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期●书海采珠●
“独臂搭档”贺炳炎和余秋里
作者:
毛泽东曾说过:“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育出这样独特的人才!”的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就有十余位叱咤风云的“独臂独腿将军”。其中,有两位“独臂将军”尤其与众不同,他们虽然分别失去了一只臂膀,但为了革命工作长期“搭档”起来却形同一人,指挥打仗天衣无缝、所向披靡,在我军历史上传为佳话。这两位将军便是赫赫有名的贺炳炎上将和余秋里中将。
贺炳炎,湖北松滋县人。1929年加入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余秋里,江西吉安人。1929年,15岁的余秋里在家乡附近的黄家村参加当地农民暴动,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贺炳炎所率湘鄂川黔独立师被编入主力红军,贺任红六师十八团团长。1935年6月,该团与敌军苦战,伤亡很大,全团营以上干部仅剩一营长曾庆云、团总支书记余秋里两人。为挽救团队,贺炳炎代表总指挥向余秋里传达提升他当团政委的命令,从而开始了他俩的第一次搭档。抗日战争期间,贺炳炎率部随一二O师开赴冀中,与余秋里再次搭档,组成师游击第三支队,贺、余分别任司令员和政委。1940年11月,三支队缩编为三五八旅第八团,余秋里任团长兼政治委员,贺炳炎任副旅长。1941年贺赴延安学习。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隶属第一野战军。贺炳炎任军长,廖汉生任政治委员,余秋里任副政治委员。
在南征北战中,为了革命,两位将军一个失去了右臂,一个失去了左臂。1935年12月,贺炳炎是在率部掩护红二、六军团进行长征时不幸被敌人的罪恶子弹夺去右臂的。余秋里负伤比贺炳炎晚几个月。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山区与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长达月余的回旋战。一天,余秋里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失去了左臂。
解放后,贺炳炎先后任第一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贺炳炎将军在工作岗位上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年仅47岁。余秋里专程赶往蓉城吊唁时感概道:“我和老贺搭档多年,他在南征北战中负伤11次,身上留有16处伤痕,是战争摧残了勇士的身体。
建国后,余秋里先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58年后,先后调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余秋里将军在和平年代里,风采依旧,斗志不减。尤其是主抓石油大会战的6年期间,他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硬是带领王进喜这样的“铁人”队伍,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毛主席评价说:“余秋里是帅才。”
(摘自《共鸣》2004年第3期,作者赵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