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江海平原如中地区抗击日寇的耙齿凌遭遇战,已过去60年了。其时我在双岔北区委工作,亲历了这场遭遇战。
1943-194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的阶段,日伪军抽调重兵对我黄海之滨的苏中四分区实行“清剿”,沿丁埝、双甸、岔河直到掘港一线,构筑了长达百里的竹篱笆封锁线。
苏中四分区军民的反“清乡”反“清剿”斗争就是从反竹篱笆封锁线开始的。在那些日子里,日伪军修好竹篱笆封锁线,我们就去拆;再修好,就继续烧。经过多次反复拉锯之后,根据苏中区党委的统一部署,1943年7月1日夜里,全县总动员,数万群众齐动手,进行全线大破击。抗日军民有的锯电杆,有的收电线,有的挖公路,更多人则动手烧敌人构筑的竹篱笆。封锁线上人声鼎沸,火光冲天,枪声不断,吓得敌人只得龟缩在据点里打冷枪,无可奈何地看着竹篱笆顷刻间毁坏殆尽。从此,敌人再也没有把全线的竹篱笆筑起来。我们反封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不甘心就此罢休的敌人1944年6月22日拂晓,在驻栟茶镇据点的日军加藤中队长带领下,100余名日军加上400余名伪军乘着大雾,直奔如中地区,偷袭我县区武装部队。面对敌人凶猛的突袭,我地方武装且战且走,与敌周旋于耙齿凌一带,以寻找有利地形相机歼敌。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望无际的青纱帐中,出现了被称为“老虎团”的粟裕同志领导的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七团是我苏中抗日主力部队,在当年3月的车桥战役中,该团担任主攻,仅用了20分钟就突破了敌人防线,一天之内攻破敌人53座碉堡,立下了赫赫战功。车桥战役后,七团在益林地区进行了整顿和训练。6月下旬,奉命参加南坎战役。6月22日上午10时,七团行军进入如中地区海河滩以北,遭遇了日军加藤指挥的这伙正与我地方武装进行战斗的日军和伪军。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团长彭德清立即命令部队迅速投入这场遭遇战,重机枪连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展开火力压制敌人。司号员受命用军号调一营从右翼迂回包抄敌人、二营赶回团部投入战斗。担任前卫的三营听到耙齿凌方向枪声密集,在营长陈桂昌同志率领下,杀回战斗最为激烈的团部方向,从左翼包围住敌人。三营副营长老红军吴景安带领一个班冲在最前面,很快就与敌人接上火。敌人拼命往外突围,他沉着应战,英勇顽强,率领战士们与数倍的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吴景安同志不幸中弹光荣牺牲。
一营在向敌后迂回时,巧遇敌人也在向我背后迂回,妄图进行反包围,双方立即展开了白刃战。在车桥战役中被誉为“飞将军”的战斗英雄三连班长陈福田端着刺刀专找鬼子拼杀。陈福田越战越勇,接连刺死两个鬼子。这时他的胳膊、胸口、腰、腿已五处负伤。又是一个鬼子端着刺刀冲上来了,陈福田拼尽全力挺枪刺过去,鬼子一命呜呼。而我们的英雄也身中敌弹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一位英雄倒下去,所有的指战员冲上去!整个粑齿凌响起了震撼云霄的雄壮口号,“向英雄学习!”“为英雄报仇!”“坚决消灭侵略者!”“老虎团”的战士们人人奋勇当先,个个拼死杀敌。教导队队长秦镜一人追杀五个逃跑的鬼子。他用手榴弹消灭了三个鬼子后,继续追击逃跑的两个鬼子。追击中,一个鬼子突然从一棵大树后跳出来。秦镜立刻和鬼子拼杀起来,拼了10来分钟,难解难分。最后,还是秦镜技高一筹,以格斗击发,一枪击中鬼子的脑门,鬼子即刻仰面倒下,一命呜呼。秦镜捡起鬼子的帽子一看,原来这家伙就是日军加藤中队长。
七团在地方武装密切配合下将日伪军重重包围,经过3小时激烈的枪战、刺刀见红的肉搏战,一鼓作气,击毙日军加藤中队长以下日军100多名,伪军100多名,生俘日军14名,伪军200多名,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战斗胜利之后,七团按原定计划于6月26日参加南坎战役,并取得全胜。这两次战斗的胜利受到苏中军区新四军一师领导人粟裕、叶飞、刘先胜、钟期光的通令嘉奖。七团评选出7名战斗英雄,26名一等战斗模范,16名二等战斗模范。为缅怀先烈,我如东县双岔北区决定把葛兜乡改为景安乡,以纪念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的七团三营副营长吴景安同志,并在耙齿凌建立烈士陵园,纪念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陈福田等93名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