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期●卷首语●

首访井冈山散记

作者:叶尚志

大小五井
  另一天早晨,我们驱车南行约二十公里,来到了井冈山著名的五龙潭风景区。这里有设备现代化的缆车站,游人可以乘坐缆车游览。缆车有些特别,并非 是向高处攀升,而是向很深的峡谷下行,经过之处都是碧林绿树、深谷幽壑。缆车右边可以看到一泻千丈的白练,共有五条,每条瀑布下都有一个墨绿色的蓄水潭,所以叫做五龙潭。
  别了五龙潭,经小井到了大井。这是大中小上下五井中最大的一个村庄,也是红军胜迹最集中的一块宝地。大井的西北方,面朝西南重修的整齐清洁的房屋,原来是毛主席和其他首长从茅坪迁此的住屋。这里有我们抗大老校长何长工同志的住室,当时他专门做当地武装首领王佐的工作。他们的住室左边,有一广场,东首又有一排房屋,那是朱总、陈毅同志的住屋,还有红五军首长彭德怀、滕代远的住屋。上述两排房屋之间原是一座书院,上下两层,房屋有 30 多间,每间不到十平方米,排列整齐,由茅坪迁来的红军医院所驻。规模比茅坪的医院扩大了许多,据说伤病员曾达到 800多人,说明红军发展壮大了,作战频繁,伤病员自然增加。这座医院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建设得像模像样,组织健全,工作有序。陶铸夫人、“文革”后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的曾志同志就在这座医院任过总支书记。曾志这位红军女杰有一部令人感动的传奇历史。她是湖南衡阳人,14岁就参加革命,不爱红妆爱武装,16岁就参加湘南起义部队,一直在军中工作战斗。现在这几部分房屋的外围用围墙圈起来,自成一体,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供人瞻仰。
  蒋军后来进犯了大小五井,房子全都烧毁,只剩一堵残墙。现在所有的房屋是作为国家重点文物按原形重新修建的,并把这堵残墙嵌在重修房屋的墙里,特别标出,历史沧桑一目了然。蒋军进犯时,曾把无法撤出的坚贞不屈的 130 多位伤病员全部屠杀,医院旁小井的坡地至今修有烈士墓,供人凭吊。最值得一提的是,按曾志同志遗嘱,她去世后把骨灰葬在大井医院旁边,与昔日的战友共聚于这块红色宝地。
  红军医院的药品多是当地采集的中草药。在药房许多中药屉上看到,有很多我少年时在中药铺当学徒时熟悉的中草药,但也有很多药名从未见过。这说明井冈山中药品种丰富,是个宝地;也充分说明在艰难困苦条件下,我们党和红军依靠坚强的意志,确立了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决心,渡过了最困难的战争阶段。我在展出的医疗器械中,只看到两个听诊器,据说还是缴获来的。药钳是用竹片做的。没有防菌消毒水,只用盐水、石灰水消毒。最感人的一件事是,从参加秋收起义一直打到井冈山的战将,红一师师长张子清负重伤,连消毒的盐水也缺少。一些战友看望他时,把极端缺少的盐巴节省下来赠送给他消毒,他舍不得使用节省下来送给其他伤员。不幸,他的伤口溃烂,不治身亡。他的英名、事迹永远留在井冈山上供人凭吊,纪念。
  参观龙潭、大井之后,写诗一首如下:
  冈上观奇景,茅坪媲茨坪。
  龙潭飞白瀑,大井濯红缨。
  翠岭滋人杰,云峦蕴地灵。
  缆车天接地,满目一番新。
  茨坪巡礼
  参观上述人文景点之后,我们回到井冈山市的中心地区茨坪。本来从上海坐火车经吉安市,再经高速公路,第一站就是先到此处,住在黄洋界宾馆。原以为吉安、井冈山是老区,免不了看到老区破旧景物,想不到面貌一新,到处都有成片的新建筑,高楼大厦林立。24 年前,我路过江西,看到大片地区都是旧物、红土,经济发展比沿海差一大截,现在令人刮目相看,变化太大了。
