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总是难免的。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加保护。班主任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
我班的外地生小汪是全校有名的“问题学生”。他脑子聪明,反应灵敏,可思想、行为常出现严重偏差,令老师、家长难以捉摸。暑假一天,我去菜市场买菜,碰到他妈妈。他妈妈告诉我,这两天小汪不知怎么的,要么一天不吃也不知饿,要么一顿吃几碗;看电视时突然间跳上凳子把亮着的灯炮摘下,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他也不知道……究其原因,还是白天整天“泡”在游戏厅里,整个大脑处在极度的兴奋之中,以致出现失常。
后来,我与他妈妈暗中商量对策——打电话对他进行教育。开学后,我又几次找他谈话,要求他自觉学习,体谅妈妈,帮妈妈多做点事,不进游戏厅,不结“不健康的社会伙伴”,他都乐意地接受了。
“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或者盲日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宽容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班主任应该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批评,多一分关怀、少一分惩罚。
根据“问题学生”的不同特点,平时我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改变他们给同学留下的印象,树立他们的新形象。在每月民主竞选的班干部过程中,我也总是故意撑他们一把“腰”,让他们“翻身当家作主人”,发挥他们的正面作用。像上面讲的小汪同学,在我的鼓励中就当过旗手、劳动委员、班长,现在成了班级的学习标兵、学校的“十佳小歌手” 。原来学习不怎么勤奋,但很关心集体的小陈同学,成了班级的“进步大王”、学校的“劳动积极分子”。
我班有位学习上的三差生,数学、英语经常不及格,语文也是偶有及格。即使及格,也是很勉强。尽管她是勉强及格,我也是尽量鼓励,并且在她妈妈面前极力夸她,说她学习很认真,写的字很端正,背书也很快……其目的就是让她妈妈向其转告老师对她的表扬,让她充分树立学习的信心。
自此以后,她的自觉性有了明显转变,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她的语文成绩竟然考了个“良好”,数学、英语成绩也有进步。
爱学生,尤其是那些“问题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班有个外地学生是这个学期从山区转来的,“进门”考试时,语文十几分,数学二十多分,英语还没有学。刚开学,别说回答问题,做作业了,
就连这里的作业格式都搞不清。为此,他比较压抑和自卑。作为班主任的我平时就多接近他,让他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让几个外向型的同学多主动与他接近,和他谈心、交朋友。我上语文课时,就优先让他读读书,回答回答简单的问题;如果有一点进步,我就引导大家掌声鼓励,即使不怎么好,我也不吝啬表扬。慢慢地,他进入了“状态”。后来,他读书的声音响亮、优美动听,写的作文还有“创造性”的语句和新颖独特的构思,成绩也渐渐地有了起色。期末考试时,他的语文竟然得了“优秀”,数学得了“及格”,英语虽然不太好,但也学到了好多东西。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付出,“问题学生”也总有一天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