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期●神州风采●

“天下第一山”红色井冈

作者:向明生

春夏之交的井冈山,气候多变,有时在一个小时里,会出现时阴、时雨、时阳的天气。由于气候的变化,给山高林密,形态独特的峰峦带来神奇的景观。2004年4月2日下午,我们沿着盘山道向黄洋界进发,走到半山腰,天空突然阴云密布,随着大雨从天而降,待来到黄洋界,太阳在云雾中露出了笑脸。这时山涧、峡谷云涌雾翻,当年炮声隆隆的黄洋界似在汪洋大海之中……
  巍巍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森林覆盖率达82.1%,竹柏、罗汉松、水杉、银杏、红豆杉布满山间,自然景观具有雄、险、秀、幽、奇五大特色。
  更令人神往的是,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被世人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1962年4月朱德委员长重游井冈山,为井冈山题字:“天下第一山”。
  茨坪景区
  在井冈山,我们重点参观了茨坪景区。这里是井冈山风景区的中心,海拔822米,面积20平方公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毛泽东同志旧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都设在这里。
  毛泽东旧居是在当年的小商人李利昌家的小杂货店里。1927年10月,毛泽东来到茨坪,李利昌就腾出一半的房屋给毛泽东和警卫人员居住。井冈山前敌委员会也在此办公,直到1929年1月。毛泽东《井冈山斗争》的初稿就是在这里写的。按照规定,毛委员晚上办公可点三根灯芯,可他为节约用油,只点一根灯芯。红军战士将打土豪得来的马灯送给毛泽东,他嫌耗油量大,只在夜间外出偶尔使用。井冈山前委设在中厅,在这里,毛泽东多次主持召开过前委、特委红四军会议。这里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心脏。中厅旁的厢房是毛泽东卧室兼办公室,房里有毛泽东、贺子珍的对话蜡像,看上去栩栩如生。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毛泽东旧居附近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1962年4月朱德重上井冈山,为该馆题写了馆标。该馆集中、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含宁冈、永新、遂川、莲花、茶陵、井冈山、酃县)斗争史。展厅总面积共3064平方米,馆藏文物、照片、泥塑、雕塑、油画、国画、模型、连环画等3000多件。在这些文物中有何长工设计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旗底为红色,旗中央的黄色五星代表着共产党,黑色锤子、镰刀代表工农,旗面左侧靠旗杆旁边竖条白布上面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第一师是1927年9月9日举行秋收起义的部队。“朱德扁担”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遗憾的是,当年朱德挑粮的扁担没有保存下来,幸好当年给朱德削扁担和写字的范树德先生还健在,于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派人前往广西桂林专访了范老,并说明来意。范老二话没说,立即按照当年的样子,重制了一根扁担,并写下“朱德扁担”、“不准乱拿”8个字给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同志将扁担拿回来,有人指出“乱”这个字是简体字,1928年还没有简体字,参观者看了肯定会提出疑问。无奈,博物馆同志再赴桂林, 但范老却已去世了。这个“乱”字也无法改过来。但这“朱德扁担”因为是同一人削的和同一人写的字,也应该算是一件文物了。
  图片中,有一张是当年国民党报刊刊登的国民党士兵与我赤卫队员在战场上对峙的照片。其本意是为鼓舞国民党士兵的士气,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赤卫队员奋不顾身用长矛与敌人决一死生的万丈豪情。该馆自1959年开馆以来,共接待了几百万国内外观众,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全国优秀教育基地”。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于1986年破土动工,1987年10月主体工程建成并开放,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该园由革命烈士纪念堂、碑林、烈士纪念碑、雕塑园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新建成的雕塑园最引人注目,园标是萧克上将题写的,是全国第一座革命历史题材的人物雕塑园,共有20座雕像。守山门的是两位“山大王”袁文才、王佐。正中是井冈山根据地创始人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四位伟人,四周则是三委(前委、军委、特委)委员:滕代远、谭震林、宛希先、何挺颖、陈正人、王尔琢、何长工、李灿、罗荣桓、张子清、蔡协民、赖传珠、贺子珍、伍若兰。这些雕塑像生动体现了革命先辈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光辉形象。王佐的雕像再现了1927年10月24日在双马石哨口骑着马向前方眺望,等待迎接毛泽东的情景。
