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期●青少年绿洲●

难忘的七宝南模初中三年

作者: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一九五四届 王选

  
  
  编者按:王选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他在青少年时代,学习踏实、坚韧、专注,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这里,我们选登王选写的《难忘的七宝南模初中三年》,从中可看出王选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对当今的中学生如何学好基础知识,处理师生关系,开展文体活动是很有教益的。
  1941年我四岁的时候进入了南洋模范中小学的附属幼稚园,当年是这所幼稚园开办的第一年。1948年我从南洋模范小学毕业,成绩是班上第二名(第一名是一位女生),因此有资格不经考试直升南模初中。1948年开始南模初中迁到七宝,在这里住读、过集体生活以及南模初中良好的学习风气,给我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学校没有电灯,晚自习用的是汽油灯,宿舍里则点煤油灯。晚饭前后是学生们尽情玩耍的时刻,在操场上踢小足球、打玻璃球(称为弹子)玩得十分开心。我在初中期间一直担任班干部,通过为大家服务,锻炼了组织能力,学会了与人相处。一个不合群和自私的孩子,在住读的集体中,是不易受到同伴欢迎的。
  初中数学是刘叔安先生教的,当时他已年过花甲,教学经验十分丰富,讲课生动,每次讲到等式两边分子分母倒过来时,总是用青浦口音说“翻个转身”,同时手上做出相应的手势。我的数学基础是在初中开始打好的,这与刘叔安先生的教学很有关系。我在北大念的是数学系,尽管毕业以后就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科研,但数学基础使我终生受益。
  刘叔安先生身材高大(起码按当时标准),考试时不固定在某个教室监考,而是各处走动:他抓作弊命中率最高的一招是,不时在教室后门外踮起脚在挺高的玻璃窗上察看,一旦发现作弊,立刻破门而入,口中连连说着“一动也不要动”,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场抓获,并马上在考卷上写下“作弊,扣20分”之类批语。每当我听到“一动也不要动”的熟悉的青浦口音时,便会看到作弊学生的一张尴尬的脸。这招确实厉害,防不胜防。刘叔安先生与我父亲认识,也知道我大哥、二哥的情况(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在南模读书,后分别考入交大和复旦),所以在我毕业时的纪念册上题字,称我们三兄弟是“王氏三杰”,这显然是过誉。我大哥已退休,二哥王迅是复旦大学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初中三年的英文都是陈冰慧先生教的,教材就是公开出版的《陈氏实用英文法》。陈先生不仅水平高,讲课也很得法,且不断有课堂上记分的口头测试,使学生不敢怠慢。我高中期间的英语成绩一直领先,与初中的基础很有关系,尤其是语法方面的基础,得益于陈先生的教学。陈先生经常阅读英文报刊。1951年在朝鲜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总统撤职的消息先登在英文报纸上,国内报纸尚未报道,陈先生看到这一消息后翻成中文,及时张贴在叔逵楼(当时的教学楼)内。陈先生还精于国画,尤其是画梅和竹,在我毕业时的纪念册上,就请陈先生画过梅花。
  我从七宝中学的校友通讯上看到刘光宇、余超先生参加母校的聚会,很是高兴。两位是当时的年轻老师,余超先生是解放后调入南模初中的,他是学体育的,受过正规训练,体育教得好,加上刚毕业,年轻,脾气又好,所以与同学关系亲近。五十年代南模出了一些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如许惟元(1950年初中毕业)、陈茂麟(1951年初中毕业,与我同一届)等,我想与当时南模初中的环境和体育老师是很有关系的。
  刘光宇先生是解放初期经政治培训后派到南模初中教政治的,学生在时事或政治方面有什么问题常请教他。有一次南模总校初中女生来七宝演节目,总校和分校一起联欢,总校赵光初、俞养和(大年)、施聪德先生都来了,大家一起在广场上扭秧歌时赵宪初先生还负责打鼓。那天还来了一位我未见过面的南模总校教导主任刘刚先生,他也是解放初派来的,学生们就拉刘刚和刘光宇两位先生合唱,唱的是当时很流行的苏联歌曲,“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航向(灯塔原歌中指的是列宁)”,刘光宇先生是用浓重的苏北口音唱的,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章玉麟先生不讲课,负责学生生活管理等后勤总务方面的事。章先生写一手好字,解放初我们有些活动需贴标语或横幅就请他写,总是有求必应。他大概对我印象很好,所以毕业题字时在我的纪念册上写了很长一段深情的话。可是,章先生不知道我也有很调皮的地方,我与赵光初先生的儿子赵家铭和另一同学就曾合谋,一人假装问老师问题以分散老师注意力,一人掩护、另一人就解老师棉袍上的扣子,直到把一排扣子全解掉。
  在七宝南模初中的三年还有不少有趣的事情,这三年是我长身体、长知识的三年,也是我终身受益和终生难忘的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