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期●老区采风●

老区展新姿

——高邮市实施追赶式发展中的见闻

作者:王殿传



地处江苏里下河的高邮市,抗日战争时期为苏中革命根据地之一,曾为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过重大奉献和牺牲。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6年来,高邮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政策指引下,从本地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推进以高邮鸭、双兔米、水产、林业为主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工业兴市、服务配套、富民强市发展战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部署,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鸭”

高邮人培育的善产双黄蛋闻名于世的高邮鸭已有近千年历史。高邮境内100多万亩水面,河沟港汉纵横、湖泊荡滩连片,水面浮游、水下栖身的各种小动物为高邮鸭提供了可口的“活食”,如此优质的水面资源既是天然的高邮鸭饲养场,又是生态养鸭、开发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蛋肉兼用型优良品种的高邮鸭为全国三大鸭系之一,具有潜水深、耐粗饲、觅食力强、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高邮鸭56日龄生长速度为2.5公斤。每只高邮蛋鸭年产蛋200-300枚左右。鸭蛋个体大、蛋黄比例高,色红(平均个重83克,蛋黄占38%,罗氏比色达13度以上),不仅给人观感好,而且富含人体有益的锌、锗、硒、钙等微量元素。腌制的咸鸭蛋具有鲜、细、嫩、红、油、沙六大特色。加工的松花蛋纹似松针,色如蜜蜡,色香味俱佳。高邮鸭蛋畅销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并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难怪外地人谈高邮,曾有“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鸭”之说。

为了做大做强高邮鸭业经济,彰显传统特色,高邮市政府分别于1992年、2002年和2004年相继成功地举办了三届“中国高邮双黄鸭蛋节”“红太阳之夜”大型文艺晚会,收到了“宣传高邮、促进交流、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实效。1996年在高邮种鸭场基础上组建了鸭业集团,2003年建立了鸭业园区和六大养殖基地及60个养鸭大户,2005年又成立良种繁育中心。鸭业集团常年与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家禽研究所、浙江农科院挂靠,聘请10位知名专家咨询服务和课题研讨,并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鸭种资源场、产品研发中心、加工中心。现已形成国家龙头企业1个,县市级企业2个,小型加工企业300多个,已获名牌产品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8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正在申办“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商标”品牌。2000年10月,高邮鸭集团被国家农业部、计委等8部委评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2年7月高邮市种鸭场被列入国家级种质资源场;2002年实施的“高邮鸭蛋鸭肉加工”项目和2003年实施的“高邮鸭良种繁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被列人国家星火计划。

高邮鸭集团在实践中坚持产、学、研结合,产、加、销一条龙,外联市场,内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每年鸭业集团向60个养鸭大户免费提供优质苗鸭12万只,为推进适用技术和稻鸭共作、鱼鸭混养,高效、立体养鸭,提高产蛋、青壳、双黄、肉用“四率”,定期免费培训鸭农,对鸭业产品实施合约订单、保护价收购,让鸭农多得实惠,建立了紧密型合作的长效机制。全市4万名鸭农2005年养鸭550万只(创历史新高),其中蛋鸭300万只。2005年鸭业和鸭蛋加工产品销售收入11亿元,收益1.2亿元,人均收入3000元,占农业年人均收入60%。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期末,高邮蛋鸭将发展到800万只,鸭业(含深度开发产品)销售收入将实现18亿元,收益4.2亿元,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63.6%、350%。

奋力追赶创“三超”

2002年下半年,高邮市针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决心实施追赶式发展。具体做法是:一、内聚外引并举,招商引资项目快速递增。全市利用外资年均递增118.6%;利用民资年均递增85.9%。顺大单晶硅、华信轻工、宏远电极箱、波司登服装、金宝电工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高邮。

二、城乡统筹齐发展,城市和新农村形象双提升。城镇建设累计投资81.5亿元,年均增长32.5%。实施城市东扩西进战略,连续五年实施十大工程建设,新建、修建的城区道路总长33.4公里。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大大改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全市累计发展私营企业3000多户,新增注册资本48亿元,近三年民营经济上缴税收7.37亿元。全市发展双兔米业、高邮鸭集团等规模以上龙头加工企业50多家,其中省级5家、国家级1家。农业增加值年均现价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人递增8.4%。

三、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跃升。“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7亿元,超过前11年总和。

打造“东方邮都”,创新旅游景观

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高邮县级市,始建于秦,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高邮现代服务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十五”期间,服务业年均现价增长13.3%,200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82亿元,增长16%,以投资10亿元的中国纺织服装城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市场正在高邮加速推进,集“龙虬庄遗址”、唐“镇国寺塔”等历史文化景点与有水乡特色的“东湖度假村”等现代文明景观为一体的大旅游格局正在形成。为了彰显高邮特色,十多年来,高邮已成功地举办三届“中国邮文化节”,以邮为媒,以邮会友,以邮招商,以邮兴邮,把高邮打造成世界闻名的“东方邮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