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和教育部相继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抗战胜利是对学生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一次契机。为了掌握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情况,我们于2004年11月在本校(初级中学)4个年级中进行问卷调查,每班约8人,共回收了有效问卷106份,其中九年级36份、八年级32份、七年级22份,六年级16份。问卷内容涉及国家责任感和对抗日战争史实、抗战文化的了解等。
表1:学生能说出中日战争中一些事变和惨案的百分比(%)
表1显示学生对抗日战争中一些事件和惨案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尤其是因为报纸上刊登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内容比较多,所以无论哪个年级,学生们对上述两个事变的了解情况较好。听历史老师介绍,历史课初二(八年级)第二学期才讲到抗日战争,所以六年级学生对“九·一八”和“八·一三”均不太了解,这就情有可原了。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有两支主力部队,一支是八路军,有63%的学生能说出;另一支是新四军,有55%的学生能说出,并有44%的学生知道朱德是八路军总司令。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的重大战役、战斗,除了八路军的平型关战役有35.5%的学生了解,其他的战斗很少有学生知晓。
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列出一二个抗战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其中能讲出彭雪枫将军的占46.5%,讲出蔡廷锴将军的占88%,但杨靖宇、赵一曼等只有个别学生知道。虽然有72%的学生把李玉和这个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当成了历史人物,但至少说明学生崇敬抗日英雄。学生对汉奸卖国贼是痛恨的,58%的学生知道抗战时期最大的汉奸是汪精卫。46.22%的学生知道在西安事变中,东北军的张学良和西北军的杨虎城两将军联合起来逼蒋介石抗日,其正确率随年级增长而提高,六年级为12.5%,七年级为31.8%,八年级为46.87%,九年级为69.44%。
表2:知悉反映抗战题材故事片的百分比(%)
据统计,通过电影、电视或小说等途径了解抗战的,分别为84.43%、29.7%、19.19%。这组数字说明学校组织观看电影是对学生进行抗日战争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课余时间有限,在家被家长管束,所以看电视、看小说时间有限。
表3:学生唱过或听过抗战歌曲的百分比(%)
学生知道现在的国歌就是当年激励全国军民浴血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达到100%。
对中日战争的看法:学生认识到当年发动侵华战争的是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约占60%;“在中日战争中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认同的占73%。有76%的学生认为现在日本右翼分子修改教科书是为了否定当年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98%的学生认识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是以史为鉴,以史育人。
对于日本右翼分子称中国教育青少年不忘抗日战争是“反日教育”, 90%学生坚决反对。
问卷中,增加了对国家责任感认识的问题:“如果中国再遭外敌入侵,而你又是适龄青年,你此时想到的是:①要我参军我才参军,②积极主动参军保家卫国,③尽量不去参军。”表4是四个年级学生回答的情况,值得注意。
表4:各年级对国家责任感的反应百分比( %)
学生认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教育活动,可以让我们明白一条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要不再受外敌欺负,我们一定要把祖国建设成世界强国。”
“中日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学生持这一观点的达97%。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历史教师反映初中历史课教材涉及到抗战的内容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中国现代史教材中,篇幅也不多。所以六年级、七年级学生对抗战史实了解不多。初三学生(九年级)因为没有了历史会考,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学过就遗忘。
据政治教师介绍六至七年级的政治教材中无抗战内容,九年级临毕业学习时事政治,可能因为有日本政府阁员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修改教科书、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等内容才涉及到抗战历史。
音乐课上欣赏或教唱抗日战争时期爱国歌曲也不是很多。
课外活动中比较深入、系统地进行抗战历史教育还是不够的,学校在这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通过学生问卷和与教师访谈,可以看出学生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太缺乏了。我们打算结合抗战重大事件的纪念日,利用升旗仪式、校班会,考察校外教育基地,请新四军老战士宣讲,课堂里学科渗透等途径开展抗日战争历史教育,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起因、经过、结果;了解抗日战争各时期的特点,了解日本侵华战争中日寇和汪伪汉奸的罪行;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广大人民英勇抗战的丰功伟绩……让学生通过掌握抗战的基本史实,真正明白历史的真相,从而进一步认识这场战争的性质,牢记这场战争引出的教训,承担自已国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