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期●卷首语●

请勿轻易戴桂冠

作者:蒋星煜

打开出版物一看,“著名”这顶桂冠满天飞,尤其文艺界,用得更滥。“著名”诗人、“著名”音乐家、“著名”画家之类,随处可见。
  当然,隔行如隔山,也许圈外人不知道,但当我看到某些“著名”人物的尊姓大名时,曾经问过那方面专业的组织或同行,居然其中大多数人他们也从未听说过。
  回想 1960年集中在浦江饭店修订《辞海》时,领导把关很稳很牢。我们似乎把“伟大”、“杰出”、“卓越”这些词用得很习惯了,不用,简直难以下笔。但领导没有让步,要求用事实说话,要求准确地把所撰人物的主要作品、主要贡献作实事求是的表述,给读者以明确的概念或印象,这样,比用“伟大”、“杰出”“卓越”、“著名”之类形容词更具体更实际。
  我们不妨翻开《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 2425 页,看看[鲁迅]条目的释文:开头是“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接下去则述评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小说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他尽力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因而受到迫害也子以赞扬,还特别强调了他在反文化围剿中的战斗,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传播等等。全文并没有冠以“伟大”等头衔,而是让事实说话,的确很好。
  我始终认为“著名”不“著名”,不是头衔一戴就能跳过龙门而身价十倍。关键是要看他的实际成就和贡献。对作家、艺术家等专家学者来说,尤其要看他的作品。譬如说,一谈到朱自清,人们立刻就想到他的《荷塘月色》《染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等等;一谈到郭沫若,人们立刻就想到他的《青铜时代》《屈原》《甲申三百年祭》等等,这些人物和他们的作品是血肉相连、紧密融合在一起的。
  对人物知名度的报道,应该是客观的、认真的,切不可滥戴桂冠,不能搞商业化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