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花墙门村与下坝镇的抗日战斗
194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接近胜利的一年,也是中国军民积极预备转入对日本侵略军大反攻的一年。这一年,我苏南新四军在粉碎日伪“清乡”之后,正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缩小沦陷区、扩大解放区”。这一年,我在溧高县安兴区工作,曾发动和组织民兵及大刀会会员,在花墙门与下坝两地,给日伪军一次严重打击,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彰。
一、深入香堂发动群众
1944年我任中共溧高县安兴区区委书记兼区长。记得在接受中共苏皖区党委分配工作时,区党委副书记吴仲超郑重告诫我:“安兴区是溧高一个中心区,情况复杂,斗争尖锐,你要注意掌握党的政策,发动和依靠群众,迅速打开局面。”县长方克强补充说:“安兴区许多村庄,有大刀会组织,成分不纯,有政治背景。这个问题你一定要慎重处理,弄不好会出大乱子,也会影响到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两位领导的嘱咐引起我高度注意。
到职不久,区委就开会研究怎样对付本区大刀会组织的问题。开始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刀会是封建迷信组织,背后还有日伪和反动政治势力操纵,区政府应明令取缔。经过讨论,多数人认为,刀会会员贫下中农成分居多,他们是受到蒙蔽和欺骗,才参加刀会组织的。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启发他们觉悟,使他们转而投身到我们农会和民兵组织来,掉转刀口,对付日伪军。会议决定,从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让贫苦农民得到实惠;二、迅速建立安兴区大队,由我兼任大队长,并在各乡建立民兵组织;三、深入到刀会的香堂,接触下层刀会会员,访贫问苦,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这些受蒙蔽和欺骗的刀会会员教育转变过来,参加秘密民兵组织。
开始,我带了通信员孔凡玉,化装到一个大的村庄香堂去侦察,不料被刀会头子挡在门外,理由是香堂规矩,不准闲人入内。后新调来区大队副沈傅清,他过去参军前是大刀会会员,熟悉刀会的规矩和行话,由他带了我们再到另一个香堂参观。沈傅清与该香堂的坛主、点传师们见面之后,一拍即合,对答如流。他们允许我们入内参观。只见许多刀会会员面对佛像,顶礼膜拜,烟火燎绕,刀光闪闪。刀会头头们要会员喝了朱砂画的符水,齐声高喊:“刀枪不入,刀枪不入!”我们与几个会员稍作接触,问了姓名地址,即行退出。几个刀会头头听说我是区长,也上前表示愿意交个朋友。
在以后的几个月中,我和沈傅清到一些刀会会员家访问,我们采取“滚雪球”的方法,做好每一个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再由他们介绍别的会员与我们交往。针对他们对日伪军下乡拉夫、抢劫、强奸妇女的不满情绪,提出了“好男儿不做亡国奴”的口号,激发他们对日伪军的仇恨,鼓励他们参加我方秘密民兵组织。经过我们艰苦努力,一大批贫苦刀会会员思想政治觉悟有了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做了刀会中有正义感的上层的坛主、点传师的工作,和他们“称兄道弟”,许多人改变了立场,愿意服从区政府领导,和新四军一起打鬼子。
二、怒火燃烧奋起杀敌
安兴区南面有三个日伪据点,即东南定埠、正南下坝、西南东坝。这些据点的日伪军,经常到附近村庄进行骚扰,群众非常愤恨。离下坝日伪据点只有四里地的花墙门村有600多户人家,日伪军经常到这里拉夫抢劫,敲诈勒索,甚至奸淫妇女,群众恨之入骨。我和沈傅清多次到这个村子教唱抗日歌曲,其中《大刀进行曲》这首歌最受他们的欢迎。已参加民兵游击小组的刀会会员们表示:我们要把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对他们这种抗日爱国精神,我们予以鼓励,并发给他们一批步枪和手榴弹,作为杀敌之用。还答允如下坝日伪军来犯,区大队定来支援。
