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听到富茧苗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带动农民致富的先进事迹,高兴地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能这样,我这总理也好当了!
被温总理表扬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东台市富安镇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创造的“富安模式”主要特征是农业产业化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形成种养加销售一体化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龙头企业和农民真正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以工补农,实行二次分配,让农民分享到加工、流通领域的利润,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家公司通过蚕农合作社连接优质丰产桑园基地5.5万亩,养蚕农户3.5万户,年产优质蚕茧13.5万担。公司有13个蚕茧收烘站,8个茧丝绸加工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购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年产白厂丝1000吨,捻线丝300吨,真丝绸面料200万米,真丝针织服装20万件。蚕茧总产连续15年居全国乡镇之首,“富安”牌蚕茧、白厂丝和捻线丝成为畅销全国的名牌产品,并出口东南亚、欧洲等地。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资信等级为AAA级。公司被确定为“江苏省30家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和“辐射带动20强龙头企业”。苏州东吴纺织厂、泰国莎丁服饰公司均来富安落户。
公司下属的蚕农合作社对蚕桑生产进行系列配套服务,并创建高效桑园示范区,设立蚕桑技术服务中心,定期举办村级技术员培训班和技术广播讲座,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使每亩桑园产茧150公斤,蚕茧出丝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个公司和合作社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时时刻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工补农,回报农民。公司和农户签订合同,均由工商局监证,并确保蚕农每亩桑园收人不少于3000元。公司、合作社坚持“桑园入股,交售承包,二次分配,共同得益”的原则,1995年以来,第一次分配,对蚕茧实行保护价收购,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第二次分配,1995年至2004年从加工、销售中拿出三分之一的利润,兑现给蚕农二次分配款3600万元。公司吸纳农民工1500人,人均年工资收人1万元以上。公司近年来还支持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款300多万元。2004年全镇财政收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5600元,这两项收入的一半均来自蚕丝绸产业。
“富安模式”的良好运行为当地的农户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实惠。富北中心村蚕农崔成海说:“我家5口人,儿子外出打工年收入7000元;种3亩桑田养蚕,年收入1万多元;儿媳在公司做工年收入1.2万元;种2.7亩粮田,保口粮自给,收入2000元。合计年总收入3.1万元,人均6200元,去年投资13万元,新建350平方米的新房,家中还有10万元的存款!”孟庄村养蚕能人孟平胜,种桑7亩,一年养蚕35张,年收人3万元。
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展望发展前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卢克松说;“公司将继续完善和发展富安模式’,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茧丝绸产业新突破,力争‘十五’期末形成年产蚕茧15万担,白厂丝2000吨,捻钱丝600吨,真丝面料500万米,真丝服装40万件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努力铸就蚕丝绸行业‘小巨人’,蚕农收入超过全面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