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若飞同志诞辰110周年
王若飞(1896-1946)是我党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卓越的政治家,担任过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职务。1946年4月8日,他由重庆回延安汇报工作,途中飞机失事而遇难。
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把一切献给党、一切为人民的一生,他是共产党人的楷模。
(一)
王若飞,1896年10月11 日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县城北街的一个地主家庭,原名荫生,后来用若飞、黄敬斋等名。王若飞8岁时其舅父黄齐生接他到贵阳上学
1917 年冬,黔中道尹招考官费留日学生,王若飞考中。翌年春,他在舅父黄齐生率领下,和其他 20余名留学生赴日。王若飞入明治大学学习。
1919 年 5月,黄齐生、王若飞为抗议日本辱华事件而回上海。这时,正值吴玉章等提倡赴法勤工俭学,王若飞决定去法国学习。同年 11月24日,王若飞抵达法国。他先补习法文三个月,后到圣夏门钢铁厂当学徒工。在勤工俭学期间,王若飞劳动认真,注重社会调查,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1922 年6月,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成立,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李维汉为委员。不久,王若飞加入“少共”,并被补选为少年共产党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同年,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肖子璋经阮爱国(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中共中央通知,同意他们五人转为中共党员。
1923 年 3月,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等人被调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 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在大会上就中国民族革命问题发表了声明。赵世炎、王若飞等东方大学学生参加旁听,并拜会了李大钊。
(二)
1925年3月,王若飞离开莫斯科回国。4 月上旬,王若飞到达上海,到党中央接受分配工作。“五卅”惨案后,王若飞以北方区委巡视员的名义到河南检查工作,并根据中央指示留在河南筹建豫陕区党委,并任书记。
1926年3月,王若飞奉命去上海,任党中央第一任秘书长。他除了协助陈独秀起草中央文件外,还处理了大量中央日常工作。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上海工人阶级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鼓舞下,先后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王若飞参加了起义领导工作。第三次起义时,他任南市区的总指挥。
1927年4月,王若飞随党中央机关去武汉,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他先后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宣传部长、农民部长等职。
“八七”会议后,王若飞根据党中央关于发动秋收暴动的指示,召开了省委会议,提出了在宜兴、无锡、江阴、常熟组织暴动的计划。同年11月9日晚上,无锡东北乡的两万多农民举行暴动,占领了13个村镇。10日,国民党调集大批军警前往镇压,暴动失败。之后,王若飞根据省委指示又领导了江阴、青浦等地的农民暴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也先后遭到失败。1928 年4月,王若飞在南通召开了如皋、泰兴、泰县、东台等县委负责人会议,决定暴动时间。暴动由南通大生纱厂工人大罢工开始,接着举行通、海、如、泰地区八县“五一”农民大暴动。这次暴动持续时间较长,但最后仍被敌人镇压下去。
