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期●卷首语●

叶挺与延安

作者:张明胜 齐佩良

1937年8月,叶挺在上海受周恩来委托,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事宜,通过当时正在上海指挥作战的陈诚向蒋介石提出建议,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然而,在未与共产党方面协商的情况下,蒋介石于9月28日单方面核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由此,促成了叶挺的首次延安之行,同时,也开启了叶挺与延安的终生情缘。
  首次到延安
  叶挺是北伐名将,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重要领导人。在两次起义中,叶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是起义的重要功臣之一。然而,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却遭受一系列的诬陷和指责,并最终被迫流亡海外,时间长达10年。因此,中共中央对叶挺存有较大的疑虑,特别是对叶挺的政治主张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南京国民政府单方面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后,中共中央并未立即表示同意,但也没有予以否定,而是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为了弄清叶挺的政治态度,10月19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博古、叶剑英,询间叶挺“是否愿意来延安及八路军总部接洽一次?”叶挺在南京与中共代表博古、叶剑英接洽时,声明完全接受党的领导,并表示愿意去延安面谈,是否就职由中共中央最后决定。
  在南京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叶挺于10月23日由南京起程,经武汉、西安,于11月3日到达延安,受到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到达延安的第一天,毛泽东即与叶挺进行了长谈。叶挺首先向毛泽东倾诉了广州起义后自己所受的委屈,特别是1928年在莫斯科王明发表《广州起义纪实》,公然指责和诬陷自己以及自己被共产国际冷落后被追流亡欧洲的经过。同时,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曲折道路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毛泽东向叶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全面抗战的主张后,叶挺一再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事策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与叶挺开诚布公,坦诚恳切的交谈,使双方彼此间取得了充分的理解与信任。中共中央及毛泽东了解叶挺后,征询叶挺是否愿意恢复中国共产党党籍。考虑到留在党外便于同南京国民政府打交道,叶挺向中共中央“表示在党的组织外,但愿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中共中央对叶挺的这个决定表示尊重和理解,同时作出决定,同意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随后,毛泽东同叶挺就新四军的编制进行了商议,并提出了具体方案:新四军的编制定为两师四旅八团,即以闽浙两省及皖南的红军游击队编为一个师,粤湘鄂等地的红军游击队编为一个师,同时还商定了领导人选。叶挺向中共中央表示,尽力多做蒋介石的工作,努力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同意这一方案。11月6日,毛泽东将中央的这一决定电告博古。电文指出:决定新四军隶属八路军,编二师四旅八团,拟项(英)副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任参谋长,军部暂住武汉。南昌、福州设办事处。
  11月4日,中共中央召开欢迎叶挺大会,毛泽东致欢迎词说:“我们为什么欢迎叶挺将军呢?因为他是大革命时代的北伐名将,因为他愿意担任我们的新四军军长,因为他赞成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以我们欢迎他。”叶挺也应邀讲话,他在讲话中诚恳地说:“同志们欢迎我,实在不敢当。革命的道路,是艰难的,很不平坦的。十年内战时期,许多好同志倒下了,也有个别人叛变了。坚持下来的同志,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真正的英雄。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同一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朱德,指出:“编制等项由叶挺向南京提出;未得国民党承认以前,你们不得发表。”电报还指出:“叶挺明日(九日)出去,项英同志待中央开会后再去。”
  11月7日,项英来到延安。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公学大礼堂召开欢迎项英的大会。毛泽东特意请叶挺、项英一起坐在主席台上。
  叶挺在延安期间,还参观了延安的机关、学校。静卧在黄土高原沟壑中这座质朴小城,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她所表现出的凝聚力和震撼力使叶挺无比振奋,这更加激发了他为党工作,为人民献身的热情与意志。从此,延安成了他魂牵梦萦的圣地。
  11月9日,叶挺满怀信心地离开延安。13日,叶挺回到武汉,当天即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向《大公报》记者发表谈话,谴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祈盼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抗战到底。11月21日,在叶剑英陪同下,叶挺到南京面见蒋介石,商谈有关改编事宜。12月23日,项英带领党中央派往新四军的第一批干部由延安抵达汉口。12月25日,叶挺和项英在汉口举行新四军干部大会,宣布了新四军军部的成立。从此,叶挺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率领8省勇士汇成的铁的新四军,驰骋在大江南北,使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
  魂归延安
  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正式核定新四军编制为第一、二、三、四支队及各支队司令员。后又陆续核准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周子昆为副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叶挺和项英等迅速整编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形成了一支统一的抗日武装。从此,叶挺率领新四军驰骋疆场,纵横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四军使国民党中的顽固派坐卧不宁,蓄意扼杀新四军,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后,叶挺先后被囚禁于上饶、桂林、恩施、重庆等地长达5年又50天。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富贵不淫,一次次断然拒绝蒋介石高官厚禄的引诱,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浩然正气。
