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期●青少年绿洲●

让孩子吃点苦

作者:浙江上虞市沥海镇潭头小学 谭海明

  
  
  
  当今的孩子,物质享受大都不缺,文化生活也比先前丰富了许多,所缺的恐怕要数吃苦精神。
  一个人年轻时吃点苦,能增长见识,有益成长。倒是一个人一生不曾尝过吃苦的滋味,才是一件悲哀的事。中国历代帝王,除了那些艰苦创业的开国皇帝外,有所作为的能有几人?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主要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无忧无虑的帝王生活使然。由此,我也明白了越王勾践十年如一日卧薪尝胆,不是他对胆的味道有所偏爱,而是从胆中体味出“苦”来,起到尝苦励志的作用。
  再看当今的一些孩子,不也同样享受着“帝王”般的待遇吗?把他们戏称为“小皇帝”,倒是极为确切的。做父母的,甘心为子女充当“保姆”,甚至是“孝子”。这种环境能培养出孩子的吃苦精神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苦难中,环境逼着他们自强不息,也就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就目前生活条件而言,吃苦不再是一种为生活所迫的被动行为,而是做人应有的一种优良品质。不要说我们的国家现在还不富裕,真正能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还不普遍,即使将来更富有了,也没有理由大摆阔气。吃苦,仍应作为一种精神,用来激励后来人。
  因此,当今的父母,对子女表现出的“穷阔”,是有害无益的。面对子女过高的物欲,要有勇气说:“孩子,这东西太贵了,咱们买不起!”让孩子的幼小心灵产生震动,晓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不能满足的欲望!甚至,做父母的还可以为子女创造一个能够培养吃苦精神的外部环境。当今的父母,一般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倘用“时代不同了”为借口,不再用“吃苦”精神来激励后人,若干年后,吃苦精神将面临严重的挑战,长此下去,一代人骄娇成气,不思进取,那就可悲而危险了。因此,应该登高一呼:救救那些不识苦滋味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