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原名恒立,号世五,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贫苦家庭。其父在家乡开一个小茶馆,他从小就在茶馆里打杂。他只读过2年私塾,14岁起,先后在吕潭镇和扶沟县城的首饰店当了2年学徒,16岁到周口镇(今周口市)一杂货店当学徒,生活十分艰辛。
从士兵到军长
1913年8月,18岁的吉鸿昌投奔了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很快受冯玉祥赏识。1917年他调任手枪连连长。1921年他升任营长。1924年9月,冯玉祥在直奉战争中突然从热河省前线回师北京,改所部为国民军,吉鸿昌参与了这次“北京政变”。1925年10月,吉鸿昌升任绥远省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长,不久,再升任三十六旅旅长。吉鸿昌以其骁勇善战,被人称誉为“吉大胆”。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冯玉祥部响应,改所部为国民联军,以吉鸿昌三十六旅为先锋,由兰州出发,挥师东进,到达西安城外,经3天麜战,击退了围困西安达8个月之久的敌人,功勋卓著。同年冬,三十六旅扩编为十九师,吉鸿昌任师长,率部进驻潼关。
1927年5月,吉鸿昌部改属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出潼关,会同北伐军进攻河南,接连攻占了洛阳、巩县,与敌军沿黄河南北对峙。7月3日夜,吉鸿昌下达强渡黄河之令,亲自率领敢死队破浪直扑对岸敌营,大胜。他挥毫写下“天堑飞渡”四个大字,刻石立于黄沙峪。紧接着,吉鸿昌命令部队化装成敌军,抢先占领了重镇新乡,并乘胜接连攻占了安阳、沁阳等要地,势如破竹,河南局势大定。从此,吉鸿昌部被人称誉为“铁军”。
1928年,吉鸿昌任第三十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1929年,他率部平定了匪乱,进入宁夏省,被冯玉祥委任为宁夏省主席。他牢记“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父训,决心为民兴利除弊,开发大西北。这时,蒋介石用飞机空投给吉鸿昌一份委任状,任命他为“第九路军总指挥”,他将委任状撕得粉碎。他整顿了军队,扩编为国民联军第十军,自任军长。
心向党图起义
吉鸿昌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是早有渊源的。
1925年在张家口时,他就结识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中共党员宣侠父,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1926冬他任师长进驻潼关时,对时任国民联军第二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中将衔)的宣侠父派出的党员干部十分尊重,与部下一道听他们讲课,并印发宣传资料,还将一些革命口号张贴在自己床头。此时,他还结识了中共陕西党组织创始人、国民联军驻西安总部政治部主任魏野畴,并吸收了许多中共党员入伍。1927年蒋介石在军队中清党“送客”——命中共党员从军队中退出,吉鸿昌则暗中保护。为此,吉鸿昌被蒋介石免去师长之职,调北平陆军大学特训班“学习”。1929 至1930年重任十一师师长时,他又吸收多名中共党员入伍。
1930年,蒋介石大举“剿共”,命吉鸿昌率二十二路军进驻潢川、光山一带,以进攻鄂豫皖苏区。吉鸿昌则托词“无力进剿”加以抵制。蒋介石见吉鸿昌按兵不动,紧逼他找红军主力作战。吉鸿昌来个佯攻暗保,与红军达成默契,率兵到苏区首府新集(今新县)及七里坪、宣化店转了一圈后回到潢川。他令部队沿途乱放一阵枪,虚张声势,放火烧了一片山林,却给红军扔下了许多武器和粮食。之后,由中共地下党安排,吉鸿昌秘密进入苏区考察,并与苏区领导谋面。回来后,吉鸿昌决定全军起义参加红军,并与红四方面军加紧联络。不意蒋介石得密报,调动了汤恩伯、陈诚等部10多个师的兵力,将吉鸿昌的部队团团围住。1931年8月,蒋介石夺了吉鸿昌的兵权,强迫他“出国考察”。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吉鸿昌撕毁出国服装,要求参加抗日战争。蒋介石不允,并命人将吉鸿昌夫人胡洪霞强行送上海轮。吉鸿昌怀着“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悲愤心情,于9月23日登船离开上海。他到欧美各国后答记者问,在华人聚会场合发表演说,到处宣传抗日。他声泪俱下,表白心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公理而战。”
次年,日寇又进攻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变。吉鸿昌怒火中烧,立即动身回国抗战。
1932年2月28日,吉鸿昌回到还在日军炮火轰击下的上海,悲愤交加。他深深认识到,要抗日救国唯有寻找中国共产党。他迫切要求入党。5月,吉鸿昌出版了他的《环球考察记》。同月,他听从党的指示,到上海与宋庆龄等进步人士广泛接触并参加了东北抗日救国后援会的工作,同时,秘密联系旧部投奔红军。他冒险到第三十师向官兵讲述蒋介石不抗日的罪状,指出只有共产党、红军才能救中国。蒋介石得密报后,急令抓捕吉鸿昌。吉鸿昌见情况危急,只带了三十师的一个团奔向苏区。敌人四处围堵,起义失败,吉鸿昌等少数人突出重围,进入苏区。在湖北省红安县,吉鸿昌受到了鄂东游击队司令员郑位三和苏区负责人沈泽民、徐海东的热烈欢迎。吉鸿昌表达了参加红军的愿望。徐海东说:“你不如独树一帜,自己另干起来,我们可以南北呼应打击敌人,这样比起义作用大。”吉鸿昌领悟了。于是,他由红军秘密护送到上海,然后转赴天津。