1928年6月,中央决定派王若飞去莫斯科参加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布哈林作了政治报告。他分析了国际和中国的革命形势,批判了陈独秀所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所犯的盲动主义错误。
在讨论政治报告时,王若飞检讨了自己在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时所犯的错误。承认自己“当时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都很幼稚,不能深刻认识陈的错误,盲目地信仰执行”。“自己应负一部分责任”。他对陈独秀所犯错误的性质和严重后果作了揭露和批判。但他认为党的“八七”、“十一月会议”批判陈独秀的错误而不让陈独秀参加是不对的。陈据此不参加党的“六大”是有“部分理由”的。他还提议选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他受到了非议,有人说他是陈独秀的“尾巴”。(1945 年党的“七大”会议结束时,毛泽东郑重地对王若飞说:你在“六大”时对陈独秀错误采取的态度是正确的。)
六大会议结束后,王若飞留下来参加7月17日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并与瞿秋白、张国焘、邓中夏、余飞等五人组成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三)
1931年7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得知内蒙得胜旗农牧民自动起来开展斗争,决定派遣王若飞、田德秀、潘恩溥三人去内蒙成立西北工委,王若飞为西北工委特派员。
1931年10月,王若飞到达包头。几天后,他与乌兰夫接上了头。王若飞提出:内蒙古的工作要深入发动群众,做好民族工作,开展武装斗争,到一定时候要进行土地革命。针对日本特务策动“自治运动”,企图把内蒙从中国分裂出去,王若飞提出要加强蒙汉团结,共同抗日。
根据王若飞的指示,乌兰夫深人到包头郊区农村和土默特山区发动群众,不久在包头附近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抗锅厘运动。王若飞见群众发动起来了,十分高兴,又提出新的工作计划,并强调重视武装斗争。为了加强民族工作,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他决定去宁夏和陕北苏区,11月 21日晚,他与乌兰夫商定,于第二天早上一起启程。
万万没有料到,同来内蒙古的潘恩薄率领的另一路被敌发现拘捕。潘恩溥屈膝投降,供出全部情况。国民党特务机关跟踪追查到包头,于11月21日晚逮捕了王若飞。王若飞趁敌不备,将裤袋内的文件塞进嘴内咬嚼。警察发现后即用双手卡住王若飞的喉咙,王若飞拼命搏斗,同时用力咬嚼文件。
敌警察局连夜审讯王若飞,王若飞宁死不屈。最后敌人将王若飞押赴刑场假枪毙。王若飞大义凛然,神态自若,准备就义。敌人无计无施,只得将王若飞押回警察局。
包头反动派无法对付王若飞,只得将他解送归绥。1932 年1月,王若飞被押送到归绥监狱。这天,监狱戒备森严,王若飞唱着国际歌走进牢房。犯人向看守打听他的姓名,看守说,“这是个大共产党,听说叫黄敬斋。”(王若飞化名)
当时,国民党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很赏识王若飞的才华和胆识,曾对人说:“军人上战场,脸也得白一白,他在刑场上竟面色不变,态度自若,人才都出在共产党内。”
傅作义把王若飞请到客厅里进行长谈,表示只要王若飞答应出狱后在绥远做事,就可无条件释放。王若飞拒绝傅作义的条件,他要求傅开放群众运动,反蒋抗日。傅作义将王若飞交绥远高等法院审理。法院多次开庭,王若飞在法庭上大谈马克思主义,法官只好宣布休庭。
1932 年春,王若飞的舅父黄齐生赶到归绥来探望王若飞。在见王若飞之前,黄齐生曾找傅作义,请求释放王若飞。傅作义要黄齐生劝说王若飞,留在绥远干事,只要答应,马上出狱。黄齐生把傅作义的意见转告王若飞,王若飞坚决不答应。黄齐生说:“你这样刚正不阿,他们不会放过你的。设有不幸,遗蜕何归?”王若飞答道:“一火了之。”黄齐生说:“苟有幸,其葬于昭君墓侧?”黄齐生用 20元在大青山昭君墓侧为王若飞买了块墓地。
黄齐生在绥远住了一段时间,准备回去。王若飞给黄齐生写了封送别信,称黄齐生为“托尔斯泰伯爵一流的人物”,“是穷苦群众的好朋友”。王若飞还给其爱人李培之写了封信,信中说:“别了,我们在红旗下齐聚,又在红旗下分手!”
