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农民家庭。因家贫辍学,后投身革命事业,成为弋(阳)横(溪)农民起义、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他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方志敏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爱国忧国救国
方志敏是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他把祖国视作“生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是蛮可爱蛮可爱的”。她有着辉煌的历史,有着广袤的疆域,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产,宜人的气候,秀丽的山川,勤劳的人民……
可是在方志敏生活的年代,帝国主义恶魔正用屠刀宰割肢解祖国母亲,用章鱼的无数吸盘拼命吸吮祖国母亲的血液,还有一些民族败类军阀、卖国贼则帮助那些恶魔来残杀自己的祖国母亲。他亲眼看到:在中国国土上的公园门口,竟竖着“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侮辱性牌子;高傲的洋人的手杖,在黄包车夫和苦力身上飞舞;饮得烂醉的外国水兵,沿街追人殴打;外国巡捕的哭丧棒,不时在中国人身上乱揍;洋人的兵舰轮船可以在中国内河自由航行,日本船主可以任意鞭打因买不起票而混上船的中国人,还把他们捆绑吊下船舷,任水浪冲刷激打。方志敏怒不可遏,这“不仅是鞭打那三个同胞,而是鞭打我中华民族,痛在他们身上,耻在我们脸上”!
方志敏还在高等小学读书的时候,就把“我方志敏誓死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誓言贴到了学校的布告栏上。那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被打败了,日本却取代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他积极投入反帝爱国学生运动,宣传抵制日货,带头销毁日货。
方志敏大声疾呼:“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办法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惟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惟一方法”。
方志敏爱国情深,忧国意切,救国志坚。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救国革命运动中去,尽管磨难挫折不断,但他毫不气馁,从不消极,在黑暗中对祖国的明天满怀美好憧憬。他预言一旦赶走帝国主义,打败汉奸卖国贼,中国人民得到自由解放,中华民族固有的伟大创造力就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哀,笑脸将代替了哭脸, 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他坚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我们佩服方志敏这一预言的准确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方志敏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我的一切,直至生命都交给了党去了” 方志敏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了党去了”。
方志敏从1925年冬在家乡组建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开始,他先后任中共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信江特委书记、闽浙赣省委书记,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
方志敏受党的派遣,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暴动,创建农民自卫军。从1926年冬在家乡组织农民举行“漆工镇暴动”,夺取敌人“两条半枪闹革命”开始,到与邵式平、黄道等领导弋(阳)横(溪)农民暴动,创建了赣东北第一支正规武装——工农革命军的一个连,一年后发展为江西省红军独立团,1930年7月创建了红十军。方志敏曾任红十军政委、闽浙赣军区司令员、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转战赣东北地区,取得了大小数十次战斗战役的胜利。
方志敏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曾出任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省农民协会第一执行委员兼秘书长。他领导农民,由减租减息、分粮分财分田的经济斗争开始,发展到摧毁地主政权,建立工农自己的政府。从1925年冬在家乡建立赣东北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始,到建立半军事半政权性质的农民革命团,开辟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于1928年5月建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弋阳县苏维埃政府。1929年10月方志敏任信江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3月任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11月任赣东北省(1932年12月改称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建立了横跨闽浙赣皖四省,拥有52个县,加上游击区,人口达2000多万的革命根据地。由于方志敏的工作出色,中华全国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授子他红旗勋章一枚。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赞扬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苏维埃是“模范工作者”,方志敏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1934年11月,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方志敏奉命率抗日先遣队向皖南进军,这是向蒋介石统治的腹心地带进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虽然我的痔疾大发,每天都流很多脓血,不但不能走路或骑马,而且不能坐椅子,要坐总是半躺着坐,我还是忍住痔疾出发,我下决心去完成党所交给我的任务。”
皖南谭家桥一战失利。1935年1月抗日先遣队回师闽浙赣苏区时,在浙江开化港头一役中,部队被截成两段。本已突过封锁线的方志敏,“因大队伍尚在后面,在责任上我不能先走”,故留下与后续部队会合,在风雪中与敌军苦战数日,致被敌军重兵合围而被俘。被俘后的方志敏,作了牺牲的准备,故而“心体泰然,毫无所惧”,“视死如归”!
