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期●青少年绿洲●

宽容,明智的选择

作者:宜兴市周铁实验小学教师 朱云萍

这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一脸微笑地走进了教室。“朱老师,他的家庭作业又没做完。”课代表把这个学生的作业本交给我。接过小蔡同学的作业本,我气他旧病不改,一句气话就脱口而出:“你……你给我到走廊里去反省反省!”小蔡同学瞅了我一眼,又垂下眼皮,坐着一动不动。我加重了语气,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但他依旧一动不动,我一看这情景,火气陡然往上蹿,一把撕掉了握在手中的作业本,冲到他的面前,把撕烂的作业本往他的桌子上重重一拍,一边怒不可遏地说:“这儿不欢迎不爱学习的人,你给我出去,补不好作业就别想进来。”同学们被我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个个呆呆地望着我。“起来,你快给我起来……”僵持,还是便持……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望着小蔡同学那耷拉着脑袋的瘦弱身躯,望着同学们一个个慑于老师的震怒而紧张不安的神情,此时的我渐渐清醒起来:难道此时除了暴躁惩罚之外,就别无他法了吗?我不由想起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因愤怒而失手打了一个调皮孩子一个耳光后愧叹自己“从教育的绳索上跌落下来”。此时我才觉得自己刚才的言行是多么暴躁冲动,多么愚蠢无能,这么做除了无情地伤害学生之外,又有什么积极的成效呢?这样过了大约一分钟,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转到讲台前和蔼地对大家说:“刚才老师太冲动了,现在我提前给大家布置一篇作文,题目是‘早读课上的风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认识发挥想象,针对这起早读课上的风波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设计一个理想的结局。”说完,我找来一本新作业本,轻轻放在了小蔡同学的桌上,拍拍他的房膀后转身回办公室了。临走前,我隐约看见一直垂着头的小蔡同学的眼眶中噙满了晶莹的泪水……
  没等到下午,这次课堂作文竟然全部都交齐了。我连忙翻阅起来。同学们在作文中真实地流露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责备小蔡同学太不上进了,老惹老师生气,实在不该;有的则对我提出了建议,再给小蔡同学改过的机会;更有同学说愿意伸出热情的手,去帮助小蔡同学……看到这里,我又羞愧又悔恨,为什么孩子对同学的过错都会等待,能宽容,我却不能。最后我心情复杂地打开了小蔡同学的作文本。“……朱老师,你虽然只教了我几个月,但是您的教诲使我终身难忘,要是没有你在学习上的督促辅导,要是没有你在作业上的严格要求,我的成绩一定会一落千丈……如果让我给这场风波设计结局,那就是这样的风波以后不会再发生,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您的信任……”
  读着这一串串发白肺腑的话,我提起笔,在小蔡同学的作文后面慎重地写下了这几行字:“谢谢你对老师今天的过失的理解和体谅,我为自己今天粗暴的言行向你道歉。看得出,你是一个挺懂事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老师和同学们都愿帮助你,愿你早日战胜自己。”
  此后,小蔡同学的作业再也没缺过……
  从这次早读课上的风波中,我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启示: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指望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我们能以等待的心情、宽容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用情感的力量激发其上进心,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就像一首小诗所说的: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