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期●论坛●
再话国企改革
作者:虞丹
“国企效率低,世界各国莫不如此。”新自由主义者如斯说。那末,请问,出路何在?
“出路在私有化,彻底的私有化。”新自由主义者如斯回答。
外国的事我连一知半解的资格都够不上,不敢多嘴。国内的事.我略知一二。据我所知.并不是所有的国企效率低,此其一;效率低的国企,病因很多,有体制上的原因,有物的方面的原因,有人的方面的原因,等等。药不对症,即使姓公换成姓私,也解决不了问题。此其二。
举一个例子来说一说。
东北的鞍钢,一度不景气,市场萎缩,企业亏损,生产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从 1994 年起,调整了领导班子,换了一个总经理。新的领导班子在大抓经营管理上做文章,在大抓技术改造上做文章,在大抓优化产品结构上做文章,在大抓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做文章。现在,鞍钢 80%的产品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产品用户遍及日本、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中,鞍钢位居第九。鞍钢的总经理刘阶说:“许多国际钢铁同行来鞍钢参观后,不敢相信这是原来的鞍钢。我认为,只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的国企完全可以搞好。”
在如何振兴东北的问题上,新自由主义者又插手了,又来误导了。
“振兴东北,不是说一定要振兴东北的国有企业。”新自由主义者如斯说。
“振兴东北,不是要建多少个航空母舰,而是要发展大量的民营小企业。”自由主义者如斯说。
从常识讲,东北原是重工业基地。振兴东北的关键,就在充分发挥老国企的作用。不仅必须,且有可能。
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
再举鞍钢例子来说一说。
今天的鞍钢不仅振兴了,并且发展了,正在建设一个鞍钢新区。
全国劳模、鞍钢设计院院长李龙珍自豪地说:“鞍钢新区是集炼铁、炼钢、连铸、热冷连轧为一体,高效、紧凑、节能、生态保护型的现代化短流程生产线。这种烧结、高炉、炼钢、轧钢全部是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嘴对嘴’的供料生产方式,其紧凑式的工艺布局在国内外冶金系统均为独创,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热能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又说:“鞍钢新区从烧结到高炉,从转炉到连铸,从热轧到冷轧,所有大型设备均实现国产化,从工艺设计、计算机控制到软件开发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集鞍钢自主创新之大成。自主创新使新区开创了多项国内外第一。”
又说:“依托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鞍钢新区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年产500 万吨精品板材基地。”
最后说:“鞍钢新区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设施和能源回收循环利用设备,将全部实现负能炼钢,烟尘、噪声都降到最低点。”
依照鞍钢振兴、发展、建设新区的实际经验,振兴东北重工业基地,同振兴东北国有企业,两者是互为因果的。新自由主义者的观点别出心裁是值得深思的。记得十多年前,一位华人以外国人的名字出版了一本小册子《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书中说了这么一段话:“从社会政治角度分析,在中国,谁抓住了大中型企业的领导权,谁就抓住了中国的命脉和印把子。这就如军阀时代必须抓牢一支重要装备的主力部队一样。”书中这几句话,对我们识破新自由主义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干扰国企改革的用意很管用。
今年还是改革反思年。需要反思的问题很多。尤其要反思 20多年来国企改革中私有化与反私有化的斗争。这是一场关系国家前途走向何处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