  1946年3月4日,在我党的多次交涉下,叶挺出狱。就在出狱的第二天,叶挺在重庆致电毛泽东并中共中央,“决心实现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我的一切”3月7日,中共中央复电叶挺,同意接受他入党。复电全文如下:
  亲爱的叶挺同志:
  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中共中央
  3月7日
  电文是由任弼时起草,毛泽东亲笔修改的。对叶挺的称呼,原稿拟称“叶军长”,毛泽东初改作“叶挺同志”,旋又改作“叶挺将军”,最后改为“亲爱的叶挺同志”。
  就在中共中央复电叶挺同意他入党的当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董必武、王若飞电,指出:“同意叶(挺)入党。叶来电与中央复电,均于今晚广播,收到时请在《新华日报》发表。并先告叶,但不要登广告。叶挺在3月7日当天在致刘少奇、任弼时的信中,以非常激动和满怀喜悦的心情写道:“从此之后,我能很自然地亲切地称你们为同志了。”
  3月7日晚,新华社广播了叶挺致毛泽东并中共中央的电报和中共中央的复电。第二天,《解放日报》发表头条新闻,标题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叶挺军长加入中共》。
  4月8日,叶挺与王若飞、博古、邓发、黄齐生、黄晓庄、李绍华、魏万吉、赵登俊以及妻子李秀文、女儿叶扬眉、幼子阿九及保姆高琼等13人乘坐美军C47型运输机由重庆飞往延安。为了欢迎他们回来,中共中央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及博古、邓发的亲属与延安各界群众上万人冒雨聚集在延安飞机场。叶挺的儿子叶正明、叶华明也站在欢腾的人群中翘首仰望天空,祈盼着飞机的到来,想象着父母兄妹见面时的激动场面。
  然而,飞机并没有飞临延安机场。不祥的预感笼望在每个人的心头。11日晚10时,中共中央接到晋绥边区的报告,得知飞机在兴县黑茶山撞山焚毁,人员全部遇难后,整个延安顿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中共中央成立了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等26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休会一天,全边区悬半旗3日、停止娱乐一月,以志哀思。4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中国人民无可补偿的损失》的社论,对“四八”烈士表示深切哀悼。社论说,叶挺将军是“北伐时期的虎将,抗战时期的岳飞。他的毕生奋斗,是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感动,每个中国青年人为之感动,足以使反动派羞愧无地”。
  4月18日下午1时,王若飞、博古、邓发、叶挺及其家人儿女的遗体运抵延安飞机场。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与烈士家属及延安各界群众万余人在飞机场接灵。低沉的哀乐回旋在机场上空,机场笼罩在一片肃穆与悲壮之中,抽泣声、呜咽声使机场显得更加凄凉与哀伤。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随灵队同赴灵堂,瞻视烈士遗容,并亲视入验。朱德将国民党发给他的一套将军服给了叶挺,他凝视着烈士遗容,泪水长流,痛苦得不能支撑,最后由其他同志将他扶了出去。烈士家属个个悲痛欲绝,叶挺的儿子叶正明、叶华明,目视着父母的遗体,哀号不已。
  4月19日上午10时,延安各界3万多人在飞机场为烈士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无数的孝幛和挽联悬挂在机场周围。灵台上悬挂着13位烈士的遗像,灵台后停放着13位烈士的灵柩,灵柩上套裹着红色毡呢。灵堂正中悬挂着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挽词。10时正,追悼大会在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主持下正式开始。3万多人脱帽肃立,鸣礼炮24响后静默致哀。这时会场上空回荡起忧伤的哀乐,人群中吟唱起凄婉、忧愤而又悲壮的挽歌。在如泣如诉的哀乐声中首先举行家祭。烈士家属李佩之、张越霞、叶正明、叶华明、陈慧清、黄王守瑜、黄晓芬、陈复君等在巨大的悲痛中被搀扶上祭台,在灵前献花圈、敬香、恭读祭文。随后举行公祭。主祭人朱德、刘少奇,陪祭人为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五省联防司令贺龙以及张云逸、黎玉、薄一波、邓子恢、李鼎铭、刘少白、唐延杰、朱宝庭、蔡畅等。康生恭读祭文。林伯渠报告烈士生平。朱德致悼词,他悲痛地说:“王、秦、叶、邓、黄诸烈士为争取和平、民主而遇难,是我党和中国人民的极大损失。”张云逸、朱宝庭、黄王守瑜、张越霞也含泪致词。
  12时零5分起灵。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亲随执绋,数万群众紧随其后,送葬队伍长达5里。下午1时35分,灵柩运抵墓地。鸣礼炮24响后,开始下葬。数万群众凝视着灵枢徐徐落人墓穴,皆哀伤垂泪。下葬后,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及边区政府正副主席林伯渠、李鼎铭等轮流为烈士奠土。随后,送灵群众纷纷涌到墓前,抡锨奠土。此时,哀乐再起,雄壮的国际歌也在灵墓上空响彻回荡。20日上午9时左右,毛泽东来到墓地祭奠烈士,他依次在烈士墓前行礼、默哀,表达了不尽的哀思。
  1947年胡宗南占领延安后,烈士陵墓基本没有遭受大的破坏。1957年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延安王家坪重建了“四八”烈士陵园。陵园背枕清凉山,面对延河水,主要建筑有纪念堂、纪念塔、纪念亭、陈列室、陵墓台。陈列室陈列着烈士遗物、照片等。叶挺指挥新四军战斗时的指挥刀、望远镜就陈列在这里。不幸的是,陵园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1970年,烈士陵园被迁到了延安以北6公里的李家洼村的一个半山坡上。改革开放后,延安市政府对陵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如今,这里已成了一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叶挺将军以他的傲骨和对党的忠诚,赢得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他的英名以及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将同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一样,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上一篇:被囚禁的雄狮下一篇:叶挺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