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1月,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十五军团共同歼敌一〇九师于直罗镇,“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随着红军向西北转移,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剿总”副总司令,命他率东北军到陕西“剿共”。东北军与红军交手后屡战屡败,两三个月中被歼近三个师的兵力。
这时,任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十七路军总指挥的是陕西地方实力派领袖杨虎城。
杨虎城,1893年11月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只读过两年私塾,以后即当童工。1908年,其父受仇家陷害,被清政府处死。他满腔仇恨,加深了抗暴思想。之后,他主持成立了一个“中秋会”,其纲领是“打富济贫,扶弱抑强”。到辛亥革命前夕,该会已有数百人。辛亥革命爆发后,杨虎城率“中秋会”的一部分人参加了反清部队。两年后退伍还乡,他又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抗暴队伍。1915年,杨虎城率部参加讨伐袁世凯称帝的作战,屡获胜利。1916年,杨虎城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三混成旅第一营,杨虎城任营长。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大元帅职,号召反对北洋军阀,杨虎城率部参加了反北洋军阀的靖国军。1924年,冯玉祥等推翻了北洋军阀曹锟政府,驱逐溥仪出宫,成立了国民军。杨虎城以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名义率部由陕北南下,与军阀部队作战。他率部坚守西安八个月,策应了北伐战争,取得了保卫战的最后胜利。1929年初,杨虎城任国民军第十路军总司令。
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掌握了国民党政府的全部军事、政治权力。杨虎城不愿附蒋,称病去日本休养治疗。1928年秋,蒋介石与冯玉祥的矛盾日趋尖锐,他们都想争取杨虎城。在他们的促驾下,杨虎城于1928年11月回国。杨虎城揆度局势,附随到蒋介石系统。1928年,杨虎城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四师。1930年5月,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爆发了中原大战。杨虎城部先后扩编为第七军、讨逆军第十七路;同年进占西安,杨虎城被蒋介石任命为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非蒋介石的嫡系,更非亲信,蒋介石的这个任命不过是利用他的力量和影响的权宜之计。此后,蒋介石与杨虎城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此起彼伏,直至发生西安事变。
杨虎城虽是武将,但关心时政,勤奋好学,并结交了一些共产党员。上世纪20年代,他结识了陕西共产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的魏野鹤。魏是陕西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杨虎城在与他的交往中听到了不少革命道理,提高了对中国革命前途的认识,并通过魏与共产党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1925年7月,杨虎城设立了“三民军官学校”,任命魏野鹤为该校政治部主任,并聘任共产党员刘含初、赵葆华、吕佑乾等任政治教官。在1927年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后,杨虎城还在其部队创建了一个军事政治干部学校,任命共产党人南汉宸(当年皖北暴动领导人)为校长。该部党的组织曾发展到200余人。杨虎城曾申请参加共产党,但没有得到当时的中共河南省委批准。直到西安事变前,杨虎城部队内始终有中共组织和一批同情革命的进步分子,他们都得到了杨虎城的信任和重用。
1935年东北军进入陕西后、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和冲突。杨虎城很同情东北军的悲惨处境,主动改善与他们的关系。杨虎城在西安绥靖公署设立了一个交际处,作为与东北军将领联络感情、加深了解的场所。杨虎城得知张学良喜欢打网球,就把自己住宅中的网球场开放,让张学良及东北军将领去打球,以增进友谊。杨虎城还通过与张学良有关系的进步朋友,进一步沟通他与张学良的关系。1936年杨虎城到上海检查身体,与进步人士杜重远同住一个疗养院,经过交谈,二人在抗日救国问题上看法一致。杜重远与张学良是好朋友,以后他在沟通张、杨关系中起了良好的作用。
这时南汉宸已转到天津做党的地下工作,他把张学良在东北时期的好朋友高崇民介绍到西安,担任张、杨间的联络人。通过多种渠道,张、杨间的关系日益改善,以至可以毫无顾忌地谈联共抗日的问题。
1936年初,毛泽东为争取与杨虎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派汪锋(陕西早期共产党员,久做地下军运工作)携带他的亲笔信到西安面见杨虎城。杨虎城以前虽与共产党人有过接触,有过合作,但都是局部的,今天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写来亲笔信,派来专人,与他商谈合作抗日问题,心中非常感动。汪锋向杨虎城谈了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杨虎城表示拥护。汪、杨经过多次商谈后,确定:
一、在共同抗日原则下,红军愿与十七路军建立抗日友好互不侵犯协定。双方各守原防,互不侵犯,必要时可以事先通知,放空枪,打假仗,以应付环境。二、双方可以互派代表设立电台,互通情报。三、十七路军在适当地点设立交通站,帮助红军运输必要的物资和掩护中共人员的往来。四、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先从部队进行抗日教育开始。
毛泽东批准了上述四项合作协议。从此,杨虎城与中共的合作进入了与中共中央直接发生关系的新阶段。中共中央派张文彬同志常住杨部负责联络工作。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得广大军民的拥护,西北人民抗日救亡热潮高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爱国觉悟不断提高,他们与红军先后达成了事实上的停战。
