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期●青少年绿洲●

爱心助学的八旬老人林冷雪

作者:华东师大关工委办公室

  
  
  
  她没有高深的学问,没有著作等身的科研成就,没有桃李满园的教学硕果,但她爱心助学的事迹,在群众中广为传扬。她,就是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离休干部,83 岁高龄的林冷雪。
  走进林冷雪老师的家,任何人都会惊讶于屋子里简陋的摆设:一个房间用木板隔开,床仿佛是很早以前大学寝室的木头床,铺着一层破旧的棉絮,这就是卧室。隔板那头,两把褪了颜色的布沙发,一张既当书桌又当饭桌的小圆桌,唯一的两样电器,是那台14寸的上海牌电视机和老式的电冰箱。
  林冷雪老师的故事开始于三年前。当时,离休多年,孤身一人的她,从电视新闻上得知复旦大学学生丁剑在上学一年以后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这对于原先负担他的学费已经十分吃力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丁剑所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慷慨解囊帮他凑齐了第一期手术的费用。丁剑没有因为疾病而放弃学业,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学习。可是,昂贵的医疗费之外,丁剑和他的父母还要面临需要格外注意的营养和保健药品费用,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看到这样一个懂事、上进的好青年,林冷雪觉得自己应该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
  从那时起,林冷雪每个月都拿出离休工资的一半,亲自送到丁剑手上。林老师几年前做了腿部的大手术,由于身体和年龄的关系,每次出远门她都不得不乘坐出租车,从家里到复旦大学,路程横跨大半个上海。身边的人们劝她,这么大岁数,何必每次这么劳心劳力,每月把钱汇过去,不就得了。可林冷雪摇摇头,她说:“钱固然重要,可感情更是无价的。我每个月把钱送过去,看看他,说几句贴心话,让这孩子感到有人在关心他,记挂他。”近四年来,林冷雪每月往返于家和复旦大学之间,风雨无阻。她甚至不舍得给自己改善一下日常的伙食,添置一件换季的衣服。可是她在每次去复旦的路上,却要花掉近百元的交通费。几年来,林冷雪资助丁剑27000多元,这对于一个业已离休的孤寡老人来说,是一笔多么巨大的付出!
  去年3月20日,天下着小雨,但丁剑早已经等在那里,林老师一下车,他就忙着上前搀扶,亲切地叫着“奶奶”。天气冷,林老师的哮喘又犯了,她一边大口地喘气,一边爬上楼梯,颤巍巍地来到了丁剑的寝室。没等坐下来,她就把一大包威化饼干和装着每月1000元资助的信封送到丁剑手上。“这是正事,咱们先办好。这饼干是你喜欢吃的,下回想要吃什么,再告诉奶奶。”说话的时候林老师气喘还未缓下来。丁剑接过来,小声而真挚地说谢谢。
  林冷雪拉着丁剑的手问长问短起来:是不是又去医院了,医生怎么说,还要吃些什么补品,晚上睡眠可好,毕业论文进展如何了?事无巨细,件件关心。一老一少你问我答,老人家那样关切的神态,让一旁的人,感动极了,更加明白了为什么林老师要每月亲自“送钱上门”.....
  除了丁剑,林冷雪同时还资助着一位在南京求学、家境贫寒的女学生和师大里的十位贫困学生。她甚至不知道这些学生们的名字和长相,而只是无限真诚地把自己仅有的微薄收入和那朴素的爱心,送给他们。
上一篇:功夫要下在平时下一篇:重读《清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