  高速公路进入井冈山市中心茨坪。市内公路两旁,高大的树木排列整齐,市容整洁,商店货物琳琅满目,公共设施齐全,与发达地区城市无大差异。尤其是我们住宿的黄洋界宾馆,是四星级,从建筑气派,室内设备,饮食质量,服务水平,都可称得上名实相符。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项目,是规模宏大的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馆内图片实物充实丰富。从朱毛会师到上井冈山中心茨坪,以及建军建党,与当地武装、农会和袁文才、王佐两部武装的关系,还有红军与国民党五次“围剿”,井冈山与党中央的来往关系,直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冈山斗争的来龙去脉展示得非常全面完整,是一部生动的革命史,千古不朽,万代流芳。
  第二个参观的项目,是坐落在茨坪最高峰烈士纪念塔下的烈士陵园。进入陵园后,广场的前边是宽阔的台阶,台阶之上便是烈士陵园,吊唁厅内铭刻有名有姓的烈士一万五千多人,无名无姓的烈士不知有多少。陵园内有纪念堂、碑林、纪念碑和雕塑园,有十九尊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著名人物的塑像,他们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谭震林,滕代远,李灿,何长工,宛希先,王尔琢,张子清,何挺颖,陈正人,袁文才,王佐,蔡协民,贺子珍,伍若兰。
  井冈山著名人物中有三位女杰,除了前面述及的贺子珍和曾志之外,最令人感动的是伍若兰烈士。她 1903 年出生于耒阳,1924 年考人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人党,1927 年上了井冈山,1928 年与朱德同志结为伉俪。后于部队转移赣南、闽西时,遭到袭击,她负重伤未能突出重围,不幸被捕。敌人知道她是朱德的夫人,严刑逼供。她坚贞不屈,遭到杀害。敌人把她的头颅割下挂在赣州城头。她与朱总结婚不到一年,年仅 26 岁便壮烈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令人痛惜。新中国成立后,朱总从不提及此事,少为人知。朱总酷爱兰花,我想也许与他内心深处念念不忘、默默纪念伍若兰烈士有关吧!
  初到井冈山市所在地的茨坪只是一晃而过,现在旅游接近尾声,我与游伴抽空步行到市中心天街的周围察看一遭。据说原来茨坪只是一个山镇,约 2000 人口,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蒋家王朝镇压、摧残,只剩下200 人。现在井冈山市以茨坪为中心,设为县级市。全市不包括 2005 年并人的宁冈县已达 12 万人,繁荣昌盛景象处处可见。市内商号鳞次栉比,大都市所见的超市、名牌服饰用品到处可见,当地土特产、山货琳琅满目,生意兴隆。饭馆、酒楼很多,据说可接待成万人旅游,可以想见井冈山的变化。这里绿化度很高,到处是花草,环境优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
  我看到江西省一位负责同志的报告说,江西人口由1926 年的2600多万人,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剩下1300 万,人口减少了一半。可见红军转移之后的十五年内白色恐怖对江西摧残之烈。南昌“革命烈士堂”的《烈士英名录》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 25万,没名没姓的烈士更是不计其数。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县当时有8 万多人,殉难的烈士达到 2.3 万人。有人说红军长征每一里就有兴国一名烈士。另一方面,从江西革命斗争中造就了五大元帅,三位大将,十五位上将,二十一位中将和十二位少将;江西籍将军有200多人。江西对祖国革命事业的贡献由此可见。
  初到茨坪,得诗一首,留此纪念:
  久慕井冈行,如今梦成真。
  藏龙兼卧虎,强将率精兵。
  奇策初谋定,大功终达成。
  抗争经血火,威振国人魂。
  (全文完)


上一篇:我为毛主席买书下一篇:漫说“啃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