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开始后的第三天——1948年11月8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两个军三个半师共23000余人,突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阵前反戈,一夜之间举义成功,史家将这一历史事件称之为贾汪起义。而领导这次起义的第三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官何基沣和张克侠,原来都是长期埋伏在敌营的中共特别党员。
古城南京,住着许多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和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离休老干部,他们之中有一些人就是当年贾汪起义的参加者和见证人。笔者曾采访过两位当时佩戴着国民党少将军衔的中共地下党员和一位曾长期在西北军做地下工作的大军区副职干部。
过家芳:1909年1月出生,1927年经彭雪枫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西北军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从士兵到将军。贾汪起义时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七十七军一三二师少将师长,起义后荣任华东野战军三十四军第二副军长,离休后享受正军职待遇,在紫金山麓一幢小楼里安度晚年。
朱军:原名朱玉佩、朱大鹏,1908年1月出生,1927年9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二十九军、三十三集团军做地下工作。1939年奉李先念之命发展何基沣入党。后来又调到延安,在中央军委叶剑英手下搞军事情报工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离休前是海军学院院长(大军区副职)。离休后著作颇丰,是国内外著名的孙子兵法专家。
尹心田:出生于1903年4月12日,当年贾汪起义前夕任国民党三绥区总部少将高参。早在20年代初就追随冯玉祥将军,随冯玉祥访问莫斯科时被保送进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过汾阳军校教育长,1931年曾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任过团长,在武汉期间受到周恩来接见并合影留念。解放战争开始后在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志安身边参与戎机,曾营救张克侠脱险。
当笔者请他们谈谈在敌营做地下工作的经历,特别是当年贾汪起义的经过情况及前因后果时,他们都说这是一段融入了其生命的历史,他们感到一切恍如发生在昨天。遗憾的是,在笔者采访后不久,尹心田和过家芳、朱军三位世纪老人终因年事过高而先后谢世。好在笔者已经从他们口中“抢救”了一些史料,并从他们家属手中陆续取回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有的内容过去没有公开披露过,它引导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回忆那段如火如茶的岁月。
贾汪起义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部队,其前身是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再往前是第二十九军,更早则是冯玉祥创建的国民军、国民军联军、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史家将这支部队称为西北军。近10年来,笔者一直参与我党我军团结争取西北军史书的编写工作,了解到在这支部队中工作过的中共党员人数众多。由于年代久远,确切人数已无从考证,迄今为止能查到姓名的约有300余人。他们当时有的是公开派入做统战工作的,有的是秘密打入做地下工作的,还有不少是在西北军内部秘密发展入党的。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物有:
一、国民军、国民军联军及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期(1926年~1930年):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北方区委负责人,秘密地对冯玉祥及西北军将领做了不少工作。
刘伯坚:受中共旅莫(斯科)支部派遣,曾任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代理部长。后来到中央苏区,曾任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邓希贤(小平):受中共旅莫支部派遣到国民军工作,任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处长,并担任学校党的书记。
史可轩: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校长。
李林: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副校长。
高克林: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组织科科长。
刘志丹: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科长,第四路军政治部主任。
宣侠父:第三路军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抗日同盟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五师师长。西北军著名将领吉鸿昌入党介绍人。曾在中央特科工作,还担任过中共华南工委书记、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高级参议。
王一飞:在国民军联军总部工作,后来曾是中共中央军事部负责人之一(另两人是张国焘和任弼时)。
南汉宸:长期在西北军冯玉祥、杨虎城部队做党的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是第一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三届常委。
刘贯一:长期在西北军做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后来历任新四军敌工部部长、华东军区联络部(敌工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山西省副省长。
蒋听松:中共北方区委派到国民军工作,任《西北日报》社社长。
安子文:曾在国民军、国民军联军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张存实(振亚):长期在西北军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是张克侠的入党介绍人。
王涤亚:和邓希贤(小平)一同从苏联回国到西北军工作。
朱士恒(逸尘):和邓希贤(小平)一同从苏联回国到西北军工作。
方廷祯(仲如):曾在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工作,后任第五路军政治部主任。
魏野畴:杨虎城部政治部主任。
李世乐:韩复集部政治部主任。
卢绍亭:方振武部政治部主任。
张兆丰:方振武部军事政治学校副校长。
贾从周:刘郁芬部政治部主任。
许权中:国民军联军旅长,1928年参与领导渭华起义。1933年任抗日同盟军第十八师师长。1943年在国民党三十八军时身份暴露被杀害。
平昌绍先:长期在西北军做秘密工作。朱军(大鹏)入党介绍人。后任中共皖北特委负责人时牺牲。
谢甫生: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朱军(大鹏):1929年在西北军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国民军、二十九军、三十三集团军中做秘密工作。
张克侠: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张自忠部任参谋长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过家芳:1927年入党,在西北军基层任连长、营长。