就在这年秋天,由宣侠父介绍,吉鸿昌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组建抗日同盟军 威震中外 1933年初,由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策略,整个华北落入日寇之手。3月,吉鸿昌急赴张家口与冯玉祥共商抗日大计。冯玉祥决定给吉鸿昌编一个军。吉鸿昌自己出资6万元购买军火组训手枪连。此时,日寇南侵,张家口危急。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华北平津告民众书》。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成立,冯玉祥任总司令,吉鸿昌任第二军军长,兼任张垣警备司令兼警察处处长、公安局长。6月15日,同盟军召开第一次军民代表大会,组成军事委员会,编成16个军2个师5个直辖团,总计达10余万人。6月20日,吉鸿昌被任命为北路前敌总指挥。7月初,吉鸿昌率部北进,连克被日伪军侵占的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县。在多伦战斗中,吉鸿昌先遣精兵40余人化装为回民潜进城内,他自己亲率大队人马乘夜攻城,内外夹击。吉鸿昌袒臂高呼,勇猛冲锋。部队冲入城内与敌军肉搏巷战,终于使失守72日的多伦光复。同盟军总部随即成立了“收复东北四省计划委员会”。捷报传来,震惊中外,全国各地主张抗日的知名人士纷纷致电致函祝贺慰劳抗日同盟军。
而此时蒋介石则命令何应钦派重兵,与日寇共同夹击抗日同盟军。同盟军将领联名通电:“誓以战士之碧血,渲染塞外之秋草……四省不复,此志不渝。”并致电质责蒋介石派兵入察。这时,冯玉祥被内外形势所逼,不得已下野,离开了张家口。
面对逆势,吉鸿昌与方振武宣布成立“抗日讨贼军”,继续作战。但在蒋、日夹击下抗日同盟军作战失利,吉鸿昌率部转移。10月初,到达大、小汤山,吉鸿昌又率部奋勇迎击敌人,歼敌一个团。
反蒋抗日义无反顾
1933年秋,在蒋介石的白色恐怖之下,吉鸿昌辗转回到天津,住进了六国饭店(今和平花园路4号),寻找党的组织,与宣侠父建立了联系。不久他们两人化装到上海与上级党组织接上了关系,随后肩负新的使命回到天津。1934年春,战友南汉宸亦应邀到天津。三人开始联络各地反蒋抗日的力量。4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并吞中国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建立反帝统一战线,一致对日作战。5月,天津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同盟中央委员会由冯玉祥、李济深、方振武、吉鸿昌、宣侠父、南汉宸、任应歧等组成。这时,吉鸿昌一方面自己出钱在家中建立了简易的印刷所,与宣侠父等编辑出版了《民族战旗》刊物,号召“枪口对外不对内”,一致抗日。另一方面,他积极筹建抗日武装,购买军火,对被蒋介石调往江西“剿共”的两师旧部进行策反工作,又到河南家乡一带活动,组织抗日义勇军,准备以10万兵力发动中原暴动,并与西北军的杨虎城部联合,开辟西北抗日根据地。蒋介石闻讯,急忙下令通缉吉鸿昌。面对危险处境,吉鸿昌想到由自己经手的一批武器还未运到,要联络的广西军李宗仁等反蒋抗日的代表还未见面,在特务的包围中,仍坚持活动。他将活动的地点转移到法租界的“国民大饭店”38号房间。11月9日,他临时改在45号房间与李宗仁代表会谈。突然,特务冲入房间就开枪射击,李宗仁的代表当场死去,吉鸿昌与任应歧两人负伤。顷刻间,法租界工部局警察倾巢出动,将他俩逮捕。
英勇就义,气贯长虹
吉鸿昌被关进了法国工部局监狱。敌人拿出几个中共党员名单要他指认,吉鸿昌抢过名单撕个粉碎,拍胸说:“共产党员就我一个人,要杀要刚,就对着我!”之后,吉鸿昌、任应歧从法国工部局被引渡到国民党天津市公安局,关进天津陆军监狱。
1934年11月 22日,吉鸿昌被押送到北平炮局胡同的陆军监狱。蒋介石发电报下达“立时处决”的命令。23日,何应钦组织“军法会审”,问吉鸿昌为什么要危害民国?吉鸿昌慷慨陈词:“我要救国,蒋介石要卖国,我不得不为抗日而讨蒋!……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为我们党的主义和政纲而奋斗。我转向为工人、为劳动群众、为全国人民、为全人类的正义进步而斗争的阵营。·…·我们共产党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不避牺牲,不辞辛苦,正是为了保护民国…”
11月24日,当“立时处决”的命令传来,吉鸿昌正气凛然,再奋笔疾书遗言,陈述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缘由,痛斥蒋介石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他在给妻子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临刑时,吉鸿昌军人雄风不减,披上斗篷,大步走上刑场。他从容地拾起一根树枝代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对刽子手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椅子来。”又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吉鸿昌特地要求面东而坐———朝日本国方向,怒目而视。当刽子手举起枪时,他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终年仅39岁。
吉鸿昌将军至死不屈的消息,传闻天下。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党中央决定授予吉鸿昌以革命烈士称号。1964年烈士遗体迁葬河南省城郑州市烈士陵园。1995年9月18日,江泽民为吉鸿昌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同年11月为纪念吉鸿昌诞辰100周年,他的塑像在其故居天津中心花园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