在监禁中,方志敏并未停止斗争,只是变换了斗争方式。他以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高大形象,挫败了国民党对他的“游街示众”;国民党以金钱地位来拉拢他时,他答以“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决不丢”!当江西省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奉蒋介石之命,欲以“江西省主席”的职位来换取方志敏一纸“悔过书”时,方志敏态度鲜明地表示:“真正的革命者,只有被敌人残杀,而没有投降敌人的。”“投降,只证明你们愚笨的幻想而已!”
在狱中,方志敏用各种办法鼓励难友:“我们绝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我们为革命而生,更愿为革命而死!到现在无法得生,只有一死谢党的时候,我们都下决心就义”
方志敏以共产党人崇高的人格、正义的力量,把国民党派来做说客的胡逸民,看守所书记、代理所长凌凤梧,看守所文书高易鹏等,争取成为革命的同情者,为他递送狱中文稿的秘密“交通员”。
当方志敏从监狱一看守兵口中得知,国民党当局暂时还不会杀他时,他便决心抓紧这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文字来向祖国、向党、向同志倾诉无限深情,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我愿我写出的文稿,在我死后送交我的同志”,以期“我们做错了的,他们不再做,做对了的,他们可以效法做,遇着的困难,看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他在狱中的半年时间,拖着被敌人摧残的病体,带着十斤重的脚镣,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先后写下了将近14万字的16篇文稿,给后人留下了一宗难能可贵的精神遗产。
因软硬兼施各种招数使尽,均无法迫使方志敏屈服,蒋介石图穷匕现,下令枪杀方志敏。面对死亡,方志敏表示:“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1935年8月6日,方志敏高呼着“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壮烈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口下,这位年仅36岁的共产党员,实现了“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的诺言。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
方志敏参加革命十多年,用现今流行的说法,他官至省、军级,国民党曾悬赏8万元大洋捉拿他,可见他身价不低。可当他因叛徒出卖而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兵,从他“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竟然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用看国民党军官的眼光来看共产党的干部,“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简直不可置信。这位曾兼任过省财政部长的方志敏,牺牲时除留下了至今已成为无价之宝的精神财富外,他的物质遗产仅是“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不是战争年代苏区的物质条件决定了方志敏如此“清贫”?不尽如此,方志敏自己说过,他“经手的款项,总数在数百万元”。但那是为革命事业筹集的经费,一分一毫都要用于革命事业。
1931年5月,方志敏率部在闽北赤石作战,缴获银元20多万、黄金2000多两;1932年9月,方志敏率红十军二进闽北,歼敌4个团,为红军筹款50万元,黄金1000多两。方志敏把大部分黄金和银元都输送给了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
方志敏不多用公家一分钱,更不会为亲属谋私利,但有时他花钱却很大方。在贵溪战斗中,红二十师参谋长乔信明腿部负伤化脓,当时部队无钱买药治疗,医生决定锯腿保命。这事被方志敏知道了,他当即批示:“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保住这条腿。药在苏区买不到,可以到白区买。钱由省委报销。”对革命有功的同志,他花钱毫不吝啬。
方志敏在狱中写的《清贫》一文中说:“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窝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16点钟工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困穷!”这不是说革命者是天然的苦行僧,而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尚未解放,还过着牛马不如的贫困生活时,革命者“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可以忍受一切的苦难。
艰苦的战争年代或今天市场经济时代,经不起艰苦生活的考验,或经不住金钱物欲的引诱,而走上背叛革命或违法犯罪道路的大有人在。方志敏认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因为他把舍己为人、廉洁奉公,当作共产党人的美德,劳动人民的本色。《清贫》一文,可作为共产党人的座右铭,更是处在执政党地位的人民公仆的一面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