1944年9月6日黄昏,下坝10多名伪军,窜到花墙门村勒索钱财,推行伪化,被游击小组民兵当场抓住4人,缴枪2支,其余的敌人狼狈逃走。我们得此消息后,立即从小山头村过来支援。这时已至深夜,正碰上下坝一个连的伪军与花墙的民兵交火。我和沈傅清率区大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60多支步枪齐向伪军猛烈扫射。伪军惊呼“新四军大部队来了”,在仓皇撤退途中,被我区大队民兵打死打伤多名。花墙门村的游击小组民兵及刀会会员见区大队履行诺言前来助战,情绪异常高涨,连声道谢:“新四军说话算数。”这时,我们与他们一起商量,估计下坝敌伪军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进行更疯狂的报复。于是,我便写信报告溧高县总队,请求火速派兵支援;动员花墙门村的妇女老弱,赶快到附近村庄暂避。同时要求游击小组民兵带领大批刀会人员,到交通要道口埋伏,从侧翼包抄打击敌人,杀它—个“下马威”。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上午,下坝日伪军倾巢来犯,一路上放枪打炮,气势汹汹,虽然遭到民兵冷枪与手榴弹袭击,仍然分两路向花墙门村前进。当他们走到我们埋伏圈时,四面擂鼓鸣锣,杀声震天,只见大刀飞舞,枪声大作,一些日伪军遭到杀伤,不敢冒然前进。但日军架在一个土墩上的一挺机枪不断喷出火焰,对我方军民威胁很大。正在这时,溧高县警卫营教导员毛英奇率100多人赶到,与区大队一起,用排子枪阵阵射击,压住鬼子机枪的火力。花墙门村游击小组组长杨立量带头向敌人发起冲锋。另一位游击小组组长杨宗英带领一批民兵及刀会会员挡住了敌人的去路。游击小组组员杨珍讶机警地带领几个人冲过小桥,绕到敌机枪阵地后面,用大刀砍死一个鬼子,活捉日军机枪射手一名,缴到“三八”式枪一支。参战人员听到敌人机枪成了“哑巴”,更加奋勇冲杀。各村赶来增援助战的1000多群众,最小的只有十四五岁,最大的有50多岁,他们手持明亮的大刀,还有锄头、钉耙,从四面八方一拥而上,齐声高呼:“冲呀!杀呀!”面对犹如火山爆发的人流,日伪军不敢应战,慌忙夺路逃走。这时,我们区大队与警卫营同志奋勇当先,一路追杀,一口气追到了下坝镇。民兵和群众放火烧掉日伪军两座碉堡,打死烧死10多名日伪军。下坝镇上居民也出来呐喊,残余日伪军四散逃窜,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我们考虑时间拖长会遭到东坝、定埠之敌增援夹击,立即下令迅速撤出下坝。在我们押着日伪军俘房胜利凯旋时,受到沿途群众热烈欢呼!
三、荣获表彰巩固阵地
1944年9月中旬,中共苏南第三地委与中共溧高县委在安兴区西舍村隆重召开表彰大会。我在会上作了争取、教育、改造安兴区刀会,发展民兵组织,开展群众性反伪化武装斗争的汇报;地委副书记李广、县委书记杨辛都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安兴区的做法与经验,并要求在全县推广。他们还分别代表地委、军分区,县委、县总队表彰了花墙门民兵游击小组、安兴区大队及溧高警卫营的有功人员。会后,我们“趁热打铁”,区委委员分工深入各乡调整农会民兵组织,将那些在对敌斗争中有觉悟的刀会会员,编入农会和民兵组织,对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各村普遍地公开建立民兵自卫队,大刀成了民兵的武器。过去刀会的香堂,成了民兵自卫队的活动场所。对个别破坏进步组织、与日伪反动势力有勾结的刀会头头则予以清除惩办。从此安兴区各村再也听不到“画符念咒”的喧嚣声,而代之以民兵的正常操练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花墙门战斗后20多天,溧高县西部韩胡区发生了大刀会“暴乱”事件。在日伪军反动分子煽动下,他们杀害了我方乡村干部及农会积极分子数十人,气焰非常嚣张,大有向各区蔓延之势。我区原有刀会会员不仅没有受这股逆流的影响,被卷入其中,相反要求区政府批准他们开赴韩胡区去平乱,被我婉言劝阻。不久,韩胡区刀会暴乱事件在县警卫营政治军事攻势下迅速瓦解,局势很快平定。这场大刀会“暴乱”事件,对安兴区民兵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此后,民兵组织进一步得到巩固。
关于花墙门、下坝的战斗,延安新华社于1944年9月26日向全国各地发了较长的新闻报道,大标题是《我苏南三分区溧水民众千余人奋起杀敌》。新四军十六旅的《火线报》还发表了毛英奇写的长篇通讯。所有这些,都给安兴区同志极大的鼓舞与鞭策。此后安兴区军民以更加昂扬奋发的姿态广泛动员参军,曾获得参军模范区的光荣称号,为对日大反攻奠定了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