二、第二十九军时期(1930年~1937年7月):
肖明:中共华北特委组织部长、北平市委书记,曾赴山西汾阳峪道河与冯玉祥会谈,恢复了党与冯玉祥及其部队的联系。
吴成方:中央特科华北政治保卫局负责人,对西北军做了大量秘密工作。
王世英:中共北方局联络处处长,八路军副参谋长兼敌工部部长,对二十九军做了大量秘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省长。
张友渔:中共华北局北平小组负责人,二十九军参谋训练班教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顾问。
杨秀峰:二十九军参谋训练班教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高教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阎红彦:曾在抗日同盟军中做党的秘密工作,在河北省委军委工作时做过二十九军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委书记、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政委。
张克侠:第二十九军副参谋长兼三十八师参谋长。
王梓木: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辽宁省副省长。
赖亚力: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外交部司长、外交学会副会长。
王冶秋: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第四、第五届政协常委。
张文舟: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司令员。
赵力钧: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外贸部局长。
周茂藩(李养初):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西南局统战部部长。
王芾南(王霖):中共北方局派到二十九军第二教导团任地下党组织(汾阳特委)书记。
赵作霖(梅僧):中共北方局派到二十九军第二教导团任地下党组织(汾阳特委)副书记。
三、第三十三集团军时期(1937年~1945年底):
张克侠:第五十九军参谋长、第三十三集团军参谋长、副总司令。
何基沣:第一七九师师长、第七十七军副军长、军长。
过家芳:第一七九师军训团团长、副师长。
曾志(陶铸夫人):中共荆(门)、当(阳)、远(安)中心县委书记,做三十三集团军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郑速燕:中共荆门县委书记,做三十三集团军的工作。
张执一: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做三十三集团军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曹荻秋:地下工作者。三十三集团军干训班教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
朱军(大鹏):七十七军军训团教育长、“七七”工作团团长。
张公干: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南新乡军分区司令员。
郑绍文(岩平):地下工作者,三十三集团军干训班教员。曾任湘鄂西省委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刘放: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六机部副部长。
王西萍: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保卫部部长、国家交通部副部长。
邱静山(晓亭):地下工作者。
连玉岗(李荫南):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军委工程兵顾问。
崔济民:地下工作者。
林滔: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州军区联络部部长、广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刘寿之:地下工作者。
祁鹿鸣:地下工作者。
牛斗:地下工作者。
四、第三绥靖区时期(1945年底~1948年11月):
张克陕:副司令官、徐州城防指挥官。
何基沣:七十七军军长、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
过家芳:七十七军一三二师少将师长。
张兆芙:七十七军三十七师一一一团团长。
王世江:七十七军一一一团三营营长。
李连城:何基沣副官。
冯文华:华东野战军七纵参谋长、解放第二军参谋长。
韩文圃:华东军区联络干部。
杨斯德: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民联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台湾办公室主任。
朱林:华东局社会部干部。
孙秉超:鲁中南军区前线办事处副科长。
武尽法: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情报处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
……
上述名单中的人物,有的在中共党史上声名显赫,地位崇高,影响很大。读至此,读者会惊异于共产党对西北军的工作竟会是这样的重视!完全可以这样认为:第三绥靖区23000人一夜之间起义取得成功,是几代共产党人艰辛工作的丰硕成果,是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有名及无名的共产党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革命之花!
在敌人内部做党的地下工作,虽然没有枪声,没有硝烟,但特务密布,危机四伏,接触的人物五花八门,或是穷凶极恶的敌人,或是两面三刀的小人,三教九流,各色齐全,稍一不慎就会暴露,不仅招致党的工作损失,还有生命危险。因此,地下工作的特殊环境,对中共地下党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可贵品德,必须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操守,面对声色犬马而不为所动,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当年在三绥区中长期埋伏的中共地下党员和地下工作关系,特别是何基沣和张克侠这两位在敌营“卧底”的将军,正是具备了这样可贵的品质,才能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听从党的号令,组织和领导两万多国民党官兵起义成功,实现了“一夜变千秋”的壮举。
蒋介石对每个国民党将军都发给了一把佩剑,上面镌刻有“不成功便成仁蒋中正赠”字样。其本意是要将军们为他卖命,失败了也要一死以报效“党国”和“校长”。但何基沣、张克侠、过家芳三位挂着国民党将军军衔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却每时每刻都在敌营中磨砺着剑锋。到了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他们握剑长啸,猛然一剑直刺敌人的“心脏”。这一剑非同凡响,直刺得蒋介石心胆俱裂,涕泪交流,捶胸顿足,如丧考妣……
虽然不是中共地下党员的孟绍濂、杨干三、崔振纶、刘自珍、彭秉信(立民)等五位国民党将军,他们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在淮海战役发展的紧要时刻,也不是拔剑“自戕”,而是义无反顾地反戈一击,勇敢地把剑锋刺向反动派。他们的正确抉择,不仅拯救他们自己脱离了内战深渊,而且为人民立了功。
还有,长期在三绥区做地下工作的所有中共党员、党的地下工作关系,他们手中虽然没有将军的佩剑,但都掌握着武器。他们皮白而心红,外圆而内刚。他们时刻磨砺着手中的武器,等待着起义时刻的到来。没有他们长期的、细致的、深入具体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两万多人一天起义成功也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