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期●随感录●
毋忘“睡马路”精神
作者:冯炳兴
1949年5月25日刚进入上海市区的解放军露宿南京路的感人的历史场景,至今仍被上海人民当作佳话,广为传颂。
当年,人民解放军这种爱民不扰民的“睡马路”精神,使上海人民看清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区别。回想抗战胜利之时,国民党接收大员在上海刮起的“五子登科”(即抢占位子、金子、车子、房子、女子)之风,上海人民无不恨之入骨。而上海解放时,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部队露宿南京路人行道上,下雨也不进民宅躲避,只用雨衣遮盖武器弹药和睡具,并以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谢绝市民的物质慰问。这种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秋毫无犯的群众纪律,使上海人民深受感动,赞颂不绝。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者在逃离上海前曾大肆鼓吹:上海是个大染缸,共产党解放军红的进来,会变成黑的出去。解放军入城“睡马路”的精神,对反动派的这个迷梦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不但能露宿街头,而且在担负警备上海任务时,认真执行“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外事纪律”,为国为民,忠于职守,艰苦为荣,赢得了全市各界人民和国际上的广泛赞誉。
人民解放军入城“睡马路”的精神,当年也深刻地影响着上海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广大干部特别是南下干部,生活艰苦朴素,工作不辞劳累。解放初期,许多人睡地铺、吃黑面、啃萝卜干咸菜,一个月只拿几元津贴费;外出调查办事,大多数军政干部都以步当车,或骑自行车,或挤公交车去串门访户;工作经常夜以继日,有时防空还以烛光照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虽如此艰辛,但工作效果却十分惊人。解放后在短短二三个月内,就从各地调运来了大量的粮食、煤炭、棉纱,打击了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的奸商,保障了人民安定生活和工厂开工、商店营业;捣毁了金融证券大楼黑窝,杜绝了黄金白银黑市买卖。这一切,赢得了上海广大人民的热烈赞扬,都说:共产党是真心为人民服务的,不但搞军事有办法,管经济也有办法。
岁月奔流,上海解放已有55周年了。现在的上海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已建成举世瞩目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条件已大为改善,实现了电脑信息化,不少干部都有公车代步,待遇优越,收入颇丰。尽管时代变了,生活变了,但人民解放军当年入城“睡马路”的精神依然激励着人们,我们党的这种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永远需要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