,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不至于自觉不自觉地干出那种“要钱不要命”的事来。
当然,这种政绩观的确立,还须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障。浙江省已决定在经济建设中探索绿色GDP核算,推行生态审计考核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绩的政绩考核制度。我们坚信,随着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推行,不仅有助于改变干部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塑造一个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而且有助于遏制和扭转一些地方资源受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