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期●征战纪事●

血战兴化

作者:汪贤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处在被我苏中解放区包围之中的驻兴化伪军二十二师师长刘湘图,根据蒋介石的命令,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不向新四军缴械投降,负隅顽抗。
  朱德总司令连续下达命令:要求各解放区抗日军民向被我包围之敌发出限期投降通牒,对拒不投降之敌,坚决予以歼灭。随即,又得到毛主席电示:将苏中、苏北、淮南、准北打成一片,必须攻克兴化。
  我苏中军区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向兴化之敌展开进攻。
  攻城受阻
  兴化位于苏中水网中心,是一座有名水城。古城墙高又厚,护城河深又宽,四关有用钢筋水泥构筑明碉暗堡。伪军师长刘湘图自我得意地说:“凭我工事稳坐钓鱼台。新四军只能打游击,攻城非叫他们留尸无还。”
  面对易守难攻的兴化城,苏中军区领导决定,用七个团组成攻城部队。其中苏中军区教导旅担负主攻西关突破重任。
  8月28日夜间,前卫二团分乘200条土装甲舢板,以三营为先锋,七连为突击连,冲破通往城内河道各种坟堆形碉堡工事,摧毁交叉火力封锁点共172座,取得横扫外围的胜利,立了头功。但血的代价不轻,伤亡200余人,内有带领三营最先占领滩头阵地后光荣牺性的团参谋长茚健群同志。七连代理指导员程特青同志带领九班为突击第一条船,当冲向“兴来碾米厂”附近时,突遭一股敌人围堵,全班11人,牺牲7人,受伤2人,只剩下他和通信员小孙与20多个敌人拼杀。小孙倒地,程特青也被敌人连戳多刀昏厥在血泊中。敌人以为他已死去,才放手。后我军将程特青抢救下来。
  29日凌晨,一团趁势肃清西关防守之敌,立即投入主攻准备,组织班、排、连、营、团五级指挥员实地侦察:兴化城头炮楼居高临下,城门垒满沙包,建筑在护城河正中拱状的西关桥是突击部队冲往城墙必经之道,它连接城门、城墙,设有明暗火力协调的各式地堡群,是整个西城脚下火力封锁网(被我们称为“鬼门桥”)。
  针对敌设防情况,部队官兵展开军事民主,讨论应对办法。大家提出用“土坦克”攻城。即用方桌盖上浸湿的棉被,战士头顶着前进,冲过“鬼门桥”抢占登城基点……
  8月30日22时,炮击后总攻击开始。首先是“鬼门桥”上夺路战斗。我突击队冲锋时,尽管有支援火力掩护和事先准备的土坦克器材,但进入了敌的火力网下遭到密集射击,不少突击队员被击伤,土坦克瘫痪。在攻击受阻后,前方指挥所经反复研究,确定三管齐下:土坦克专对暗堡枪眼,千万百计把它覆盖加压,使其变成哑堡;采用门板加湿被制作挡弹墙,后墙接前墙,层层推进;集中全团神枪手,应对各明堡暗堡阻其发扬火力。依此实施,终于打通了“鬼门桥”,但伤亡惨重。
  接着登梯、城头肉博。我架梯时,敌人从城头上扔下无数碗口粗的特殊手榴弹。当梯子架成,敌用专门钩镰枪挑梯和马刀劈梯。二营营长曾洪祥和接替他的代营长作战参谋吴邦栋就先后牺牲在这指挥场地上。
  一营二连的杨兴架梯突击小组,三次架梯未成,他们请求加强左侧火力掩护,第四次成功,使二连突击队爬上城头。敌很快调动数倍于我的机动兵力(称救火队)实施钳形夹击,在城楼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肉搏战。终因众寡悬殊,三连九营的朱宝山突击队全部壮烈牺牲。
  此次攻而未克,指战员极为内疚。8月31日拂晓,苏中军区教导旅刘飞旅长急令一团暂停攻击,同时命三团接替一团,让一团稍作休整。一团既服从又不甘心,要求让其继续担当主攻任务。旅首长得知后指示做思想政治工作,肯定一团此次攻坚打乱了敌全城防御体系,功不可没;暂作休整,积极待命。
  偷袭破城
  三团接替后,兴化城静悄悄。彭寿生团长、何振声政委抓住敌方疲惫时机,细致观察,选中利我登城位置,深夜命一营营长彭彪先带一个连在西城北侧20米处,不用火力掩护试爬,果然神不知鬼不觉,一连迅速登上城头,接着一营、二营全部突上。当敌人发现,我已预有防敌反扑兵力应对。我军迅速搬掉堵住西城门的沙包,打开城门,迎接大部队入城。
  入城后,彭团长带领三营向纵深扩展,直捣刘湘图指挥所。彭团长见一个似乎在照片上见过的敌伪军官,即厉声向道:“你是刘湘图?”刘湘图见彭团长身后都是持枪武装人员,顿感大势已去,无奈回答:“鄙人就是。”彭团长即命令道:“我军已全部入城,命今你的部队立即停止抵抗!”,刘连连点头,照办。就这样三天四夜的兴化攻坚战终于9月1日凌晨胜利结束。
  此役生俘伪军师长以下5000余人,毙伤2000余人,缴获山炮1门,其它火炮10余门,轻重机枪、步枪3000余支,汽艇4艘,兵工厂两所。战后新四军首长发来嘉奖电。
  群众同仇敌忾
  这一仗,当地人民群众同仇敌汽热心支持援助。西关沿护城河一带居民、商店的房屋,全被我军一一打通,房顶开空,破坏性很大。对此,群众毫无怨言,相反还来协助我们。制作土坦克器材所需的方桌、门板、棉被等,群众都愿慷慨奉献。见我伤员,他们有的拿毛巾擦洗血迹,有的端来鸡蛋汤喂,有的帮助运送伤员。
  最令我终身难忘的是,群众帮我做成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解决登城云梯。张宜友团长限我(时任供给处供给员)24小时内完成云梯30架。军令严厉,非同小可。我一时毫无主张。好在派给我一个侦察员小张,他很快找到一位划舢板老乡。老乡领会我意图后,带我们深夜赶到临泽镇。我们找到镇政府,说明来意。镇上工会,商会,农会立即行动起来。竹行全力支援竹子不够用就拆工棚。竹工、木工点着汽油灯,连夜加工。终于在部队总攻前将32架云梯运到西关。
  60年后的今天,我要道一声:感谢这位舢板老乡!感谢临泽镇政府和人民群众!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向为攻打兴化而壮烈牺牲的英雄烈士们,我的战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最深情的缅怀,你们的英名万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