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期●卷首语●

引导村民共同致富

——记江苏海门市包场镇浜北村党支部

作者:胡立成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代,什么样的人才最合适担当农村基层干部呢?对此,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浜北村乡亲们的回答是:“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顾自己富不是好干部。”村民们按此要求选出的村领导班子是一个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创业精神足,且善于体察民情,会办实事,带动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好班子。
  这个优化的村级领导班子共有六位干部,其中有五位是大专学历,一位为中专学历,且各有特长。在全民创业中,他们人人都有创业项目,个个都是发家致富的能手。他们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精于创业,成了这个村创业的排头兵。党支部书记赵树强除了办家庭电刷配件厂外,还与几位亲属一起在工业园区征用了 9.6亩土地,合办了通福碳业有限公司,投产当年产品销售额达 600多万元,获利税 100 多万元。党支部副书记葛仁浩与人合股创办了汽车车灯及汽油过滤器企业,还发展提水养殖扣蟹。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提水养蟹面积已达450亩。另一位党支部副书记成雅敏几年前就开始种植“五角枫”、“马挂木”等苗木,带动了全村,而今这个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已占总耕地的 66%以上。群团干部许晓鹏冒着高风险在村里首开滩涂养殖蛤蜊、竹蛏的先河,成为全村滩涂养殖的领军人物。
  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先富起来的村干部们,引导全村村民掀起了一股全民创业的热潮。在他们的带领下,先造厂房后建楼房,先买机器后买家具,把银行存款以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创业项目中去,成了村民们的共识。经过几年的努力,而今.这个村稳而有序地创办了电碳产业和与之相配套等企业220家,现有固定资产达15900万元,吸纳劳动力1400人,年销售额2.5 亿元,纯利与职工工资收人3300 万元,为村民搭建了工业经济致富的平台。同时,这个村还拥有100 多个建筑装潢队伍和建材商店,3300 亩滩涂养殖基地,同时拥有各类厂房 10多万平方米,设备生产能力达 10 亿产值。以建筑装潢为主的专业工场更是难以计数。村民陆振达一家三个儿子,组建了三个装潢工场,每个工场拥有 30 至50个专业人员,年获纯利 30 万元左右。依托面临黄海的区域优势,这个村的滩涂养殖及海产品加工基地也越做越大,拥有专业养殖户32 户。村民孙金平、陆庙田、何茂先三户人家联合办起了鲜贝加工厂,把鲜贝肉烘干后销往浙江、福建等地,年加工鲜贝800吨,获纯利 100 万元左右。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全民创业中,这个村的 154 名党员始终站在前沿。其中有50 多名党员成了创业的标兵,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与模范作用。共产党员葛进芬、周建兵、杨锦堂、陆进荣等都投人 500 万元资金,办起了年销售额千万元以上、创利税 200 万元左右的电碳厂。这些带头发家致富的党员还帮助 30多户贫困户办起了庭院加工配件工场,安排了 60 岁以上的贫困户老人进厂做适合他们的工作,为这部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做了实事。
  创业,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个村党支部的一班人急创业者之急,解创业者之忧,竭尽努力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支部并为此建立了一整套服务责任制,把为创业者服务摆在村工作的主要位置上。支部的每个成员作了明确分工,任务量化到人,并把优化服务作为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考核指标和考核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尺。
  这个村的党支部一班人在引导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念支撑下,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精于创业,以富民为已任,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使一个地处黄海之滨原先交通闭塞、人均耕地只有0.7 亩、民穷村贫的经济落后村,而今转变为“海门市双带五星村”、“南通市民营经济明星村”。全村 5387 人,人均年收人达20000 元以上,户均财产10 万以上的有1504 户,占总户数的87%。村民们集资修造了水泥路,家家都住上了新楼房,全村还拥有各类轿车110辆,在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迈开了大步。


上一篇:雨丝风片下一篇:没有过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