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期●纪念渡江战役胜利五十五周年●

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一九四九年八月四日)

作者:邓小平

你这次从上海到北平,应该向各位作一个工作报告。这个报告是要讲我们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从渡江到占领上海以及到上海后的情况和工作。

渡江作战是从四月二十日夜里发起的。因为反动的南京政府拒绝了人民的八项和平条件⑨,人民解放军一部,即由刘伯承⑩同志领导的第二野战军和由陈毅⑾同志领导的第三野战军,奉命渡江作战。在漫长的一千多里的战线上,所有部队都无例外地顺利地完成了渡江任务。我们发动战斗以前,曾经给过反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最后考虑的时间。当他们不愿接受人民的极其宽大的和平条件的时候,我们只有给他们再一次的教训和打击。我们发起渡江作战后遇到的抵抗可以说很小。在一千多里的战线上,国民党军队摆在湖口至上海段的有四十五万人(包括宜昌至湖口段的共有七十万人)。四十五万人不能阻挡人民解放军渡江。我们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遭遇到大的抵抗。我们采取宽正面的渡江方法,分了几十个点渡江,绝大部分都没有遭遇到强大的抵抗。假若有人问,你们渡江花了多少时间?我们肯定地回答,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我们从四月二十日夜里开始,二十四小时内大体上三十万人全部过了江。队伍一过江,敌人就混乱了,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如何逃出我们的包围。他们一齐向南溃退,人民解放军立即实行宽正面的追击。在这过程中,南京在四月二十三日占领。到五月初,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追击。从渡江到追击最远的地方,即福建的北部、江西的东部,前进一千五百里。在这么短的时间要走这么多里路,并且还遇到小的战斗和下雨,能有这种惊人成绩,是靠指战员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这种英勇精神过去表现在战场上,这次主要表现在脚上。敌人在这样的追击下,没有可能整理队伍。甚至我们的第一梯队已过去五六百里,第二第三梯队还要消灭被第一梯队甩在后面的敌人。五月初完成追击,占领杭州、温州、蒋介石的故乡奉化、宁波,一直到闽北、赣东北这条线。此后,部队就准备进攻上海。上海有二十万敌人,并且由蒋介石亲自指挥。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我们在五月二十七日占领了上海。这次作战中央命名为“京沪杭战役”。从渡江到占领上海,总计用了一个月零七天,消灭敌人四十余万。我方伤亡二万五千人,其中在占领上海时伤亡一万七千人、在渡江时遭敌机轰炸等共伤亡八千人。我们曾有一个兵团俘虏敌人六万,自己损失一千一百人,比较起来我们的代价花得很少。

我们为什么能突破长江,迅速完成京沪杭作战任务,并把我们预计的时间缩短一半呢?原因是,除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及毛泽东主席领导正确外,第一,我们军事准备充分,指战员英勇。在渡江前,蒋介石集团以为我们给他们宽大是表示人民的软弱,以为长江天险不可突破,他们就押这个宝。但是,人民解放军已经有了必胜信心。这信心不单是建立在政治的信念上,而且是建立在实际的准备上。举一个例子说,我们渡江需要船,原有的船被国民党全部拉到江南去了,我们的船停靠在长江以北的内湖和内河里(每船可载八至十二人,大者五十人,最大者一百人),但是内河的出口当时被敌人封锁了,因此船不能从内河入江。对这样的困难,有些所谓军事家认为不可克服,然而我们克服了。渡江的时候,敌人不明白我们的船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其实,我们的船不是从水路出去的,而是从旱路出去的。我们的办法叫做掘渠。我们是把船拖出去的。有时为疏通一条渠道使船出去,要掘几十里(最长的有六十里)的小河沟。为了掘渠翻坝,曾使用了两千一百万个人工。这样巨大的工程是在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中完成的,是我们几十万士兵、指挥员包括师长、团长亲自参加这个劳作,以及几十万民工劳作才完成的。渡江使用的船有一万只左右,所以我百万大军能够渡过长江。再就是我们的人是北方人,北方人怕水。曹操吃亏就在这个地方。为了在水中不发晕,为了能应付各种情况,我们在巢湖北部做了多方面的准备,白天夜晚进行演习。在水中习惯了,有把握了,又考虑到船在江心中弹怎么办?许多战士想出了用草圈作救生圈的办法。草圈比橡皮圈好,橡皮圈一打就破了,草圈不怕打。虽然实际过江时没有用着,这准备是“浪费”了。最后我们在内河演习。我们认为长江并不比黄河厉害。这些信心都是建筑在实际的军事准备上,更不用谈我们的政治信念了。从实际体验中,我们知道了渡江并不困难。

第二,群众支援,地下党和游击队之配合。有的游击区我们过去有过工作,有些地方过去没有过,但人民都一致支援我们。掘渠翻坝有一半是人民的劳作。在渡江准备的过程里,我们集结主要兵力在芜湖至安庆这个地方,所需粮食一亿五千万斤,其中百分之八十是沿江的人民拿出来的。他们把家里的粮食尽量拿出来,并且表示只要渡江,饿着肚子也不要紧。为解决烧柴困难,人民甚至无怨言地拆房子给我们当柴烧。其他的战勤工作都很繁重,如修路,运粮,找船工。船工一半来自民间,一半是临时训练的战士。江南地下党、游击队配合了渡江作战。我们曾开过去一支部队,埋伏了十天,敌人还不知道。