在狱中,王若飞为争取傅作义同情我党主张,参加抗日行列,曾给他写过很多信。现仅存中央档案馆的《致绥远傅主席书》是1933年1月30日王若飞得知日军进攻山海关的消息后写的。信中,他对当时国内外形势,中日双方的特点,抗日战争的方针,反对日本的策略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黄齐生在翻印这封信的前言中写道:“对于暴日得失强弱之点,与近两月各大报持论,十九相应,虽其他指陈,容有难于遽施,要其别有所见,有足供当世参考。”
1934年4月23日,绥远高等法院判处王若飞15 年徒刑。王若飞在狱中全力读书、写文章。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中国古代史书、诸子百家和世界名著,历史知识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一次,傅作义送给王若飞一本《易经》,想用这本书来影响他的共产主义信仰。王若飞读完《易经》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其作了批注。傅作义看了他的批注后,惊叹地说:“他把《易经》讲活了。”王若飞还写了中国向何处去、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等文章。
1936 年7月,太原绥靖行营主任阎锡山通知绥远把王若飞解送到山西。
1936 年秋,中共中央派薄一波去太原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刘少奇对薄一波说,要设法把王若飞营救出来。薄一波到太原后,查清了王若飞的下落,即以阎锡山“上宾”的身份,来到陆军监狱,查阅了对王若飞的审讯档案。档案中说:“黄敬斋是个大共产党,在包头被捕的时候,销毁罪证,拒绝招供:在绥远狱中,傅主席优礼相待,黄犯竟无悔改之心,经常煽动政治犯,高唱国际歌,进行赤化宣传……
薄一波向阎锡山提出释放王若飞。阎锡山表示可让人陪薄一波去看望王若飞。
1937 年春,日本侵略华北的气焰日趋嚣张。薄一波又去找阎锡山要求释放政治犯。双方经过谈判,阎锡山同意提前、无条件释放王若飞。
薄一波到陆军监狱告诉王若飞这一消息。王若飞说,他希望党对他进行全面审查,作出结论。他还希望找个他认识的人,到这里证实一下,以免将来发生旁的问题。薄一波将王若飞的要求报告了北方局。不几天,北方局派柯庆施到陆军监狱和王若飞见了面,交谈了情况。
王若飞出狱后,暂住太原。阎锡山要会见王若飞。薄一波陪同王若飞前往。阎锡山十分谦恭,表示仰慕敬重王若飞的才能和气节,希望王若飞能留在山西帮助工作。王若飞表示现在山西出现了共同抗日的局面,是个大进步,他一定把这种情况向延安报告……
(四)
不久,“七七”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北方局由北平迁到太原。刘少奇会见了王若飞,指示他立即回延安。同年9月初,王若飞一行在八路军办事处派人护送下到达延安。到达后的第二天,毛泽东接见了王若飞,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
到延安后,王若飞担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等职。他创办了陕甘宁边区党委理论刊物《团结》月刊,同时兼任陕北公学教授
1938 年秋,王若飞被调任中共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不久又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王若飞深人到华北敌后根据地,考察游击战争的情况,于1940年4月,在《八路军杂志》上发表了《华北游击队与民众游击战争发展的经验》一文,提出了游击队的七项任务,为游击战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41年冬,王若飞调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和党务研究室主任。
1944年春,日本对豫、湘、桂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溃逃,人民对国民党强烈不满。我党根据形势,决定派林伯渠、王若飞等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林伯渠、王若飞于 5月到达重庆后经过初步谈判,发现国民党并无诚意。根据中央指示,王若飞分工负责抓南方局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上层统一战线工作,11月初,中央指示董必武、林伯渠回延安,留王若飞在重庆主持工作。
1945 年6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若飞当选为中央委员。
(五)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月 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从9月4日至10月10日,国共两党谈判代表举行了十次正式谈判会议。周恩来是中共代表团的首要发言人,王若飞配合周恩来作了多次重要发言。10月10日下午,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代表王世杰、邵力子、张治中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1日,王若飞和张治中陪送毛泽东乘飞机返回延安。12 日,王若飞和张治中同机返渝。
之后,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代表就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问题进行协商。
11月 7日,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王若飞:“目前的谈判,国民党方面全为缓兵之计,无诚意解决问题,彼方一切部署均为消灭我党。”宣传上应采取“哀者”态度,以利于“团结中间派,要仁至义尽”。
王若飞在同国民党各民主党派代表谈判协商中,立场坚定,策略灵活,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受到赞扬。沈钧儒说:“若飞先生对人恳挚,一片真诚……尤其是在每一会谈或一会议中,那一种韧性的辩争,众口纷拿,屹然不动,虽有责难不避,真不愧民主战士的前导。”
1946年3月1日,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在重庆召开,蒋介石宣称政协决议无法律效力。全会推翻了政协决议。3月30日,王若飞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政协综合小组会上发表声明:国民党二中全会造成违反政协决议之混乱情形尚未澄清,中共方面不能考虑参加国民党政府及行政院人选。
4月8日,王若飞奉命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政协工作。同机回延安的还有叶挺、秦邦宪、邓发、黄齐生等 13 人。当日下午,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坠毁,全体遇难。
王若飞在离开重庆时,曾向周恩来说:“一切为人民打算。”这是他对党的最后遗言,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