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王”赵本山的黄金搭
档高秀敏,在央视《艺术人生》栏目访谈中谈及丈夫何庆奎那些深受观众喜爱的成功剧作时,动情地回顾了他们始终如一地不脱离乡村、不脱离乡亲、不脱离生活的人生经历,不无感慨地说:“千万别架空自己!”
“别架空自己”,既是高、何夫妇成功的经验之谈,也是一切有作为艺术家的必由之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哪一部作品不是作家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结晶?即使在舞台、银幕、荧屏上塑造艺术形象,也需要演员艰苦的生活体验。几年前我采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说到家喻户晓的电影《李双双》时,她就真诚地说,如果没有长时间的下农村体验生活,就不可能塑造出那个被广大观众认可、喜欢的李双双的形象。反观今天,荧屏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艺术的虚假和生活的虚假)故事和人物,这不正是创作者、表演者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架空自己的恶果吗?
“别架空自己”,不仅仅是艺术家的成功经验,更是为官从政者不可须臾忘却的准则。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别自己架空自己。实际情况是,有“架”才会“空”。那些谋得一官半职就牛皮哄哄地端起架子、越往上爬架子就越大的主儿,必然疏远群众,脱离实际,要想不“空”也难。这里的关键是要有为民之心,才会有“实打实”的利民之行。常识告诉我们,一二百斤重的担子一上肩,必定脚踏实地奋力前行,哪来闲情逸致端架子?只有肩不挑担、手不提篮的轻闲之人,才会大摇大摆地迈四方步。这就是辩证法。那些被自己架空了的人,肯定不是为社会和百姓办实事的人。
其次,不能让别人架空。有些领导干部出则前呼后拥,行则警车开道,看的是别人精心安排的假场面,听的是他人文过饰非的假情况,这就是被别人“架空”。不少基层干部精于此道,对于“架空”上级领导驾轻就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深谙此情,他到农村去,你准备好了的,我偏不看;你不让看的,我偏要去。正是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使他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一切不想被别人架空而又要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领导干部,都应当学习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