第三,敌人的脆弱。我们对敌人估计太高,实际上敌人的抵抗是脆弱的。这从渡江后的追击上可以知道。我们能迅速渡江完成京沪杭作战的任务,原因就在这里。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⑿、华东的淮海战役⒀、华北的平津战役⒁,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将再不会遭遇到更严重的抵抗了,肃清残余敌人的时间不远了,最后解放全国的时间也不远了。

军事占领后,各城市均先后进行了接管工作。从渡江作战到我离开上海,约三个月的时间,接收工作大体告一段落。一般说来工作做得还好。所以顺利的原因:第一,中共中央有一套明确的政策,使各城市接收人员有所遵循,并有先解放地区的经验,如长春、沈阳、北平、天津、济南、潍坊、石家庄、郑州、开封、徐州等的经验教训,对解放江南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第二,各界人民支持。渡江后我们看到,人民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十分厌恶, 对共产党各种政策表示热烈欢迎,尤其是工人、学生表现了高度的革命的积极性。如果没有工人、学生高度的热心和积极性,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不仅是工人、学生,还有工商界、文化界、科学界都采取了与我们合作的态度。如南京的工商界、文化界、科学界,自愿帮助接收上海,参加部队等。第三,大势所趋,谁都看到国民党反动统治再也扶不起来了,即便对国民党曾有幻想的人,觉得要重新考虑自己的事情了。谁都觉得人民的胜利是肯定的了。尽管还有台湾及蒋介石所吹嘘的二万万人口,但国民党四十多万军队瓦解了,军事组织混乱了。这是大势所趋。许多人都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态度,这表现在国民党的旧机构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不走。因为他们不走,把机关、学院、科学研究机构保护得较好,甚至在渡江以前许多人就为保护机构做了很多事情,使接收工作少了很多困难。这种情形,各城市大致相同。帝国主义、反动派由于大势所趋,人民拥护我们,反对他们,在强大的人民力量面前不得不低下头来。司徒雷登⒂也只能如此,不敢以对国民党之态度来对人民政府,不敢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对人民的态度来对我解放区的人民。即便其态度是含有阴谋的,但在形式上还是把表面的凶焰收起来了。第四,主观方面的努力工作。如前面所说,我们在主观上为渡江接收事先做了准备工作,包括政治的组织的准备。我们从华东调来的两万多干部都或多或少地经过了政策的教育。进入一个地区后,遵循了毛主席“四面八方”的政策⒃,与各方联系,开了许多会议。虽不完全周到,特别是上海情况复杂,但是主观上是遵循着这个方向来与各界人士通力合作的。在上海,陈毅同志几乎每天参加一个会,甚至两个会,来说明我们的态度和政策,要求通力合作。像这样的态度,这样的工作,更增加了各方面的支持。这是接管工作做得好的原因之一。

① 京沪杭战役,又称渡江战役。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从江西湖口至江苏江阴段横渡长江,发起京沪杭战役。与此同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亦进至武汉正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至六月二日,战役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汤恩伯集团及白崇禧集团四十三万余人,解放了苏南、皖南、浙江广大地区和江西、福建、湖北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重要城市,宣告了国民党政府二十二年反动统治的灭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向福建、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奠定了胜利基础。

② 一九四九年四月三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当时,中共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已开始进行谈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完成渡江作战的一切准备之后,为争取这次谈判达成有利于人民的协定,曾数度推迟渡江的时间。四月二十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双方代表拟就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当夜人民解放军按预定计划发起渡江作战。

③ 粟裕,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

④ 张震,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参谋长。

⑤ 两浦,指浦口、浦镇。

⑥ 谭震林,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治委员。

⑦ 京沪杭战役第一阶段中关于第二野战军三个兵团的使用方向,总前委于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七日曾提议以第四兵团东进芜湖地区接替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留置部队的任务,歼灭芜湖地区之敌,并准备加入攻取南京的作战,第三、第五兵团主力挺进浙赣线。中央军委同意了上述建议。在战役实施过程中,由于敌情变化,第二野战军三个兵团的主力全部进至浙赣铁路及以南地区。

⑧总前委,指中共中央在淮海战役前线的代表机关。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成立,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任书记。总前委负责领导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行动,统筹淮海前线一切事宜。准海战役结束后,奉中央军委一九四九年二月的指示,继续行使领导中原和华东地区的军事和作战的职权,率领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进行渡江战役。

⑨ 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发动内战遭到失败的形势下,向中国共产党提议举行和平谈判。一月十四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同意谈判,并提出八项条件作为双方谈判的基础。这八项条件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四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经过谈判,以八项条件为基础,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协定全文共八条二十四款,四月二十日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

⑩ 刘伯承,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⑾ 陈毅,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⑿ 辽沈战役是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七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这一胜利,连同当时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转入了优势。

⒀淮海战役是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地方武装一部,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五十五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使蒋介石的精锐主力丧失殆尽,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以及上海、武汉等地,处于人民解放军直接威胁之下。

⒁平津战役是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两个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西起张家口,东至塘沽、唐山,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了驻守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的国民党军;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经过谈判,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率部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北平和平解放。这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五十二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

⒂司徒雷登(一八七六至一九六一),美国人,出生于中国杭州。一九四六年七月出任美国驻中国国民党政府大使。一九四九年四月南京解放后,仍然留在那里观望。同年八月离开中国。

⒃“四面八方”的政策是毛泽东提出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政策。这个政策照顾到四对矛盾的八个方面,所以有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