西安事变前夕,蒋介石下定了第六次“围剿”红军的决心。他调集了30万精锐部队购买100余架新式飞机,准备向红军全面进攻。国民党许多高级军政大员云集西安,杀气腾腾。在这次军事部署中,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是“就地前进”,而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无任务。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来到西安。他分别召见张学良、杨虎城。张、杨在见蒋时,都委婉劝谏蒋改变“剿共政策”。蒋表现极不耐烦。12月10日,张学良最后一次劝蒋,蒋拍案大骂。张学良回来后将情况告知杨虎城,让杨再去一次看看情况。杨去后,蒋介石仍然态度恶劣,固执己见。杨虎城回来后与张学良交换意见,两人都认为对蒋用劝谏已无济于事,只能用兵谏——捉蒋这一办法了。
他们立即进行了研究和分工。11日,张、杨的部队分别到达了指定地点待命行动。
临潼方面的东北军卫队团孙铭九部执行捉拿蒋介石的任务。12日黎明前,孙铭九率部摸进蒋介石的住所华清池,被蒋的卫士发现,双方交火。蒋听到枪声,翻墙逃跑,后被捉回。
十七路军主要负责西安城关的军事行动,解决国民党中央系统军、警、宪、特的武装,扣留国民党政府在西安的军政要员。国民党在西安的兵力约七八千人,十七路军向其发动进攻,至12日上午7时左右顺利结束战斗。
张学良、杨虎城得到捉住蒋介石的报告后,立即召集所部高级将领开会。首先由张学良宣布:“我和杨主任胆大包天,把天戳了一个窟窿,蒋介石被我们抓起来了。目前国家民族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里,我和杨主任负责,你们也负责。赶快筹划研究起草文件,打电报给陕北共产党,请派负责人来……”
16日,以周恩来副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西安向张学良、杨虎城提出了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参与了对蒋介石的谈判。通过谈判,逼使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5日,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扣留。
杨虎城在张学良被扣留后,于1937年1月5日领衔发出通电,向全国人民提出对蒋介石的控诉:“……若不闻土地主权之丧失几何,西北军民之真意如何,全国舆论之向背如何,而唯以同胞血汗金钱购得之武器,施于对内,自相残杀,则虎城等欲求对内和平而不可得,欲求对外抗战而不能,亦唯有起而周旋,至死无悔……则谁举内战之端,谁招亡国之祸,举世自有公评,青史自有直笔也……”
蒋介石返南京后,即向杨虎城施加军事压力,部署军队向西安进逼;同时又用分化、收买的手段,瓦解东北军和十七路军。
张学良被蒋介石扣留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中出现了主战、主和两派,斗争非常激烈。特别是东北军内部,竟出现了互相残杀的事件。杨虎城实在没有力量控制全局。
3月初,蒋介石要宋子文、顾祝同向杨虎城示意,要杨主动去见他。杨虎城于3月28日到杭州面见蒋介石。蒋对杨说,在事变中各方面是有对立情绪的,他们对你的印象一时转不过来。你继续任职会有些不方便。你不如先往欧美参观一个时期,然后回来任职。出国费用,由政府负责。
杨虎城被迫于4月27日致电国民党政府辞职。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随即下令:“兹派杨虎城为欧美考察军事专员。”
5月27日,杨虎城飞赴上海。这天早上,驻在西安的十七路军部队、西安各团体、各学校师生列队前往飞机场,许多市民也纷纷赶往机场送行。他们一路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群情激昂,竟成为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一次示威游行。这次盛大而意义深远的欢送,在西安是空前的,杨虎城深受感动。
6月29日,杨虎城偕夫人谢葆真及次子拯中、随员等,乘胡佛总统号轮离沪去美。7月8日,他在船上听到广播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后,立即致电宋子文:“日寇进迫,国将不国,恶耗传来,五中痛愤。弟以革命军人,何忍心此时逍遥国外,拟由旧金山返国抗敌。祈转陈委座。”杨于14日抵旧金山,接宋子文电云:“以目前情况观之,请稍缓回国。”杨虎城难以回国,遂去华盛顿、纽约;以后又去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西班牙马德里等地参观。所到之处,他都向欢迎他的人群发表慷慨激昂的爱国抗日演说。何应钦曾致电杨虎城:“德驻英大使借口兄在西班牙发表左倾言论,又极力攻击我国,袒护日本。请兄在外言论特别注意。”
蒋介石对杨虎城三次发电报请求回国之事置之不理。杨又发电报给宋子文,宋复电:“兹值全国抗战,各方同志均纷纷集合,共赴国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回国。”当时有人劝杨虎城,蒋介石对西安事变的仇恨并未消除,此时回国恐罹“未奉命令擅自回国”的罪名。杨回答说:“宁使蒋负我,不能使我负国家民族。个人利害,在所不计。”
10月29日,杨虎城与夫人谢葆真等乘船离开马赛,11月26日到达香港。杨虎城刚下船,即有特务头子戴签派的特务到码头“欢迎”他。从此他失去了自由,被带到南昌囚禁起来。以后,他被多次转移,1949年转到重庆中美合作所,于1949年9月17日(一说9月6日)遭蒋帮特务杀害。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第二野战军领导立即调查杨虎城的下落,从逮捕的特务警察中得到线索,即着手发掘,于12月1日发现了杨虎城的遗体。他的夫人谢葆真、次子杨拯中、幼女、副官阎继明、警卫员张醒民、秘书宋绮云夫妇也同时遇害。
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16日分别向杨虎城的家属发出唁电。中共中央唁电称:“……杨虎城将军在1936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杨将军由此而受到蒋匪介石的囚禁达12年之久,并因坚持爱国民主立场而牺牲。这个牺牲是光荣的。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国人民永远纪念……”
1956年,周恩来总理为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在北京政协全国委员会召集了与西安事变有关人士一百余人开会。周总理在会上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张、杨两将军是千古功臣!”