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期●青少年绿洲●

不朽的一曼

作者:江南大学生物工程系0301班 王瑞妍

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腰的翠屏书院内,我们的民族女英雄赵一曼长眠于此。郭沫若赞她是“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英雄。
  一曼生长于封闭的四川农村。青少年时代,她在家乡反抗封建习俗,不仅自己不缠足、用菜刀剁烂了裹脚布和小尖鞋,还组织了“妇女解放同盟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她冲出封建家门,入校接受新思想,到国外学习,回国搞革命运动,直至牺牲。
  一曼是个消瘦且病弱的女子,然而革命时代赋予了她无比顽强的意志。大革命期间,她入武昌中央军校女生队,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女军校学员。不久,夏斗寅发动叛变进攻武汉,军校生编为独立师,在叶挺指挥下出发西征。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硬是挣扎着起来,带病参加了战斗。她在一首诗中写道: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以后她在东北人民革命军中任团政委时,队伍被日军包围,团长不同意她留下掩护,理由是她是女同志。平时待同志非常和蔼的一曼变得非常严厉:“什么男的女的!谁说女同志就不能打掩护!”让许多男同志都为之感动。
  赵一曼被捕后,敌人想尽了办法反复折磨她一个月,问不出口供,就用马鞭子抽打她的伤口。她坚强不屈,毫不动摇,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在公开处决前,敌人把她绑在一辆马车上示众。她一路唱着《红旗歌》,沿途许多群众感动得流泪。她就义时年仅31岁。赵一曼临刑前一天,给孩子“宁儿”写了一封遗书,读来催人泪下——“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从小就在学习赵一曼的这些精神并深受感染。母亲告诉我说:“英雄的遗书不仅是写给她的孩子,更是写给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中华好儿女。要永远记住,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宁静,正是一位位像一曼一样伟大的先烈们用似火的青春和顽强的生命换来的!”是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只有不懈地努力为祖国、为人民切切实实做些事情才是正确的!
  一曼的名字传遍了中国,她的事迹也被拍成了电影,她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哈尔滨人民把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要街道“山街”改名为一曼大街,在她遭受非刑的地方,建成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志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