  红军医院、造币厂
  在龙潭景区,我们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和红军造币厂。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最困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使根据地坚持下去,必须解决三件事:一要有粮食,二要有武装、三要有医院。红四军于1928年10月由党政军干部自己动手在小井建立了红光医院,这也是我军第一所医院。医院全部由杉木建成,分上下两层,共32间,设有门诊室、手术室、办公室、病房等,医疗器械多为竹木做成,治病主要用中草药, 少部分西药则从敌人那里缴获或到山外购买,伤病员最多时达到300余人。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张张用门板铺上草席的病床。当时红军治伤能用盐水清洗伤口就算不错了。1928年1月底,敌人从金狮面突袭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伤病员没有一个屈服于敌人的淫威,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敌人枪杀伤病员后,把“红光医院”也烧成灰烬。我们现在参观的小井红军医院是1967年按红光医院原样修复的。
  红军造币厂是1928年5月
  同湘赣边区工农兵政府创办的,也是我党第一个造币厂,厂址设在上井村。当时铸造银元的工人
  师傅是广东籍的谢荣珍、谢荣光两兄弟。生产工具主要是火炉、风箱、大小铁锤、铁钳、陶缸等。造币的原料大部分是打土豪收来的各种银器,如银链、银手镯、银首饰等。制造的银元上凿一个“工字”,故称“工”字银元。我们在此参观时,就看到不少“工”字银元放在台面上。当时这些银元对促进边界的物资交流和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起了积极的作用。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罗荣桓在分伙食尾子时得到一块“工”字银元。他爱不释手,舍不得用,就放在左胸前的口袋里。在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迎面飞来,打在他的左胸口上。他吓了一跳,认为这下准没命了,他摸了下左胸口,掏出银元一看,银元被打了一个深凹。就是这枚“工”字银元救了罗荣桓的命。罗荣桓一直将这枚银元保存到解放后,现在这枚银元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
  五指峰
  来井冈山必然要去五指峰,它是“井冈山主峰”,更是井冈山的象征。
  五指峰位于茨坪东南3公里处,海拔1586米,因有酷似五指的五座山峰并列而得名,又名“井冈山主峰”。五指峰因进入百元人民币图案而被称为中国最值钱的山。五指峰群峰竞秀,古木参天,绿色葱茏。半山腰悬挂着一条百米高的瀑布,犹如银河倒挂。这里保留着最好的原始生态森林,生长着古银杏、红豆杉、水杉等珍贵植物,活跃着猴群、水鹿、白鹇、黄腹角雉等珍稀动物,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五指峰上有两洞:一名“天军洞”,相传太平天国失败后,部分官兵转移到五指峰一带,居住在此洞,故名“天军洞”。另一洞为“游击洞”,该洞口小腹大,洞内面积约50平方米,可容百余人。1929年春,井冈山失守后,部分红军和赤卫队员曾在此洞内坚持斗争。彭德怀在此洞内召开过红军和赤卫队骨干会议,作出紧急部署,随后带领部队沿山崖突围向赣南进军。之后,王佐又把此洞作为活动地点,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所以取名“游击洞”。
  双马石距茨坪13公里,海拔1300多米,因有两块形似马头的巨石相叠而得名。1928年5月,红军官兵在这里修建成哨口,人称双马石哨口,是湖南炎陵县通往井冈山的要道之一。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就是从这里经过的,王佐骑着白马,赶到这里迎候毛泽东。1929年1月,彭德怀部黄龙大队长带领红五军十二大队驻守在这里,顽强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屋”
  在井冈山期间,我们还重点走访了白墙青瓦的大井毛泽东旧居,这里被人们称之为“白屋”。这个白屋有5个天井,44个房间,原是广东省一个木材贩子建的,距今已有100多年,后被王佐占用做兵营。1927年10月 24日毛泽东上井冈山茨坪,第一站就住在白屋里。1928年夏,红四军医院总部也设在白屋里。白屋前有毛泽东经常坐着看书的“读书石”;屋后有两棵相偎的“感情树”,相传当年毛主席住在白屋时,经常在这两棵树下纳凉,给群众讲革命道理,在树前的开阔地指导战士训练,还经常给这两棵树浇灌培土。1929年2月,毛泽东率红四军转战赣南,敌人窜进大井村将白屋烧了个精光,屋后的两棵树也被烧焦了。1949年,毛泽东领导人民解放了全中国,两棵树都神奇地活了过来,且长得绿叶婆娑,浓荫盖地。我站在两棵树旁仔细观察,只见它们新枝修长,绿叶满树,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